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00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促使传统公共图书馆加速转型,朝数字化、移动化方向发展,也将图书馆员置身新的角色定位。实时化、快速式、交互性的图书馆协同服务场景,需要馆员与时代同行,转变思维理念,提高自身素养,熟练大数据管理技能,面向未来,重塑自我,以适应和推进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
1 大数据对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影响
1.1 丰富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大数据时代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许多具有典型大数据时代特征的新型文献资源类型。除正式出版的纸质及数字化文献资源外,各类数字化资源爆炸式增长,数据量级不断跃升,涉及信息范围非常广,数据类型多种多样,除传统的文本和图片文献资源格式外,增加了超文本格式、富文本格式、网页格式、音频格式、视频格式、动画格式、三维虚拟格式、卫星地图格式等新型文献资源格式,大大丰富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大数据理念、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带来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效突破和改进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单方决定的模式,为建立读者参与、决策的图书馆资源评价、选择和管理体系提供了更为现实、便捷的操作可能。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载体、形式、类型多样,对文献资源储存、管理的空间布局、硬件支撑、技术维护、编目著录及二次研发等提出相应的新要求。1.2 拓展了服务的空间
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在传统借阅服务不断升级优化的前提下,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充分、灵活地利用海量的数字化出版资源,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及多场景的文献信息服务和相关衍生服务,为学科、专题服务提供支撑,正成为文献资源服务工作的新领域。主要包括移动图书馆服务、文献数据的虚拟参考咨询、网上文献数据检索、文献数据的下载获取、文献数据的互联网远程传递、文献数据的互联网开放存储服务,以及服务层次更为深入的文献大数据的情报分析、学科专业文献大数据服务等。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的普及,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虽然削弱了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地位,但作为整个信息服务链中的一个节点,公共图书馆整合服务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突破了依托馆藏文献资源开展服务的束囿,跨区域协同整合、实时快速响应、定向主题推送、深度介入课题研究、社群分享交流等成为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重点。通过读者流通大数据分析,可以掌握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潜在相关需求,为服务工作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1.3 读者的需求不断升级
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大数据时代“读者”变“用户”,意味着市民、居民皆读者、皆用户,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阅读需求,还要关注和服务相关联的其他甚至潜在需求;对读者用户来说,数字化远程化网络化的线上服务,改变了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时间、空间和对话方式,之于图书馆基础、标准化的借阅服务,他们更倾向于便捷的自主自助式服务;大数据时代,用户可通过线上网络渠道、移动终端等获取丰富的数字文献资源,但追求线下良好的场景体验和过程享受,成为用户走进“天堂”图书馆的动力升级。用户在公共图书馆除了通过人人交流获取更加丰富的触发式产品和信息,还可以进行文创体验消费,可以泡吧购物,可以加入社群交流分享,可以听讲座看电影,可以接受培训教育,可以闻嗅书香静养心神,公共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视觉、听觉、味觉、感觉和精神享受的全感官服务和体验的空间场景。1.4 图书馆员面临角色新定位
大数据背景下,技术方法变革,信息更迭加快,载体终端丰富,传播渠道多样,用户消费升级,图书馆资源优势减弱,读者被重新定义,用户需求多变,图书馆基本业务外包已成发展趋势,馆员在公共图书馆生态重构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和新定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员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工作者,需向数据工作者角色转移,如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与评价等。图书馆员的专业性、职业性将会更强,不仅仅是文献资源的提供者、服务者,更是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成为信息价值的研究者、创造者。2 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不足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认为“图书馆工作者是决定图书馆成败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数字化的调整,既要从技术层面加大新技术及产品的应用、开发,革新发展模式,实现流程再造。同时,更要注重以人为本,关注馆员在数字化改革期间的个人成长,这是推进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支撑力量所在。2.1 理念思维传统
公共图书馆馆员管理思维相对比较传统,与大数据时代要求还没有做到同步而行。很多馆员还是习惯于事业单位的傲慢之中,带有较浓重的行政色彩,主要责任使命还停留在以馆为中心、以书为中心的阵地被动服务、保管存储文献资源的认识上。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服务社会的定位未能认识到位,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没有真正理解和确立,对读者用户需求关注不够,还是将互联网作为工具解决信息获取、传播等问题,未能深层次促进“互联网+图书馆”模式和产品的创新,公共图书馆的跨界融合浅显,被动单一的宽泛的服务没有转变为主动精准专业的服务。馆员自身服务价值观未能有效改变,没有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互联网背景下馆员服务价值评判和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公共图书馆基本还沿用传统管理和考核手段,对基于促进知识流通和用户满意度为中心的馆员价值评判体系设计未能跟进。2.2 专业技能不够
