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44)
“双一流”国家战略决策的提出与实施,不仅为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需要更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内涵,通过服务创新助力“双一流”建设。周杨姊(2013)认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个参与主体的创新过程。于鸣镝在1982年提出了读者“参政说”,可有效发挥学生“义务馆员”的作用。
长期以来,学生助理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图书馆对学生助理的认可度远远不如国外。一方面,图书馆因历史遗留问题和编制限制缺少服务创新主体;另一方面,学生助理参与图书馆服务动机远未得到满足。因此,“双一流”战略下进一步研究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笔者通过对国内学术期刊论文的文献调查,即以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版)以及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网络版)等检索工具作为调查对象。在检索策略方面,笔者使用“图书馆”分别与“学生助理”“学生管理员”“学生馆员”“学生社团”“勤工俭学”“勤工助学”“学生参与”“义务馆员”“义工”“志愿者”“同伴教育”“朋辈教育”等关键词进行主题组配检索,再通过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经过整理去重和排除非相关性的学术论文之后,得到的检索结果显示:(1)时间上,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始于1982年,如于鸣镝(1982)的读者“参政说”提出,每班各选一名学生,在班上是“图书委员”,在馆里是“义务馆员”,发挥桥梁作用。但截至2000年之前,相关研究都是较为零散的,而后由于大学扩招以及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图书馆服务对象的激增、服务内容的扩展与人员编制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贫困生的增多、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财〔2007〕7号)的出台以及奥运志愿精神的影响,都引发了学术领域对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的关注与研究,特别是2008年以后刊文数量明显增多。
(2)研究主题上,早期主要是一些实践介绍,如汪湘(1992)对西安邮电学院图书馆义务馆员实践经验的介绍与思考,初步提到了对义务馆员的培训与激励;夏勇(1993)对中美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员制度比较则是从美国大学图书馆学生助理的实践经验来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探讨。2000年以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逐渐增多,如陶莉(2005)依托山东大学图书馆学生管理经验,进一步深入探讨学生助理管理的关键环节,即录用和管理,特别提出等级工资可调动“学生助理”的积极主动性。研究内容涵盖了包括勤工俭学、志愿者在内的学生助理的招募、管理及岗位设置等,如黎洁华(2007)针对学生助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从馆员的角色、馆员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以及学生助理的报酬等方面探讨了学生助理的创新管理;蒋海萍等(2009)首次将同伴教育理念引入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李文(2015)认为高校图书馆学生社团扮演着校园文化大使、图书馆宣传大使、校园创业达人、图书馆专业馆员助理及图书馆事务性馆员等多种角色。形式上更加注重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如邓智心(2016、2019)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服务实践为例,认为研究生兼职参与学科服务可以提升学科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同伴教育提升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1.1.2 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以“academic library”“university library”“student assistant”“volunteers”“peer education”为检索词在EBSCOhost、ProQuest、Emeral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进行主题组配检索,得到的检索结果显示:国外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覆盖学生助理参与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如规划与招募、培训与指导、服务内容、监督与评估到激励措施等都有详细述及,如Mary Peacock Douglas探讨了学生助理可以提供的相关服务,并对学生助理的选择、培训、时间安排提出建议;Cheryl A.McHenry阐述了志愿者招募、培训相关细则,并提及弄清志愿者的志愿动机很重要,进而提供相应的岗位任务,以便“enhance their self-esteem”;Margaret Forrest指出“Volunteers are not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paid employment or to displace paid staff”。形式上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并重,如加拿大的同伴教育服务研究多以圭尔夫大学图书馆和沙斯卡曲湾大学图书馆为典型案例。
1.2 国内外实践现状
