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劫杀平民教蒙羞堕胎分手怎青春

时间:2023/11/9 作者: 传记文学 热度: 11705
点评人 童遥

  劫杀平民教蒙羞堕胎分手怎青春

  点评人 童遥

  本月人物

  曼·哈朗·摩尼斯:伊朗难民,制造了悉尼人质劫持事件

  NIKO: 揭阳少年,在网上控诉优酷抄袭自己创意,获得大量支持

  曾鹏宇:因情伤在微博上直播自杀,后被警方证实已死亡

  呼格吉勒图:因故意杀人罪、流氓罪被判处死刑,日前被平反

  聂树斌: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案件日前因存在疑点被发回重审

  马英九:台湾地区领导人,日前请辞台湾国民党党主席职位

  柯文哲:台北市下一届市长当选人

  陈妍希:演员,因为出演“小龙女”一角而备受争议

  于 正:电视剧制片人、编剧,被起诉抄袭

  彭于晏:演员,其出演的影片《匆匆那年》日前上映

  15日的悉尼人质劫持案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平静,事件最终造成3死3重伤,劫持者被证实为伊朗难民曼·哈朗·摩尼斯。

  早在劫持案前,这位极端伊斯兰分子的履历上便已劣迹斑斑:骚扰在阿富汗殉职的澳大利亚军人家属、涉嫌协助女友谋杀前妻、被指控以“灵魂拯救者”为名,对女性进行性侵……凶徒已在冲突中被击毙,我们也许再也无法得知他为何将枪口对准咖啡馆中的无辜路人,但不论他说出于何种目的,暴行都不会被原谅。这世上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苦难中煎熬,每时每刻都有人承受着社会的不公,但他们依然保留了善良的本性,不曾将自己的苦难归咎到无辜者的身上。当一个人对无辜的人们举起枪口时,他便已经失去被同情的资格。对弱者的戕害并不能显示自我的强大,只会令人不齿。只有懦夫才会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弱者下手,只有懦夫才会打着宗教的旗号为自己文过饰非。

  

  讽刺的是,他自视为忠实的伊斯兰信徒,却令整个澳大利亚的伊斯兰社区为此蒙羞,他劫持的不仅是咖啡馆里的数十位普通人,更是穆斯林社区与整个澳洲社会多年来培植的相互信任。事实早已证明,猖獗多年的恐怖活动从未换来所谓的公平正义,反而无辜者的鲜血让伊斯兰世界与外界的鸿沟越来越深。

  无论恐怖分子如何捆绑宗教为自己开脱,屠刀挥起的那一刻他们便是全人类的敌人。无情未必真豪杰,持枪战斗的不一定是勇士,也可能是彻头彻尾的懦夫。

  诉诸暴力是懦夫的行为,真正的强者会用智慧捍卫自己的尊严,就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位19岁的少年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11月30日,揭阳少年NIKO EDWARDS在网上发出名为《少年不可欺》的维权书,控诉优酷盗用自己“拍摄地球”的创意为陌陌拍摄广告片。

  以个人力量对抗大公司,少年NIKO显然处于话语权的劣势,所幸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给了少年们机会,这一纸檄书逻辑清晰叙事顺畅,更辅以大量图片佐证,成功引燃了网民的愤怒并获得大量转发,令优酷不得不出面道歉,陌陌也表示“少年可期”。

  

  从“可欺”到“可期”,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这并不是自媒体维权成功的首例,数月前,摄影师咖小西便在微博上声讨了作家猫力侵犯其摄影作品版权的行为,其声明图文并茂,语言诙谐而滴水不漏,实在是可以写入教科书的案例,获得众多网友的支持自然不在话下。

  回到事件本身,诸多争议无疑暴露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欠缺。根据法律规定,著作权保护的是思想原创性的外在表达,而不是无形的思想本身。按照这样的解读,“创意”似乎并不属于保护范围。

  此外,作品原创性的定义和侵犯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也都还存在争议,正是在这样暧昧不清的法律规定下,优酷才可以在诚意欠奉的道歉声明中坚称自己没有侵权。