大数据时代都是以高新科技为载体,对数据信息进行集合统计,这些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深入广泛应用,需要馆员迅速掌握专业技术。当前,公共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不够,对大数据概念及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大数据处理技术不够熟悉,数据信息感知、分析与处理能力薄弱,尤其是遇到一些数据繁琐,数据量十分大的问题,不能清楚、准确地分析出来,无法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2.3 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用户群体日益扩大,需求更加多样。由于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馆员作为一名资源信息的“导航员”,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方能与用户开展有效对话交流,把握读者的直接需求及延伸需求。目前,公共图书馆馆员整体学历层次不断提升,但近阶段人才的引进主要还是以人文社科、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为主,整体知识结构还不尽合理。2.4 组织整合能力不够强
传统公共图书馆馆员往往以馆为中心,上班后基本上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社会各方的交流接触较少,在了解、掌握用户信息需求方面较为迟滞。馆员对公共图书馆自身的权威性、品牌度认知不够,对自身作用、职能的自信不到位。一方面,在对接社会资源、促进资源整合共享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力量;另一方面,以用户读者为中心,组织开展各类交流分享活动,往往还停留在应付管理者下达的目标任务上,调用社会资源能力不足,活动缺乏较好创意和较大影响力,示范引领作用不强。2.5 法律意识不够强
《公共图书馆法》对网络环境下的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公共图书馆对读者的个人信息、借阅信息和其他可能涉及读者隐私的信息承担保护义务。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共享为人们提供阅读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信息安全威胁。图书馆员对信息保密方面意识不足,无意识地透露、泄露用户及行为信息,会侵害用户隐私权,甚至还会引发安全问题。此外,公共图书馆馆员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同时,对知识产权、版权、著作权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应用和研究也不够。3 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要求
3.1 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专长和信息管理能力
大数据时代发展下的公共图书馆,馆员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操作各种数据分析处理程序,精通传统手工检索、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网络数据信息多变且相当复杂,时常处于无序状态,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和挖掘能力,及时处理各种数据,提高数据筛选整合信息的效率,具备分析、处理检索课题,提炼检索核心内容的特殊能力,不断培养自身鉴别真假信息、分辨判断信息价值的直觉和能力,高效整合各类文献资源信息,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3.2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国民信息素养整体提升,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多元便捷,在此境况下需以新的视角审视公共图书馆定位及存在新价值,度量图书馆员的意义、作用。图书馆是城市的“书房”,对一座城市来说有着精神坐标和文化空间意义。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维护群众最大化的文化权益,涵养城市人文气息,提供社会教育共享资源和专业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处理。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提供线下情境体验和社交平台,是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过程中日益彰显的功能。基于这两方面,公共图书馆馆员除需具备传统职业技能外,需具备更强的合作、沟通、组织和传播能力,构建图书馆公共社交平台,组织策划开展活动,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分享和传播自身数据资源分析、挖掘知识、经验,引领、服务民众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升,有效开展馆际间、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促进知识流通。3.3 具备较高的工作效能
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级不断跃升,变化速度不断加快,提升了数据流通效率。数据本身的价值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出现变化,数据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密度降低,会呈现出零散、异构等模式,导致数据价值利用起来不是十分便利。同时,大数据模式下用户更看重数据处理实效性。因此,这对公共图书馆员工作效能特别是数据处理效能提出更高更快的要求。3.4 具备较强的服务创新能力
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不断丰富和延展。公共图书馆在承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提供休闲娱乐等职能的基础上,其不同于高校(学校)、科研院所图书馆为教学、学术科学研究服务的功能是,作为地方公共图书馆其核心职能在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服务社会公众。大数据时代,基于一般性信息资源服务之上,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应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定制化和特色化,提供更多样性的“图书馆+”关联服务。随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建设的日益完善,公共图书馆将会以更开放的姿态界定读者、服务读者,拥有更庞大的读者用户群和用户数据。公共图书馆要建立读者数据库,树立用户思维,界定和划分读者类群,以读者为中心,分析读者行为和潜在需求,开展分类服务、精准服务、主动服务和延伸服务。公共图书馆要围绕城市产业结构布局、人文精神建设,有针对性地建设有特色的传统文献资源和数据文献资源,形成价值利率高的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以上这些,赋予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馆员服务创新更为丰富的内容。4 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提升措施