1.2.1 相同点。(1)学生助理在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学生都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用户和终极利益相关者,他们有的是以个体参与图书馆管理,有的则以学生组织名义参与图书馆管理。美国奥克兰大学图书馆正式工作人员不足10名,在夜间开放时甚至全部由学生助理进行管理。美国佩波戴恩大学6个国际校园图书馆(包括上海)没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全部通过培训学生助理维持运转。台湾地区大学生中几乎人人都有在图书馆勤工助学或者是做义工的经验。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图书馆大学生管理委员会,形成了图书馆与大学生读者“共建、共管”的合作模式。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越来越普及,日渐成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助理类型包括勤工俭学人员、志愿者,服务内容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卫生保洁、书刊排架、流通阅览、参考咨询及学科服务等常规工作。因为具有同伴教育的影响力,学生助理还协助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新生入馆教育等。如1975年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最早将同伴教育理论运用于参考咨询服务;桂林医学院图书馆2009年首届“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中,由学生主讲“图书馆资源与网络资源利用”;清华大学图书馆采取勤工助学、“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和学生顾问三种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协会2009年成立,志愿者队伍由初期20人发展壮大到 2 000 余人的规模,他们承担了图书分拣、上书排架、图书现采、阅读推广等工作任务,已成为图书馆管理服务队伍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
1.2.2 不同点。
(1)学生助理参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不同。国外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助理有很强的认同感,认为学生助理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载体。国内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助理的认可度较低,还是以常规工作和传统服务内容为主,对大多数创新服务项目的参与还只是个别院校的探索之举,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如学科服务、同伴教育理念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等。
(2)对学生助理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同。国外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对学生助理的培训,如马里兰大学图书馆不仅为每位学生助理安排一个岗位指导主管(supervisor),其人力资源部还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国内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助理的培训主要是口头培训指导和“传帮带”,缺乏科学的培训制度和工作策略。
(3)对学生助理的考核严谨程度不同。国内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助理的考核没有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完善的激励制度,往往只是以服务时间来计量,基本上没有服务效果的考核以及配套激励,仅会根据学生需求出具志愿服务证明、社会实践证明等。国外对学生助理的考核机制比较健全,如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学生助理工作评估的五个标准十项指标,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助理的工作积极性。
3 “双一流”战略下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思考
“双一流”战略下,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传统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深入参与学科决策与人才培养。但高校图书馆人员编制有限,且拥有专业学科背景人员不足,还要面临着院系师生众多内容各异的信息需求,仅仅依靠图书馆现有馆员很难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用户和终极利益相关者,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且具有较好的专业背景,若再经过系列的业务培训,即可协助或部分代替馆员从事图书馆相关服务工作。因为勤工助学名额有限,需要图书馆有目的地招募优秀志愿者加入学生助理队伍。目前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是:厘清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以及参与模式,并对服务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支撑教学与科研等相关工作的开展,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3.1 厘清学生助理服务内容,科学设置岗位安排
一直以来,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皆以协助馆员日常管理为主。“双一流”战略下,学科建设是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是目的。对学生参与图书馆服务而言,要开拓视野,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将岗位设置进行优化调整,不仅要协助馆员做好传统服务工作,更要围绕“双一流”战略调整以往学生助理岗位集中在流通阅览部门的现状,发挥学生助理自身优势,科学设置岗位,拓展服务内容,向学科服务和同伴教育倾斜。针对学科服务,学生助理不再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如数据下载、统计等辅助工作,而是要在馆员指导下,以一流学科为服务目标和标杆,及时了解对口学科的发展状况和文献需求,帮助对口学科做好相关学科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等工作,完善学科馆藏;及时向用户通报和推送与对口学科相关的最新资源、服务项目,并指导帮助用户解决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跟踪学术前沿,提供对口学科研究态势和研究热点,为对口学科提供论文与专利态势分析、学术表现评估以及决策支持等;从学科用户视角参与用户活动空间再造等。以上服务内容是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但学生助理和馆员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存在一个服务边界。因为学生助理工作时间的阶段性,强调的是参与和协助,而不是对馆员的取代或替代,馆员作为指导者,更不能将个人的工作职责强加给学生助理。
同时,结合学生助理自身的经历由他们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数据库使用培训以及其他信息素质教育,如有可能可将优秀学子编为真人图书,定期开展个人成长经历、学习经验、考研信息甚至是个人兴趣爱好的分享,发挥同伴优势,实现同伴教育的良好效果。
3.2 重视对学生助理的培训与指导,提高对学生助理的认可度