  抽象的法律概念要落实在现实中,依赖于对概念的精确而可操作化的定义,由此事件不难看出,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然跟不上实践的步伐。随着文化产业的扩张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觉醒,未来必将涌现更多的NIKO,不管受欺的是不是少年,智慧和汗水的成果都应得到尊重,唯有提供保护创作者权利的土壤,才能拥有更多创意的萌芽。

  就在少年NIKO的维权故事被疯狂转发之际,同样19岁,同样是在万千网友的见证下,泸州少年曾鹏宇却用安眠药和木炭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过程在微博上被全程直播。

  

  说到微博与自杀,不由让人想到“走饭”,两年前这位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南京大四女孩在寝室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承载她简短遗言的定时微博在去世后才被发出,人们发现时已经来不及做任何补救。与死意坚决的走饭相比,选择直播自杀过程的少年显然还保有着对生的留恋。如今在小曾的微博下,依然有指责网友“逼死”少年的声音存在,在长达6小时的直播过程中,有网友试图劝说他放弃自杀,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以自杀威胁前女友回心转意。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为何选择了放弃生命,但这一场直播带来的影响显然不止于一位少年的消逝。

  小曾自杀后,全国陆续发生数起微博直播自杀事件,所幸都因警方的及时介入而被制止。了解传媒伦理与法规的人应该都知道,有责任感的媒体对于自杀事件的报道应该是审慎克制的。

  自杀行为本身便具有传染性,历史上许多名人的自杀都曾引起过效仿效应。但当自媒体兴起,尤其是自杀直播出现后,如何应对类似现象无疑考验着微博管理者,从操作层面上说,报警并封号无疑是最保险有效的做法,然而自杀背后的心理成因却不是微博管理者所能控制的,也许我们可以让少年们更快乐。

  NIKO和小曾,这对同龄人本应是身处同一成长轨道的双子星:都如此年轻,都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然而最终他们却偏离至完全相反的方向。类似的戏剧性故事还远未结束,本月命运似乎特别偏爱用对比的手法诠释它的无常。

  

  两位19岁的少年用不同方式在自媒体上掀起舆论风波后,另一对年轻人终于等来了迟到的正义:呼格吉勒图,因故意杀人罪、流氓罪被枪决18年后终于沉冤昭雪,被内蒙古高远宣告无罪;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19年后,案情被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查。

  短短几行陈述,浓缩了两个年轻人本不该逝去的生命和两个家庭十余年的苦难。而悲剧本可以避免,避免的方式简单到四个字:疑罪从无。这是对公民生命权最基本的尊敬,然而这简单的原则似乎并未得到执行。

  即便是在封建王朝,死刑也须由帝王亲自审核通过再留待秋后问斩,然而呼格吉勒图被捕后61天即被判死刑,判决5天后便被执行死刑。从刑侦到司法审判到最终执行,哪怕有一个环节坚守原则,结局也许就可以改写。

  

  成熟的司法体系应该是宁可错放三千也决不错杀一个,错误的判决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对于被误判的人而言也意味着失去全部。正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才有了疑罪从无,才有了程序正义。而有关程序正义,最为教科书式的案例莫过于美国的辛普森杀妻案,在检方处于优势的情况下,被告律师抓住警方办案流程中的违规现象使关键证据失去效力,最终使辛普森被无罪释放。没有人知道辛普森是否犯下罪行,也许他的确有罪,也许对程序正义的坚持让一个罪犯逃脱了应有的制裁,但这是司法正义必须付出的代价。无可辩驳的是,唯有让所有程序发生在阳光之下,才能将代价减至最小,无辜者被国家以正义与法律的名义剥夺生命的故事才能不再上演。

  呼格吉勒图的冤案终于被平反,但对真相的探寻不该止步于简单的无罪判决和国家赔偿,冤案的产生牵涉到公检法每一个环节的失守,目前内蒙古公安厅已经成立调查组当年参与此案的警员和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沾染无辜者鲜血的双手都应该付出代价。聂树斌的故事也还没有结束,真凶落网9年后才迟来的重审能否还他清白还需要时间来见证。两人冤案的平反,民意的作用何谓举足轻重。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媒体、律师的帮助,没有民众的愤怒呼吁,案情能否有今日的突破。正是他们的大声疾呼让两个年轻人的悲剧没有被遗忘。

