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市 350000)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双高计划”引起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纷纷出台一系列“双高计划”建设方案,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图书馆作为为学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创新创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辅助性机构,在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何建设与“双高计划”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图书馆,提供高水平服务,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双高计划”建设的基本任务与影响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双高计划”有8个基本任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目标是为了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双高计划”实施后,高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文化传承、管理服务、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有重大的提升与改善(见表1)。表1 “双高计划”建设的建设内容及影响
续表1
图1 高职院校图书馆助推“双高计划”服务框架
2 “双高计划”驱动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框架
“双高计划”的启动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已步入从注重外延走向注重内涵、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的新阶段。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发挥好教育教学和信息服务的基本职能。各个高职院校出台的“双高计划”建设方案虽各有不同,但都围绕8个基本任务展开。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能力建设也应该聚焦在如何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包括整合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资讯(如图1所示),加大数字资源建设,突出特色馆藏;如何改善服务环境,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如何加大对专业(群)建设,学术科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以及怎样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创业方面发挥阵地和协同作用,建设兼具学术科研、智慧决策、情报咨询、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功能的支持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的图书馆,联动助推高职院校完成“双高计划”的基本任务。
3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关键
3.1 清晰的服务理念
纵观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图书馆,无一不有清晰的服务理念与愿景,并将之作为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200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颁布的《大学图书馆为本科生服务的指导方针》,详细规定为本科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舒适的馆舍环境、明确的服务对象、丰富性化服务等。1987年7月,我国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高等学校文献情报工作的地位、理念等作了法规性的指导。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核心目标为紧紧围绕“双高计划”,提供质量服务,为高职学校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文化创新传承等提供后方资源基地。以读者为中心,服务“双高计划”建设来设计和规划图书馆管理的架构、业务的布局,首先应树立服务理念的七大转变(如图2所示)。图2 “双高计划”下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七大转变
这七个转变完整地勾画出图书馆的服务氛围、服务阵地建设,馆员主动走出图书馆,深入系部,走进机关办公室、实验室、教室、企业的服务图谱,开展服务工作,同时运用新技术来开展智慧化的服务,提升服务品质,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
3.2 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科学合理的上层组织机构建设是提高图书馆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保障,也是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表现之一。当前图书馆的组织架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向型组织机构,强调任务专业化、职能层级、规章条例很少的团队或任务小组等相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另一种是横向型组织机构,强调任务共担、层级弱化、学习能力、面对面沟通、较多的团队或任务小组等相关,具有较髙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是职能层级少,规章条例少,目前采用纵向型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的较多。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读者需求的驱动下,为对接“双高计划”建设发展战略,图书馆有必要打破传统组织机构的边界,进一步将重心转移到读者需求中,分设出学科服务、情报信息等新的部门,形成学科馆员服务制度,由相应的学科馆员走进院系,提供常规化、精准性服务;及时调整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模式,扁平化,高效化,紧紧围绕文献处理业务而不是部门职能来设立部门,促进服务效益的提高。3.3 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图书馆服务效益最大化
图书馆的要素包括资源、服务、技术、人员、空间等。对照“双高计划”的建设方案,图书馆应综合合理规划,以“双高计划”建设需求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对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力度,深入研究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形成局部有特色、整体相协调、运行可持续的服务体系。同时,响应“双高”专业群建设、合作国际性要求,积极寻求合作与共赢,发挥图书馆资源整合优势,按学科专业进行组织、分类、整理,强化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优化信息资源结构。主动关注先进技术,借助云计算、数据库等新技术,强化新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个性化和智慧型服务,提供精准的资源服务;大力开发、利用新型传播媒介,辅助资源传播与交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内容创新,有效实现读者的服务需求,加强共建共享,提高服务效能。3.4 服务功能的拓展与创新
当代图书馆被赋予了多重服务功能,是学校的文献资料储存中心、智慧决策支持中心、信息共享中心、知识服务中心以及情报决策中心,服务内涵和外延上都较传统图书馆有了较大的更新和拓展。围绕“双高计划”目标,图书馆着重拓展以下功能:一是面向学校专业群建设的信息服务功能。专业群建设不同于单个的专业建设,强调的是专业与产业链对接,更偏向于将不同领域所对应的不同专业进行跨界组合,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基本特征,服务区域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图书馆扮演着收集与分析产业链与专业群建设各阶段信息的角色,为决策者提供专业群建设的信息服务。
二是面向技术技能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功能。“双高计划”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图书馆需要拓展服务外延,打通学校和企业之间专利信息对流的通道。
