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破茧成书

时间:2023/11/9 作者: 传记文学 热度: 23438
文 刘晋飞

  破茧成书

  文 刘晋飞

  

  《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书影

  春分又至,岁月更迭,每个人都像是陀螺,努力地活着。虽然很多时候,生活如同一场作茧自缚的苦旅,但总有些人,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从弱小的身影变成别人可依靠的肩膀;也总有些书,充满了对生活的善意和对生命的敬意,落笔成针,将读者心底的茧刺破。

  远近所写的《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讲述了20个年轻人艰难应对生活考验的故事。书中的他们,不过是我们的缩影。读完方知,原来每个成年人,真的都是劫后余生。

  这本书说到了一些人,都是普通不过的人,出身平凡,谈不上什么身份和地位,只是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做着最平常不过的工作。书中的这些普通人,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困扰,有人父母离异,在成长中经受了无数的逃避与挣扎;有亲人早逝,含泪面对孤独的人世;有人在爱里受伤,却依然勇敢;有人在爱里犹豫,一转身才知幸福就在身旁……他们在面对伤痛、离开和失去时,哭过挣扎过,却没被生活打倒,继续艰难而热闹地活着。

  看着他们的生活轨迹,更加觉得,大部分人所经受的苦恼:失恋,跟恋人吵架了;工作不顺心,被老板骂了;加班回家的时候没有坐到最后一班地铁……都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就如同远近在“后记”里所说:“我们都是如此渺小的人,沧海一粟,我们或许不会经历大起大落,没有书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异于旁人的成长经历,我们很普通,普通到不值得一提,但是我们仍然用尽全力生活在这里,为的是要做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如果你依旧在迷茫,如果你觉得自己才是最苦逼的那个,如果你总是感觉生活亏待了你,不妨看看这本书,看看这本书中所写的,那些普通却又充满力量的人们,那些受尽苦头却依然笑着活下去的人们,学着向他们一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善意,积极地从身边汲取正能量,你也会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无畏的人。

  这些故事里,没有太多鸡汤的言论,也没有过于励志的成分,作者只是淡淡地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其中并没有光芒万丈的成长,也没有你死我活的较量,但那种淡淡的哀伤、心痛、平静、期望却足够打动人心。

  摘录书中金句如下,与诸君共享:“你以为我的世界里人山人海,但是我的世界只剩一下你一个人了。”“活着已经是很艰难的事情,可爱情却常常雪上加霜。”“你的爱太稀薄了,都不够煮一碗汤。”“在往事的背后疗伤,在人来人往中坚强。”

  作者笔名为远近,日常八小时的工作是广告公司总监,作品获得过戛纳广告大奖银奖,其次他还是一名作家,电台主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催眠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一定是骗子,要么就是自我吹嘘,但你不知道,他从没有半夜3点之前睡过觉;你不知道,他几乎日日更新自己的文学作品,每篇都3000多字。

  我一直以为,远近是一个懂得给予别人善意和关怀的人,看了这本书之后,更是坚定了这个想法。他写的这些人,都在他的生命里实实在在出现过,他像一个温厚的哥哥一样,走进他们的生活,付出自己能够给的善良和爱,在需要拥抱的时候给他们拥抱,在需要倾听的时候静静地倾听。

  有心力的人才能写就有心力的书。这本书写得格外动人却又克制,作为一个作者,他写得冷静又克制,但是作为一个热心的朋友,他无时无刻不透出他的关心。远近说,他懂得这些人坚强背后的那些柔软和辛酸。我想,正是因为这些人都无比信任他,才愿意向他袒露自己柔软的那一面吧。作为一个记录者,远近无疑是幸运的,也希望,在今后的写作中,他能够一直保持这种爱与善良。

  祝愿书中所有人,以及看到这本书的你们,都可以找到那个让你们袒露自己柔软的人。张弛有度、不徐不缓地控制住每一场悲伤的节奏,在盛大而又无可挽回的生命沉重之下,复活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抗争的生命。

  《皮囊》,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蔡崇达著《皮囊》书影

  蔡崇达,1982年出生,闽南人。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人称“天才达达”,韩寒口中的“写作大师”,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预售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书,到手后花了三个晚上读完,虽然已经有了很多大V的推荐,我还是要说:这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读的好书,在当代作者中,已经很难得见到这样的好作品了。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笔写故事,传递一些自以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达则是将自己的回忆撕开,毫不掩饰善与恶,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写出这些文字,我想绝大多数作者都没有这样的勇气。

  首先,我也是一个小镇出来的青年,虽然相比于蔡崇达,我的童年生活要幸福许多,但是《皮囊》这本书中的很多情绪,倒真的是小镇青年会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书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福建的一个沿海小镇,写到了残疾的父亲,坚韧的母亲,童年的回忆,母亲对于修建房子的执著,父亲对于正常行走的渴望,最令人触动的不是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和某种精神,而是蔡崇达在讲述这些往事之时那种出奇的冷静。这种冷静来自于他的经历,是从那片乡土上传承下来的某种精神,融进了他的血液。就像是书中讲到的阿太那样,她在厨房将手指切断了,都只是“哎呀”一声,说没事就是把手指切断了,阿太是活得超脱之人,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那句话也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

  书中写父亲母亲的几个故事背后,我想像得出这个家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可是蔡崇达没有刻意去渲染任何悲苦的情绪,只是客观地在陈述故事,剖析人物。当整个家庭陷入无边无际的绝望之时,母亲买了老鼠药随时准备自杀,结果被蔡崇达发现了,将老鼠药拿出来说要不全家一起去死算了。我读到此处时只觉得惊心动魄,可蔡崇达只是轻描淡写地几笔带过,当你经常在死亡边缘徘徊时,死亡似乎也不再那么可怕。如作者所言:“再走几步看看,老天爷总会给路的。”

  还有小镇里的几个故事同样精彩,张美丽、文展、两个阿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最喜欢的故事是《天才文展》。小时候我们周围总有那么一个人简称“别人家的孩子”,用万丈雄心走在义无反顾的路上,所有人都对他将来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信不疑。可是二十年之后,这个人消失于我们的视野,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做着什么样的事情,反而是那些曾经默默无闻、从来不谈论理想和事业、埋头只做需要自己做的事情的人衣锦还乡。

  《厚朴》这个故事虽然没有说明,但应该是一篇小说,虽然离开了那片乡土,却是蔡崇达的一次深入的自我剖析。厚朴是谁?厚朴就是Hope,厚朴就是我们都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恣意而张扬,在人群中与众不同,做不一样的事情,过不一样的生活,从不被现实所束缚,无论如何,即使去工地上砸石头赚钱,也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因为生命的意义就是要燃烧,足够精彩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所以要去经历各种生命体验,才不枉世间走一遭。

  可是厚朴最终还是被现实打败,退了学,四处流浪,回到老家,去一个偏远的村庄教书,最后自杀了。

  Hope is gone。

  可是“我”却成功了,我压抑着自己的渴望,在自己规划好的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着,放弃了很多美好的时光甚至爱情,最后成功地抵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实“我”知道,“我”和年轻时的厚朴一样,一直在和自己抗争,我所得到的,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正如作者所写:“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镜,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这是对路过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这也是和时间抗衡、试图挽留住每个人唯一可行的努力。还是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皮囊》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我一直觉得这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赤子之心,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有赤子之心的人,他们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也是。所以我才看到他们趟过了生命里的冰河,迎来了融融阳光;也看到他们自始至终相信爱情,等待着与真爱相拥;在关乎亲情的数篇文章里,更是有着无尽的挚爱与怀念。

  责任编辑/胡仰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