  民心所向,沉积的冤案终于平反,而在海峡对岸,另一对双子星全然不同的轨迹展示了民主的力量。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惨败,马英九请辞国民党主席职位。不过6年时间,2008年那个让海外民众包机回台投票的小马哥却成了无能的代表。国民党执政期间台湾经济久久无法提振,社会阶层固化,年轻人生存压力巨大,上升渠道受阻,针对当局无能的控诉早就不绝于耳。

  

  如果说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让马英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话,那么大陆给予台湾的种种优惠条件也被国民党打成了烂牌就实在令人怒其不争了,此前对服贸的处理不当造成岛内动荡,无能之名诚不欺也。

  其实相比起前任陈水扁的贪腐无耻,马英九可以说是清廉正直的好人,妻子周美青和两个女儿的低调高知形象也为其加分不少。但他终究是个没用的好人。6年来马英九和整个国民党的执政表现实在只能用平庸来概括,无论是经济、教育还是社会福利都没有可圈可点的政绩,甚至连深蓝民众也选择了“含泪不投票”以示抗议。

  选举毕竟不是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遵守法纪严于律己的同时还得给民众带来切实的好处才行,否则纵然再是两袖清风刚正不阿,民众也是不买账的。既然履行不了上台的承诺,那手中的选票便不会客气。事实证明嫌弃马英九还不只是民众,国民党籍候选人陈以真还放了前来助选的小马哥鸽子,与之切断联系的意图明显,可见小马哥之不得民心。

  曾经的政坛传奇日益黯淡,另一个传奇却正在萌芽,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作为深绿人士,竟然在台北这一蓝营传统票仓打败连战之子连胜文,当选下一届台北市市长。这位平民出生的台大医师为台湾政坛带来了清新气息。虽然舆论的借宿都倾向于与这是在矮子堆里挑高个:并非是柯文哲有多好,而是其余两个选项实在太烂——正如如丘吉尔所说,民主本身便是最不坏的制度。就算只能选一个最不坏的候选人,民众也不是很在意,毕竟选举权在自己手里,若不满意大可以再把他选下去,这就是民主选举的力量。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本次选举前的民调数据与最终结果相去甚远,传统的电话访问调查已经在网络时代已经逐渐失势。同样失势的还有老旧的宣传手法和政党姿态,反观柯文哲乃至民进党,宣传手段实在领先了国民党一个段位,一成不变喊口号便能赢得民心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与带着权贵之子的精英标签的连胜文相比,草根出身依靠自己奋斗成功的柯文哲无疑更容易在阶层日渐固化上升渠道变窄的台湾社会获得好感,其富于励志色彩的人生故事让人们重新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更是提振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心。何况柯文哲的政治主张具体清晰,切中民众需求,又怎能不受欢迎?而其缺乏从政经验的短板似乎也并不是硬伤,在成熟的体制系下,权力之间相互分立制衡,领导人“任性”的可能性本就不大,再加上团队中职业官僚的参谋协助,履行职能应该不在话下。何况即便真的任性,至今身陷囹圄的陈水扁便是最好的例证。成熟的政治体系会用制度去领导人失去作恶的空间,而不是寄希望于道德自觉。

  这就是民主的自信:民众并不需要选出一位救世主,或者说选举不过是一场大规模的招聘,特别在于“老板”是民众。

  “九合一”见证了台湾民主选举的胜利,人们用选票表明了态度。而海峡另一头,台湾女星陈妍希显然要被网友玩坏了,这位因饰演清纯班花而一举成名的女演员却在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面前遭遇了滑铁卢。

  

  正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可见国人对金庸武侠的情根深种,每一次新版剧作的推出都能掀起一轮口水战,然而这次舆论的口诛笔伐却出奇地统一: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个体理解的差异再大,忧郁的王子也不可能变成凶恶的大臣,出尘脱俗的小龙女也不会长着一张“包子脸”。