长期以来,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图书馆人数虽然不少,但真正得到图书馆认可的工作成效非常有限,图书馆聘用学生助理的目的就是缓解人力资源的不足,从而将大量简单、繁杂的工作交给学生助理来完成。学生助理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动机则是多样的,对勤工助学的学生来说,参与图书馆服务只是为了获取一份报酬,并不是特别在意工作内容,相反越是简单的工作越是他们感兴趣的。而对于一些志愿者而言,他们希望个人的学识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并能进一步从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但图书馆的安排与他们的兴趣与学科优势关联甚少,久而久之,志愿热情逐渐消退。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专业学科背景,而高年级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一般都属于某位导师名下的科研团队,一定程度上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他们数量多、分布广(分散在各院系科研团队)、视野开阔、善于沟通、思维活跃、善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来推进服务、具备专业知识、信息获取与阅读能力强、时间宽裕也方便与服务对象实现无缝融合。其依托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平台,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一方面能够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体现图书馆的开放与包容,促进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助力其学习成果的达成。
当然,学生助理毕竟不是专职的馆员,他们对图书馆知之有限,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学生助理的培训与指导,不仅要有详细的制度安排,更要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利用PPT等现代视听技术和网络技术,以集中培训为基础,结合小组研讨、个别辅导,让他们不仅对图书馆基本业务了然于心,更要当好“引路人”,引导他们从用户的角度探索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
3.3 探索学生助理团队管理模式,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直以来,学生都是基于设定好的岗位,通过勤工助学、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学生社团等途径,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而且不管哪种途径,学生往往以个体参与来完成一定的任务。然而,再优秀的个体,其力量也是有限的,而以团队的力量才能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双一流”战略下,高校图书馆从以图书馆及其资源为中心转向以用户及服务为中心,这就需要转变思路,无论对于专业的学科服务,还是日常管理项目,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组建特长优势互补的学生团队,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岗位,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科研团队的创新思维,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双一流”战略下,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可以机构重组为借鉴,将学生进行模块化团队管理,如分成基础服务团队,进行阅览室图书期刊资料的整架、排架;创新服务团队,针对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项目立项的方式,从读者的角度探索优化管理;志愿服务团队,定期招募志愿者,针对图书馆突击性的问题、特殊需要以及进行锦上添花的辅助提供思路、管理与服务等。通过差异性服务策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3.4 优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学生的服务行为
为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一直被期望能够广泛与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方合作,并通过方法、策略、实践创新和绩效评估来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最终提升自身的价值。“双一流”战略下学生参与图书馆服务的绩效指标体系是针对学生参与图书馆开展的活动、提供的服务,以及作为图书馆一分子对图书馆、甚至学校整体目标所作贡献的质量和效果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的实施,可以规范学生的服务行为、提升学生的服务水平、保障学生参与服务的长效发展。评价指标的构建要紧贴高等教育环境变化的服务需求,以服务工作中的基本表现“出勤率”和“服务时间”为基础,重点考虑职业道德品行、岗位技能中的分析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程度(用户满意度)以及工作业绩等关键指标,运用“360度反馈评价法”,多主体、多角度进行考核评价。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当前正在推动的“双一流”建设,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只有处理好学习和实践兼职才能真正体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作为工作业绩中重要的考核指标,也是对学生参与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
4 结 语
“双一流”战略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提优与服务升级,需要多主体参与和合作。“双一流”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一流的学生,因此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借助图书馆的第二课堂平台,有效地参与服务创新,可充分彰显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双一流”建设。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却是一个值得探讨与深化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拓展与深化,馆员数量不足已是各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引入馆员队伍,并正确定位与规范管理,本文只是抛砖引玉,还需要更多的同仁多加关注和深入探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