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天津 30020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国已迈入“互联网+”时代。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达7.51亿,居全球第一。在互联网应用多元化、深度化、高效化的大背景下,图书馆较之以往也更多地将诸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增强现实等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字化建设和新型服务领域。技术部门作为不断探究新技术并努力将之推广应用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等领域的排头兵,部门职能较之以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 技术部门的职能演变
技术部门出现在国内公共图书馆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计算机技术在国内逐渐兴起,技术部被纳入图书馆机构设置当中,如我国图书馆界技术上的先行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中山馆”)早在1980年就已成立了科技部。技术部门早期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业务和影音特色服务方面,如文字录入、报表打印复印、磁带录像带欣赏服务等。20世纪80年代初中山馆科技部工作人员还曾率先使用计算机汇编语言编写图书馆流通管理程序并实验性地加以应用,可以看做是比较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国内图书馆业务的案例。90年代初期,国内各种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相继研制成功并推广使用,如由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制出的自动化系统、深圳图书馆自行开发的ILAS(集成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系统等,此时技术部门的核心职能转变为对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应用和推广。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技术在国内蓬勃发展,技术部门开始承担起图书馆网络自动化管理的相关工作。跨入21世纪,各公共图书馆加大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技术部门的核心职能进而转变为对数字图书馆的综合研究和利用。可以说,相较于图书馆其他部门,技术部门是受信息技术发展影响最大,职能调整最为频繁的部门。作为探知世界领域内新技术发展的求索者和勇于将新技术综合运用到图书馆事业的实践者,技术部门在新世纪既发挥着以技术引领图书馆向数字化创新型服务迈进的关键性职能,也发挥着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基础性职能。业界对于图书馆技术部门一般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以向图书馆其他部门提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服务为主要职能的传统技术部门,其服务对象一般不包括读者;一种是以研究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并提供数字化服务的综合型部门,其服务对象既包含图书馆其他业务部门也包含读者。较之过去,技术部门职能范围的逐渐扩大,导致技术分工也越来越细密,随着数字化业务的增多,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技术部门大多已衍生为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化部门,根据研究方向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在机构设置上一般由系统网络、数字资源、信息服务和非书资料等部门或工作组构成,部门名称虽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包含有网络、技术、信息和数字资源等词汇。技术职能主要涵盖有系统开发与管理维护、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数字化工程建设与推广、网站建设和发布、网上联合参考咨询、大数据分析、知识挖掘和揭示以及非书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利用等方面。
2 技术部门在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主要职能
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的“电子图书馆”,1994年后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被图书馆界广泛使用,它是传统图书馆调整自身馆藏结构和服务方式,改善信息传输条件并加强信息数字化利用的必然产物。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于1995年就开始对数字图书馆相关项目进行了研究,并于1997年联合国内多家省市级图书馆开展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实验型数字式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的引领下,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开始注重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各种新型数字化技术相继得到应用,图书馆逐渐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模式,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技术部门作为数字化技术革新的前沿力量,在新技术推广应用、资源整合建设和服务创新等各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引领的作用。2.1 公共数字化平台建设的主力军
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网络、技术、资源和服务平台是新世纪以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级公共图书馆技术部门承担的一项主要职能。2002年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该项工程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提升到新的高度,公共图书馆成为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十二五”期间,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分别实施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和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推动新媒体、新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应用,用科技助力图书馆事业发展,将更便捷、更丰富、更智能、更高效的数字图书馆产品和服务,带到全国图书馆用户身边,以此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这一系列国家级重点工程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也为数字图书馆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些国家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前期需要搭建各种系统化软硬件平台,包括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县级支中心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平台的建设,街道(社区)等末端基层点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业务平台中统一身份认证、唯一标识符加工平台的建设等均主要由各级公共图书馆技术部门承担。此外,在图书馆面向读者服务的数字化业务平台建设中,技术部门成为率先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加以综合推广应用的主要力量,全面承担网络互联互通、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读者自助服务系统、数据库统一检索、公共电子阅览室、新媒体等综合性数字化基础业务平台、云管理服务平台和宣传推广平台的总体建设任务。
2.2 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者
