(新疆医科大学 a.图书馆;b.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1 引 言
InCitesTM平台作为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七大索引数据库的综合性科研绩效评价工具[1],包括InCites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ESI)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拥有全面的数据资源和多元化的指标体系以及丰富的可视化效果,使科研人员更有效地评估科研绩效能力和科研管理决策[2—3]。因此可通过InCitesTM平台发现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跟踪和评估机构的科研绩效,与同行机构开展对标分析,分析该机构的科研合作开展情况[4]。学科和科研产出发展水平是一个机构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而科研论文是衡量科研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已有研究者采用InCites数据库对科研机构的学科发展力、科研竞争力等进行绩效评估,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探讨我国科研竞争力[5—7],使文献计量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在宏观层面上评价不同国家/地区、组织机构在特定学科的研究水平与科研绩效[8]。其中对论文的引文分析之所以成为文献计量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科研评价方法,是因为引文分析能表明前期学术成果在他人后续研究中被利用的情况[9—10]。因此,本文以InCites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医学领域近十年论文产出力和引文影响力等文献计量学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再进行比较与深度挖掘数据,使我国医学领域科研绩效能力得到可视化的分析,探讨医学领域各机构科研现状,为宏观的医学领域定位优势学科、发展潜力学科、优化学科布局等科研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辅助决策信息[11]。
1.1 确定指标体系
为了从不同角度评估我国医学领域的科研绩效能力,本文主要从产出力和影响力两方面确定文献计量学指标,详见表1、表2。表1 产出力指标
续表1
表2 影响力指标
1.1.1 产出力指标。
1.1.2 影响力指标。
2 检索方法及策略
2.1 检索工具及方法
本文结合InCites数据库对我国近十年医学领域论文进行分析与数理,研究内容主要为论文产出量及其影响力等文献计量学指标体系。检索中主要通过机构和研究方向两个模块中采集数据,检索时间以2018年9月7日为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2.2 检索策略
“检索时间”设定为2008—2018年,“国家/地区”设定为“china mainland”,“文献类型”设定为“Article”,“研究方向”按照Web of Science学科领域分类,选取临床、预临床与健康(Clinical,Pre-Clinical & Health)中的45个医学学科。3 结果
3.1 我国医学领域各机构论文产出力及影响力现状
3.1.1 我国医学领域科研论文产出力。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7日,我国医学领域科研论文发文量共 431 853 篇,其中发文量较多的10所机构中排名前三的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分别为 28 333 篇、23 933 篇、23 933 篇。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NCI)的全球基准值和我国医学领域论文产出的基准值均为0.97。在论文产出量T0P10机构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最高,为1.18;除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外,其余各机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均高于我国水平。论文被引百分比全球基准值为55.85%,而我国水平为65.77%,除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外,其余机构论文被引百分比均高于我国水平。详见表3。表3 我国医学领域科研论文产出量T0P10
3.1.2 我国医学领域论文产出的期刊评价。根据检索结果选取我国医学领域JIF期刊中的论文数量TOP10的机构,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JIF期刊中的论文数量较多,分别为 25 664 篇、21 616 篇、21 129 篇。全球Q1期刊中论文的百分比的基准值为47.88%,我国总基准值为37.92%,在所选取的机构中达到全球基准值的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山大学,分别为54.94%、48.67%;全球Q2期刊中论文的百分比的基准值为23.69%,我国总基准值为27.21%,在所选取的机构中除了浙江大学略低于全球水平外,其余各机构均达到全球基准值;Q3、Q4期刊中论文的百分比全球基准值分别为15.41%、13.01%,我国基准值为22.11%、13.19%。详见表4。
表4 我国医学领域论文产出的期刊评价
3.1.3 我国医学领域高被引论文发表情况。根据高被引论文发文量TOP10递减表可知,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多,分别为227篇、207篇、198篇。高被引论文百分比中全球基准值为0.57%,我国基准值为0.49%,除首都医科大学略低于我国水平外,其余各机构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均高于全球基准值。其中,中国科学院最高(1.07%),其后为北京协和医学院(0.98%)、上海交通大学(0.8%)、中山大学(0.77%)、中南大学(0.77%)。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中全球基准值为1.01%,我国基准值为0.8%。其中,中国科学院所占百分比较高(1.85%),其后为北京大学(1.19%)、北京协和医学院(1.16%)、复旦大学(1.11%)。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全球基准值为8.82%,我国基准值为8.05%。其中,中国科学院所占百分比较高,为13.4%。详见表5。
表5 我国医学领域高被引论文发表情况
3.1.4 我国医学领域各机构学科影响力达到全球/我国水平现状。表6中90%接近全球/我国基准值机构数的计算:当某机构全球基准值大于我国基准值时计算90%接近我国基准值的机构数,即:大于或等于(我国基准值×90%)并小于我国基准值的机构数,表示90%接近我国水平;90%接近全球基准值的机构数的计算以此类推。
表6 学科影响力达到全球/我国水平的机构数量
目前,我国有278所机构所产出的论文引文影响力达到全球基准值,有305所机构达到全国水平;362所机构所产出的论文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达到全球基准值;816所机构所产出的论文的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达到全国水平;有305所机构所产出的论文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达到全国水平;645所机构所产出论文的论文被引百分比达到全球基准值。