  其实抛开备受争议的选角和造型不论,单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本就不是一部真正的金庸武侠剧了。大刀阔斧改编的成功先例不是没有,《神探夏洛克》把整个故事背景搬到了现代伦敦,但观众依然觉得对味,这就是神似。然而新神雕中,所有人物性格都被简化再简化,即使对于《神雕侠侣》这部意在大旨谈情的作品,爱情元素也被放大到不可忽视的地步,说白了,该剧不过是打着金庸剧的幌子,其内核与任何一部青春爱情偶像剧都别无二致。

  

  但老书迷们也不必太多扼腕叹息,新神雕的目标受众本就是更为年轻的群体。日前,该剧编剧于正被琼瑶起诉侵权案正式开庭,除了是否构成侵权的争议本身,两代流行文化符号的对质令这场官司成为了舆论焦点。其实于正之于现在的年轻人,就像琼瑶之于不少“80后”、“90后”一样。昔日《还珠》等剧大火时也饱受批判,时至今日,曾经的琼瑶剧迷们并没有如长辈们预言的那样“垮掉”,反而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可见年轻人并没有脆弱到看几部剧就三观崩毁。成长过程本就会伴随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玛丽苏”和“中二病”的作品才能持续流行,然而这就意味着无可救药吗?显然并不,这些情结总会随着成长慢慢淡去。当流行文化变得不能理解,并不是世界变了,只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了。永远有人正值年少,不妨用更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流行文化,相信少年终会长成。

  陈妍希在《神雕侠侣》剧组的表演被网友制作成搞笑动图的同时,她的一位老乡最近却是人气飙升。毫无意外,小生彭于晏凭着帅气的外型和健硕的身材,迷倒无数女观众,其主演的《匆匆那年》成功把一批怀念“青春”的人们拉进了电影院。目前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正是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们,他们往往刚进入社会或即将进入社会,恰值对没有生存压力的学生时代怀念的最高峰,也对怀旧题材格外感兴趣。

  

  当然,经历过《致青春》和《同桌的你》洗礼的观众们已经没有那么好骗了,近两年青春怀旧类型电影虽然票房高涨,却都因为类似的套路而被调侃,甚至有网友统计,三部热门青春片,堕胎率100%,分手率100%,难道只有血泪交织的故事才配得上叫“青春”?

  我相信对于绝大部分人,青春依然是平淡规律的早读晚自习,是宽大校服下的阳光与美好,少男少女的感情也没有惨烈的堕胎、车祸、癌症。

  话说回来,虽然过度夸张,但青春影片中的堕胎情节也并非没有现实依据,失败落后的性教育的确已经让年轻人们付出了太多代价。

  “性”在中国,依然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父母和老师们往往讳莫如深,仿佛不提起,孩子便永远不会好奇不会知晓。笔者上中学的时候,科学课上有关生理卫生的章节都被匆匆跳过,更无从谈及如何确立正确的性认知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前者的缺失让孩子的好奇生根发芽,后者的缺位则让孩子们不得不付出近乎惨烈的代价,而后者正是孩子无法依靠自己获得的。

  令人心痛的是,哪怕堕胎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家长和老师们也依旧自欺欺人地相信沉默才能维护孩子们的“纯洁”。事实上,无知从来不等同于纯洁,教授孩子学会了解并爱护自己身体的重要性绝不逊色于函数方程、地球运动。

  责任编辑/孙 开

  

  杨涛,1970年出生于安徽宣州,祖籍舒城。学士、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书法、篆刻、国画创作和研究,导师为王镛先生。

  现供职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十、十一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委副秘书长;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泠印社社员。

  作品数十次参加国内、国际重大展览并获奖。为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获得者。有《看图学篆刻》《中国书法简史》(合著)、《杨涛书法集》《全国中青年书法二十家——杨涛》《杨涛草书心经》《杨涛楷书梅圣俞诗集序》《倦寻素影——杨涛楹联书法集》《当代著名书法家——杨涛作品集》等著作出版,并完成《中国佛门书法之流变》《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等论文撰写工作。

  

  程垓《水龙吟》 纸本 34x68cm

  

  「偶呼曾共」对联 纸本 138x36cmx2

  

  翁卷《村居即事》 纸本 69x34.5cm

  

  戴叔伦诗二首 纸本 35x35cm

  

  《依于仁》

  

  怡红快绿 布面油画 30x40cm 筱英(黄晓英)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