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一般可分为自建馆藏数字资源和外购成品数字资源两种,均由技术部门直接负责建设。相较于外购成品数字资源,自建馆藏数字资源工作的专业技术性更强,建设难度更大,保存和利用价值也更高,一直是技术部门重点研究的内容。在进行数字资源自建工作的初期,对于数字资源中元数据和对象数据的处理普遍存在着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这一突出问题。各馆只能自行制定元数据、资源加工、数据交换等标准,导致数据因格式不统一或接口不规范,不能有效参与交换,加之“信息孤岛”影响带来的对象数据重复建设问题,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和数据共享的困难。
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启动之初,就非常重视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针对数字资源建设统一规范问题,于2002年制定了《中文元数据方案》,并于同年组织图书馆界技术专家力量,开展对“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的研究。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相继主持起草了《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供国内各图书馆数字资源加工参照使用。2014年,国家图书馆发起数字资源联合建设项目,制定了元数据仓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揭示、注册数据等著录规则和地方文献、地方报纸、少数民族语言书刊等数字化加工等一系列规则,并借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平台提供给各承建馆参照使用。不难看出,主持或参与制定这些标准、规范、规则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铺平了道路,也是图书馆技术部门履行其职能的直接体现。
2.3 数字化服务的提供者
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化服务主要由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三方面构成。服务对象既包含读者,也包含彼此有业务关联的其他各级图书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图书馆虚拟馆藏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服务方式则包含阵地服务和远程服务。从服务方式来看,当今国内各公共图书馆仍比较侧重于依托各类数字化平台和数字资源,在图书馆内部开展各种数字化服务,如自助借还书、联机公共查询目录、网上参考咨询、电子阅览室上网和视频点播、特色影音欣赏、数字化阅读体验、特殊群体服务等,对读者提供的远程服务,如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天津图书馆的“网上阅览一码通”等移动端服务平台则成为图书馆传统阵地服务的扩展和延伸。数字化服务的另一对象是图书馆联盟的其他成员馆,一般也通过阵地和远程服务的方式进行。如全国图书馆的联合编目、总分馆建设、图书馆联盟间文献信息传递、跨地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通借通还、馆际技术交流、项目合作开发、互派人员驻馆工作等,都可以看做是数字化服务的内容。
2.4 地区技术引领和联盟发展的组织者
“十二五”规划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在这期间为推动文化事业向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有效改变数字图书馆传统的独立式发展模式,促进各级图书馆之间的信息技术合作,发挥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技术引领作用,更好地促进各类数字资源的馆际共建共享,国内各公共图书馆纷纷依托于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财政、技术、人员、设备、地域资源等方面优势,联合或带领区域各级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成立各种省级或跨省级协作网络或图书馆联盟。如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上海地区图书馆协作网、首都图书馆联盟、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京津冀图书馆联盟等。技术部门在图书馆联盟式发展过程中则全面承担起网络互联互通、数字资源平台共建、数字化标准研究、信息技术合作、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化服务合作等多方面组织职能。2.5 下一代数字图书馆的倡导者
技术部作为最早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部门,是Web1.0到Web3.0时代的见证者和应用者,也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关注者和探索者。当今互联网发展历程已渐近Web4.0时代,下一代数字图书馆Lib4.0的概念模型被学界定义为带以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图书馆、增强现实图书馆和上下文感知、高端识别能力、创客共建的组合型图书馆为主体的,在虚拟图书馆环境下构建,通过虚拟空间提供所有服务的下一代数字图书馆。Web1.0技术使图书馆能够向读者提供单向的网站信息推送服务,Web2.0技术则允许图书馆建立起可供信息交互的数字化平台,读者和图书馆彼此可以实现知识获取和知识推送的双向交流;Web3.0时代,图书馆致力于研究使用语义网等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馆藏数字化资源,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模拟出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进而将馆藏资源进行智能筛选、匹配和精确推送,从而大大提高知识服务的效能。有专家预测在Lib4.0时代图书馆技术型馆员将起到知识导航员的关键性作用,这种知识导航服务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导航和知识服务的范围,成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新发展趋势。
3 技术部门的职能走向
技术部门的职能范围贯穿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全过程,其职能具有主动发挥和被动发挥两种特性:主动发挥是技术部门站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主导者的高度,主动发现并预测当今世界领域内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深层挖掘图书馆服务对象的潜在需求,有目的地开展理论研究,探索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大胆进行有益尝试,最终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被动发挥是技术部门站处于从属者的位置响应图书馆其他部门的新业务需求,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配合制定实施应用方案并提供促进图书馆良性发展的服务。这两种职能发挥特性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交替出现、相辅相成,两种特性都是促进图书馆技术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2018年1月1日起在我国首次施行的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公共图书馆法》对于图书馆数字化的要求,为技术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明确了以下内容:1)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2)文献信息资源采集;3)文献信息资源统一平台共享;4)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公共文化资源整合;5)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6)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7)推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笔者认为,法规的这些具体要求可以看做是图书馆技术部门职能的最新调整方向。下一代数字图书馆将服务定位于向普惠型、分析型和知识型等方向拓展,技术部门势必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投入到数字化服务的新研究应用领域当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