3.1.5 我国医学领域论文h指数较高机构影响力分析。h指数作为信息计量学中的基本计量指标之一,在科研绩效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检索结果选出h指数高于100的7所机构,发现我国医学领域h指数最高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h指数为136,引文影响力为9.56,其后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而相对应的引文影响力也高于或接近全球水平。详见表7。
表7 我国医学领域论文h指数TOP7机构影响力
3.1.6 我国医学领域论文h指数较高机构的发文量T0P3学科的影响力分析。我国医学领域h指数TOP7的机构中,发文量T0P3学科的影响力分析结果显示,除中国科学院外(发文量最多的学科为药理学与药剂学,Web of Science论文数 4 865 篇;肿瘤学排名第二,Web of Science论文数 2 419 篇),其余各机构发文量最高的学科均为肿瘤学,其中中山大学最高(Web of Science论文数 6 772 篇),而各机构肿瘤学论文引文影响力和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高于或接近全球水平。心脏和心血管系统、药理学与药剂学、医学、研究与实验、外科学、临床神经学等学科的发文量在论文h指数较高的机构发文量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详见表8。
表8 各机构发文量T0P3学科的影响力
3.2 我国医学领域不同学科论文产出力及影响力分析
3.2.1 我国医学领域规范化影响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医学领域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排名TOP3的学科分别为“医学,全科和内科”(MEDICINE,GENERAL & INTERNAL)、“药理学和药剂学”(PHARMACOLOGY & PHARMACY)、“基本医疗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值分别为1.82、1.53、1.37,而值最低的学科是“小儿科学”(PEDIATRICS),为0.65;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排名TOP3的学科分别为“基本医疗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麻醉学”(ANESTHESIOLOGY)、“病理学”(PATHOLOGY),值分别为1.18、1.17、1.11,而值最低的学科是“危机护理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为0.81;相对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排名TOP3的学科分别为“神经造影”(NEUROIMAGING)、“营养和饮食学”(NUTRITION & DIETETICS)、“医学,全科和内科”(MEDICINE,GENERAL & INTERNAL),值分别为1.072、0.882、0.826而值最低的学科是“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为0.252。详见图1。图1 我国医学领域规范化影响力分析
3.2.2 我国医学领域各学科科研绩效影响力的分布。根据我国医学领域各学科科研绩效影响力的分布分析可知,Web of Science论文数均数为617篇,发文量最高的为“肿瘤学”(6 785 篇),最少的为“医学伦理学”(7篇);“医学,全科和内科”的引文影响力(27.13)、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5.73)和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2.003)均为最高;“肿瘤学”除了发文量排名第一,其在Q1期刊中的论文数(3 027 篇)和被引频次(72 641 次)也最高;而“医学伦理学”除了发文量最低,其引文影响力、Q1期刊中的论文数、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被引频次也为最低。详见表9。
表9 我国医学领域各学科科研绩效影响力的分布
3.3 我国医学领域论文产量的合作力
我国医学领域论文产量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TOP10的学科领域分别为“药物滥用”“神经造影”“神经病学”“基本卫生保健”“卫生保健科学和服务”等,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分别为58.65%、50.72%、46.79%、46.3%、39.91等。其中,“卫生保健科学和服务”的横向合作论文百分比较高,为6.62%,“神经造影”占比为2.98%。详见表10。表10 我国医学领域论文产量的合作力
4 讨论
4.1 我国医学领域各机构论文产出力及影响力现状
4.1.1 我国医学领域科研论文产出力。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7日,我国医学领域共发文量共 431 853 篇,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发文量最多,我国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平均水平和全球水平相当,而发文量最多的前10所机构中80%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大于全球水平,我国论文被引百分比高于全球水平9.92个百分点。表明近几年我国医学领域论文产出质量较高,我国医学领域论文按不同学科分类、出版年限和文献类型统计的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和全球水平相当。4.1.2 论文产出的期刊评价。根据检索结果选取我国医学领域具有期刊影响因子(JIF)的期刊中的论文数量TOP10的机构,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依次为排名前三。我国Q1期刊中论文百分比的基准值比全球水平低9.96个百分点(全球基准值为47.88%,我国总基准值为37.92%)。但我国Q2、Q3、Q4期刊中论文的百分比的基准值均高于全球水平。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山大学两所机构在Q1期刊中论文的百分比已达到全球水平。表明我国医学领域论文产出仍然以Q2、Q3、Q4期刊为主,Q1期刊中的论文未达到全球水平。建议各机构在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论文的同时,将论文投到Q1分区的全球性的期刊杂志中。
