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贵州 遵义 563002)
2010年12月底,笔者通过对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输入主题词“图书馆”和“农民工”,检索时间:2005—2010年,匹配方式:模糊,共检索到文献216篇;然后再输入主题词“图书馆”和“进城务工人员”,时间不限,匹配方式:模糊,共检索到文献33篇,两项检索结果相加后,共有文献249篇,然后对这249篇文献内容逐一进行查看,去掉与主题无关和重复发表的文献,共检索到实际文献86篇。针对这次统计的结果进行了整理,现将统计分析的结果表述如下。
1 文献来源数据库分析

表1 文献来源数据库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农民工与图书馆”的文献研究主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主,其次是以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报道性文章为辅,两者共同构成了这一主题研究的全貌。
2 文献的年代分析

表2 文献的年份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2005年的文献最少,只有4篇,2008篇的文献最多,达30篇,是2005年的7.5倍,从而表明,这一文献的主题研究是从2005年开始的,其中最早的与主题有关的观点出现在2005年2月由倪传明和祝东红的《把农民工纳入到主流文化视野中:论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1]的论文里。经过了3年的研究,2008年进入了学术研究的高峰期,随后又开始学术研究的“软着陆”,符合学术研究的规律。
3 文献的期刊分析

表3 文献的期刊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1)30篇论文发在7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和3种图书情报两栖刊物上,情报学的核心期刊没有论文发表。调查显示:《图书馆》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最多,有9篇,其次是《图书馆论坛》,有4篇,其三是发表3篇的《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杂志》,而发表2篇论文的刊物有3家,发表1篇论文的刊物有2家;2)发表在图书情报类一般期刊上的22篇论文分布在12家刊物上,调查显示:其中《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发表论文最多,有7篇,其次是《四川图书馆学报》有3篇,第三是《河南图书馆学刊》和《晋图学刊》各2篇,另外八家刊物各有一篇论文发表;3)发表在其他期刊(含报纸)的论文或文章有34篇,调查显示发表最多的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有3篇,其次是《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有2篇,其余29家报刊上发表论文或文章各1篇。
4 文献作者的地区分析

表4 文献作者的地区分布
从表4可以看出:1)我国31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有2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作者发表了论文,占地区总数的64.52%;2)广东和浙江两省作者发表的论文最多,都是11篇,从而表明这两省的农民工最多,因而受到这两省论文作者关注的程度较高,其次是湖南和江苏发表的论文较多,分别有6篇和5篇;3)从地区分布看,中东部有14个,西部地区有6个,从而表明中东部地区的作者对“农民工与图书馆”的研究高于西部地区的作者。
5 文献作者的机构分析

表5 文献作者的机构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1)公共图书馆作者发表的论文最多,有36篇,占文献总数的41.86%,从而表明公共图书馆的论文作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程度较高,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的作者比较关注农民工的读书问题,作者们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2)高校图书馆作者发表论文20篇,占文献总量的23.26%,从而表明高校图书馆的作者也将研究的视野投向了“农民工与图书馆”这一主题,作者们多数是从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3)高校信息管理学院的老师和其他机构的作者也在关注这一社会性问题,这两家研究机构分别发表了7篇论文和3篇论文,从而表明这一研究主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研究者的关注。
6 文献的基金论文分析

表6 文献的基金论文分布
从表6可以看出:1)86篇文献中,基金论文共有11篇,占文献总量的12.79%,11篇基金论文中,国家社科基金论文有5篇,占基金论文的45.46%,教育部基金论文有2篇,占基金论文的18.18%,省级社科基金论文有1篇,占基金论文的9.09%,省科技厅基金论文有1篇,占基金论文的9.09%,高校基金论文有1篇,占基金论文的9.09%,市级基金论文有1篇,占基金论文的9.09%;2)总的来说,基金论文占的比例不高,但各级基金论文都有,从而表明这一主题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申报的各级科研成果陆续发表在刊物上。
7 文献的高频被引论文分析
一般来说,论文的被引次数越多,其学术影响力越大。笔者将被引次数10次以上的论文(只列出第一作者)作为高频被引论文,共有8篇论文入选,见表7。
表7 高频被引论文分布
从表7可以看出:1)从地区分布看,8篇高频被引论文,湖北省有2篇,其余6个省各有1篇;2)从刊物的分布看,《图书馆》有3篇,其余5家期刊各1篇,除《河北科技图苑》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年认定的核心期刊,其余5家期刊都是核心期刊,可见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高于一般期刊;3)从年代分布看,2005年的高频被引论文最多,有4篇,占高频被引论文的50%,其次是2008年的2篇,占高频被引论文的25%,2006—2007年各有1篇,各占高频被引论文的12.50%;4)基金论文有2篇,占高频论文的25%。
8 文献的主题分析

表8 文献的主题分布
从表8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图书馆应为农民工服务,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有31篇之多,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6.04%,大多数研究文献都谈到了为农民工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图书馆的公共性、公益性和教育性决定了图书馆都有义务为农民工服务[2—3]。其次,研究者还针对农民工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如熊再华在《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之探讨》(载《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年1期)提出的措施:1)利用书刊文献,提高农民工文明素质;2)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3)举办各种读者活动,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2)高校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献有5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82%,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是管桦发表在《产业市场》2008年第6期上的《高校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应对之策》,作者认为,目前制约农民工享受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因素主要有:1)农民工自身的原因;2)宣传力不够;3)传统服务方式的制约;4)服务内容缺乏针对性;5)缺乏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合作。而解决的出路则是:1)加大宣传力度;2)开展特色服务;3)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等。另外4篇文献则分别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以及浙江林学院图书馆暑假期间免费为农民工开放,2007年暑假就有1000人次农民工在这里看书学习。
(3)纪实报道性的文献有18篇,占全部文献的20.93%,这些文献报道的内容主要是:1)百名农民工走进昆明图书馆;2)南京图书馆为进城务工青年发放阅览证并免费培训;3)武汉首个农民工图书馆硚口开馆;4)农民工图书馆进社区等。
(4)农民工信息需求与利用的调研报告,这方面的调查报告共有12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13.95%,调查者通过对广州[4]、深圳[5]、北京、武汉、宁波、福建、昆明、湖南[6]和内蒙古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写出了12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这里面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为主的科研团队写的5篇调研报告数据翔实、分析到位、引人入胜,这些调研报告对研究农民工利用图书馆有很大的启迪作用[7]。
(5)研究社区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文章有5篇,占全部文献的5.82%,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条件,为农民工提供一些知识服务。
(6)另外有15篇总论研究农民工与图书馆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17.44%,这些文献则从宏观角度上探讨了:1)服务民工,是图书馆工作的新主题;2)作为新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应受到图书馆的关怀,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从八个方面分析“农民工与图书馆”这一主题研究的现状,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服务机构,如何为2.1亿农民工提供优质的服务[8]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才有可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才有保障。
[1]倪传明,祝东红.把农民工纳入到主流文化视野中:论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5(1):107—109.
[2]邓 冰.关于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5(7):166—168.
[3]李 霞.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界,2009(4):53—55.
[4]张 玫.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7(1):34—38,9.
[5]吴丽娟,吴志伟,朱海明等.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18—24.
[6]陈 英,伍 艺.湖南省农村文化信息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9(2):58—61,66.
[7]王子舟.图书馆如何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1):5—9.
[8]白天亮.我国农民工已达2.1亿[N].人民日报,2008-03-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