4.1 促进思维理念转变
在公共图书馆改革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关键是馆员思维的转变和引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馆员的综合管理能力,这是图书馆发展的“软实力”支撑。要积极探索适当方式,引导馆员自主转变思维,主动拥抱大数据时代、掌握大数据信息技术、树立大数据工作思维。我国公共文化发展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大数据工作思维模式也处于缺失状态,这方面的缺失也为馆员树立数据管理理念提供契机。公共图书馆馆员努力树立数据管理理念,学习大数据时代中的先进数字技术与知识,从思想上接受数字化管理技术,确立数字化管理思维,结合图书馆的改革实践,将数字化管理思维运用融合到具体岗位工作中。4.2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大数据时代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提出新的要求、赋予新的内涵,需要馆员重新思考图书馆及馆员存在的价值,牢固树立以读者、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从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增强事业使命感、责任感,倡导专业、奉献、分享、共融精神,服务社会,创造价值。馆员应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尤其是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传播。4.3 创新服务手段
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向泛在化服务模式转型,在此过程中催生新的服务手段、方式。要将大数据时代中的信息管理与传播技术嵌入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改善图书馆管理环境,丰富图书馆管理数据,提高图书馆数据分析能力,嵌入用户环境,主动利用大数据分析满足用户专业化需求;要强化公共图书馆基础服务的标准化及线上线下建设,实现基础服务全年“7×24”响应。要建立特色发展模式,凸显个性化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应主动跟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项目落地、课题技术攻关等,主动融入重大课题或联合相关部门牵头设立课题并成立课题组,促进图书馆资源再开发和服务增值。要善于从读者出发,将读者作为信息源和节点,将读者的诉求、需求作为信息资源建设和提供服务的切入点,从中收集有效的促进因素,及时将这些个性化要求统筹规划、分析后,建立相应数据库,提升馆员的数字化服务质量。要注重人的需求,提供分类服务,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和知识信息的传递,建立若干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社群。4.4 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
大数据时代下提升公共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一是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实施人才引进、培训中长期计划。二是开展各种培训教育。除常规的教育、培训外,选派相关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员至互联网数据公司、其他地区图书馆等跟班学习,不失为有效手段。三是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在公共图书馆快速转型期间,要科学设立数据馆员岗位,多维度评价人才,加大“带头人”的引进,形成团队持续发展的机制。四是设立专家咨询团队。借助高校资源、社会专家等外部力量,建立公共图书馆专家服务、咨询团队。4.5 强化馆员自主学习能力
公共图书馆是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作为馆员要满足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需求,更加需要强化自身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要将自主学习作为工作的一种手段和常态,积极克服本领恐慌。馆员应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年度、三至五年计划,科学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体系,拓展知识视野,形成“1+N”知识体系,并不断有意识培养和增强大数据时代下对数据信息的注意力、思辨力。4.6 重构馆员价值评判体系
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应顺应发展变化,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馆员绩效考核机制,建构面向大数据的价值评判体系。以前评价图书馆的绩效主要是借阅量指标,现在这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指标。要推进传统基于“量”的考核向基于“质”的考核转变,将活动推广、数字阅读、数字咨询等纳入考核体系。对馆员的价值评判,也要将职业素养、信息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服务成果纳入其中,注重用户、读者反馈和评价,重视互联网技术应用及大数据分析能力的评定。4.7 提高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实现共享,公共图书馆资源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都受到一定的威胁。保护图书馆信息安全,增强个人隐私保护成为图书馆员的重要职责。馆员要树立正确的数据安全信息保护意识,加强数据库技术的迭代更新,切实维护图书馆信息资源,保证个人隐私信息安全。5 结语
公共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系时势所趋。此间,公共图书馆对馆员信息素养提出新要求,同时馆员也是成就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支撑。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服务日益呈现宽泛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特征,需要强化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面向未来、结合实际科学分设岗位,培养数据型馆员,促进馆员服务思维转变,提高数据安全管理意识,助推馆员角色转变,打造专业管理团队,推动图书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