三是面向科研成果转化的服务功能。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过低,反观美国通过设立专业的商业图书馆员岗位,协助科研团队搜寻商业信息,搭建企业、校内和机构科研人员交流的桥梁。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利用学科馆员来解决这一问题,由多个学科馆员组成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具有专业知识的馆员、具有图书管理、数据知识的馆员和负责企业联系的馆员。团队嵌入到科研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四是面向读者体验的空间建设服务。进一步强调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创意挖掘与创新服务、信息素养提升服务等功能,建设兼技能实训基地、职业培育基地、创业孵化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辅助功能的特色专业空间,按照开放共享的原则,辅助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图书馆教学、培训、文化传承、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4 “双高计划”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具体策略
4.1 调整资源建设策略,坚持特色建馆
与普通高校图书馆不同,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应用性,有自己的主干专业或核心专业群,应大力搜集相关专业的图书、数字资源、音像、视频资料等;搜集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资源,着重突出技术技能、个人经验和仪器操作录像等资料;搜集企业行业最新发展和需求资讯,进行必要的整理、重组,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建立开放获取的专业资源库,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满足读者的专业需求。完善采访制度,体现本校特色,从院校性质、学科专业属性、学校发展规划、图书资源综合性建设等方面着手,调整采访策略,突出特色专业的资源建设。建立统一的联合采访平台,实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同步建设;注重采购电子资源,整合分散的教学资源,形成专题资料库、课程教辅库等。通过机构合作、馆际互借和协同共享等方式,推动电子资源共建共享。在图书资源的招标投标时,综合考虑经费、读者需求、品种结构、时间限制、具体价格、主控因素等。4.2 在教学方面,注重能力为本位的课教辅助功能
除了满足学生毕业这一基础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在个人能力、就业和社交等方面提供学习支撑,要求图书馆员注重扩展长期教学,或是通过多个模块,嵌入、参与设计教程,或是专注于新的读写方式,如数字素养。拓展信息素养教育内涵,区别于传统的只配合教师完成具体的课程教学,更多的是教读者评价信息来源的质量,提升教师及学生发现、识别和获取课程所需各类素材的能力。除此之外,图书馆员还需要积极与管理者和学院合作,展示图书馆对于课程和学生学习的附加价值,体现其教学支持服务的能力。建立课程导航,搜集某一课程领域的基本文献,嵌入在图书馆网站的导航服务中,形成学科动态指引,提供专门的课程参考资源服务,将师资管理、教学信息以及有关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围绕课程进行一系列专门特色服务。建立课程参考资源的储备和检索服务,提供文献管理、数据管理及读者交互等一站式服务设备,实现跨课程、跨学科及跨数据库等方式获取,方便教师上传学习资料、实时授课、解答问题。针对课程所需的文献资源、技术方法和工具等内容,学生能够实现自助在线学习、互动交流、开展提问等。例如,哈佛大学图书馆网页通过“教参工具快速导航”提供教学资料、课程包等;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课程目录检索,检索结果除了有授课教师姓名、上课时间、地点等课程信息,还提供教学参考资源信息与校园书店主页的链接。
4.3 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学科(专业)服务
传统的学科服务主要以平面化的信息咨询为主,服务范围较窄,层次较浅。如今,学科专业服务有了更高的内涵和需求,需要紧紧围绕新时期读者在学习、教学、科研环境中的动态化信息需求。以读者为中心,有机融入泛在知识环境的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构建契合读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环境,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机构重组、资源组织、系统构建形成面向高职院校学习、教学与科研的融入一线、嵌入全程的学科服务体系。与传统的概念相比,现在的学科服务更强调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立体化、主动性和交互式的协作关系。除原文查递、信息参考咨询等服务外,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拓展、深入服务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生命周期,熟练掌握各种科学战略分析法(SWORT、PEST等)、科学评价体系法(菲尔德法等),结合大环境建设和发展需求,积极尝试开展科技查新服务、专业(群)发展动态追踪服务、重点特色专业(群)网络资源导航、专业(群)建设水平评价、科研专题服务、学术成果评价等服务。4.4 支持协同创新,助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图书馆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献资料,为大学生开展课外辅导提供了知识供养的后方阵地。在高校学生自身品德修养历程中,图书馆资源就是一种无形的路标与指路灯。依据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完善品德等,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开展新书推荐活动,组织专业知识和娱乐智力为组合体的专题活动,引导读者阅读倾向,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拓展学生专业文化视野。结合诸多学术科研活动、职业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等,促使师生能有效地掌握最新的学术专题动态、尖端的科研成果、最前沿的信息资源内容,拓宽师生的视野,增长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同教育界、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周期性地邀请行业专家、成功创业者等开展专业、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深化专业学习,提升创新素养。加强图书馆功能建设,营造创新文化环境,积极配合学校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作为“协同创新”的关键环节,以读者需求为主,树立“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效益最大化,积极参与学院的战略规划,与各系部、管理部门共同制定适应“双高计划”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科研方向,建立服务需求的生命周期管理计划,开发创新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建设友好、便捷、交互的虚拟平台,为学院提供充分的技术、知识和人才支持,形成图书馆独立的智库体系,保障学院协同创新工作的开展。
4.5 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育人是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高校图书馆更应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职能的体现。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入馆教育,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文化传承教育。通过举办小型展览、特邀专家讲坛、经典图书导读、真人图书馆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使广大师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有更深的了解。充分利用校史馆,开展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为大力弘扬船政文化、积极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其在文化传承上积极行动:一是结合读者特点,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创新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举办校史馆讲解员大赛等活动,在赛前邀请专业导师,先后开展了多场参赛选手的礼仪、语言及船政历史的内涵培训,提升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影响;二是传承和发展船政质量精神,融展览、讲座、表演、文献阅读、与读者互动等多种形式为一体进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船政文化精神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实现读书、读物、读人以及阅读交流相结合,营造立体的阅读氛围,分享阅读感受,实现船政文化精神的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