4.1.3 高被引论文发表情况。论文被引频次是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学科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而学科高被引论文百分比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其影响力。我国医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百分比低于全球水平0.08个百分点,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基准值低于全球水平0.21个百分点,而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基准值低于全球水平0.77个百分点。但我国高被引论文发文量TOP10机构中除首都医科大学略低于我国水平外,其余各机构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均高于全球基准值。其中,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产出的高被引论文百分比、被引次数排名前1%、10%的论文百分比均高于全球水平。表明我国除个别机构在产出高被引论文中达到全球水平外,绝大部分机构需要努力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我国大学作为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组织,难以直接进入欧美先发内生型传统大学的发展模式[12],但这些高被引论文对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通过高被引论文分析可间接评估学科发展的基础、潜力和创造力,并从侧面反映优秀学科带头人状况。因此,需要提高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论文质量的提升,从而达到数量和质量相对平衡发展的良好状态[13]。
4.1.4 各机构学科影响力达到全球/全国水平。目前,我国有278所机构所产出的论文引文影响力达到全球基准值,有305所机构达到全国水平;362所机构所产出的论文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达到全球基准值;816所机构所产出的论文的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达到全国水平;有305所机构所产出的论文的相对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达到全国水平;645所机构所产出论文的论文被引百分比达到全球基准值。
根据我国医学领域各机构学科影响力达到全球或全国水平的现状,发现大部分医学领域机构所产出的论文学科影响力达到全国水平甚至是全球水平。部分机构的学科影响力虽然还未达到全国/全球水平,但90%接近全国甚至全球水平,表明我国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在全球的学科影响力较大。建议这类机构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更加重视重点学科的深入研究,定位发展潜力学科,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科影响力。
4.1.5 论文h指数较高机构影响力分析。h指数作为信息计量学中的基本计量指标之一,在科研绩效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医学领域各机构论文影响力情况可见,截至本文检索日期,有7所单位的h指数高于100,最高的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其后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等。这些机构主要以肿瘤学方向的论文为主,且论文引文影响力和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高于或接近全球水平。其次,是心脏和心血管系统、药理学与药剂学、医学、研究与实验、外科学、临床神经学。
4.2 基于学科分析的科研管理决策
4.2.1 持续投入并引进人才,稳住质量和数量。根据对我国医学领域论文影响力分析可知,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排名TOP3的学科分别为“医学,全科和内科”“药理学和药剂学”“基本医疗保健”,排名最低的学科是“小儿科学”;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排名TOP3的学科分别为“基本医疗保健”“麻醉学”“病理学”,排名最低的学科是“危机护理学”;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排名TOP3的学科分别为“神经造影”“营养和饮食学”“医学,全科和内科”,排名最低的学科是“医学信息学”。“药理学和药剂学”在全国范围内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较高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的论文产出量也较高,因此该学科可视为这些机构的优势学科。肿瘤学的论文产量在全国水平中占较高的位置,并在Q1期刊中的论文和被引频次均为最高,在我国医学领域内也占有比较优势的地位。针对优势学科,建议稳住研究质量和数量,持续重点投入,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引进高水平人才。
“医学,全科和内科”“基本医疗保健”“麻醉学”“病理学”“神经造影”“营养和饮食学”等学科的影响力较高,但在各机构论文产量中暂时未能体现,可视为我国医学领域中潜力学科,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提升论文产量。
“小儿科学”“危机护理学”“医学信息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在数量和影响力分析中处于较弱的位置,可视为我国医学领域中的弱势学科,在科研管理决策中可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合作等方式让这些学科得到发展[14]。
4.2.2 鼓励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研究水平。我国医学领域论文产量的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结果显示,“药物滥用”“神经造影”“神经病学”“基本医疗保健”“卫生保健科学和服务”等学科的国际合作百分比较高,但这些学科的论文产量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基本医疗保健”的Web of Science论文数和国际合作论文数较少。虽然在合作力方面占较好的优势,但论文产量远远低于其他学科,需要加大合作力度,在发挥合作优势的基础上重视扩大规模,保证论文数量的不断增长。
针对我国医学领域论文国际合作力的提升,首先应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科研管理的决策,引导和促进我国医学领域与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力。其次,从国家需求和重大学科出发,对我国及各医学机构的优势学科、潜力学科的合作国家和地区选择、弱势学科的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和布局。再次,各医学机构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学科与发达国家开展系统的科技合作的总体框架下,重视国际医学领域优势学科的布局特点,立足自身优势,认清不足之处,探索适合个医学领域机构实际情况的合作策略和合作模式。此外,还应加强国内各医学机构间相互合作,鼓励各机构在科技合作中优势互补,促进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对科技发展水平显著落后的弱势学科应加大国家科技专项扶持力度和相关科研管理决策上的优惠,吸收并学习国外和国内的先进科研管理政策和技术,扩大科研论文合作范围,加大合作力度[1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