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历史 不尽的沧桑
本刊编辑部
京剧被称为国粹,以其二百余年的历程承载了一段辉煌的中国艺术历史。作为一百余年前的大众文化,京剧曾经是当年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了无数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如今令大众趋之若鹜的电影,在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也不得不借助京剧才能站稳脚跟。夕阳西下之时,大小戏园车水马龙,管弦丝竹声声入耳,曾经是一个时代的典型画面。
作为京剧艺术载体的京剧演员,时至今日也是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群体。当年的名伶也曾经向当今的娱乐巨星一样被万众瞩目。然而伴随着京剧的黯淡和世事变迁,许多京剧演员的人生轨迹也是跌宕起伏,一唱三叹。在时代和命运的拨弄下,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艺术家们,大多数没能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叱咤菊坛,享名于神一样的传说中,也没能像他们的子侄辈一样,在新鲜的时代,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广阔的天地。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和毕生钟爱的京剧事业一样,坚守着曾经的传统与高贵。
正如尚长荣在2014年10月15日,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在题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言中所说:“我从事了60余年戏曲工作,戏曲艺术作为我毕生钟爱和从事的事业,至今仍觉得它是宝藏,究其根源就是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它的程式、语言、旋律遵循着美学原则和精神内核,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本刊特别精选五位出身、经历都不尽相同的京剧老演员,通过他们的人生故事编制一幅动感的时代画面,折射出20世纪初叶至今,京剧传统坚守的一脉薪传与新时期革新奋斗的华丽转身。
谭元寿,谭氏一门七代的家族历史,浓缩了京剧近两百年的辉煌成就与曲折历程。作为谭鑫培玄孙,无论是5岁即登台的“谭百岁”还是《沙家浜》中的郭建光,时代的氛围与社会的变革,使他拥有比前辈与晚辈更丰富的艺术经历和成就。
班世超,作为久负盛名的富连成科班在世年龄最长的学员,本身就是众多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在长达九十年的传奇生涯中为京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国良,南派京剧硕果仅存的几位前辈之一。自由随父辈行走江湖,粉墨人生数十年,却在壮年不得不远离舞台。同时南派京剧也已后继乏人,从京剧的半壁江山沦落到字里行间的记述。
吴钰璋,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京剧演员。秉承家学渊源,又经过名师指教,不仅是传统京剧的传承者,也是现代京剧的开拓者。作为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对京剧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朱锦华,出身梨园世家,成长在北京,学艺在上海。京剧不仅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批被时代影响的演员的缩影,他的生活也从远岚归于平淡。
同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一样,每一位成名的演员都像一部凝重的史书,不仅记载了个人艺术的成长和经验,也幻化出一个时代的白云苍狗。与他们的交流,艺术上的仁山智水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为摄魂夺魄的是他们目击的一段段生动历史,传诵的一件件奇闻轶事。饱含沧桑的皓眉星鬓之间,隐藏的是他们对年少轻狂、鲜衣怒马的怀念。也许有一天偶然遇到他们,你可能根本意识不到他们平凡的外表下,隐藏的会是怎样鲜活的历史和不尽的沧桑。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优秀精粹文化有了复活新生与再度繁荣的可能性与契机,有党的领导人一再倡行,有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梨园春光无限、京剧再度辉煌的时代一定能够到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