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浮桥上的风景——西元近期小说论

时间:2023/11/9 作者: 中国文艺评论 热度: 16252
■ 邹 赞

一、“虚妄”与“希望”的辩证法

西元擅长将宏大壮阔的战争场景与细腻的微观叙事结合起来,在紧张的叙事节奏中穿插评论干预,强化小说的哲思色彩。这种大气磅礴的战争叙事尽管不是西元近期小说创作的主流样式,但它已经凝成一种军魂或民族灵魂之类的价值内涵,以碎片化的段落出现在《遭遇一九五〇年的无名连》等小说文本中,成为创作者演绎“虚妄”与“希望”辩证关系的精神纽带。

二、废墟美学与疾病书写

西元的文学叙事富有哲理意味,但这种哲学思辨不是建立在故作深沉的说教之上,而是尝试突破军旅题材小说的宏大叙事惯例,一方面将书写视域延伸到社会转型时期的边缘群体,甚至探索魔幻现实主义写作;另一方面竭力在“军歌嘹亮”的宏大题材中融入微观叙事。西元围绕“虚妄”和“希望”两个关键词精心营造独具个性的文学世界,其中对废墟意象、垃圾美学和疾病隐喻的文本呈现尤其值得关注。

  西元的荒诞题材小说《十方世界来的女人》是对废墟美学的集中展演。故事情节在“地洞”“炼钢厂”“污水处理厂”“炸掉的楼”“地铁隧道”“屠宰场”等多重空间的幻境中穿梭,建构起关于“人的世界”/“鬼的世界”、现实世界/透明世界、自我世界/他者世界等空间关联。小说对于“地下世界”“垃圾美学”和工业文明遗存的聚焦特写,既可以在文本层面搭建起思考“虚妄”主题的叙述框架,也容易唤起读者对于世界文学长廊中“废墟意象”的阅读记忆。那是曾经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小说、在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巴黎城市景观、在“游荡者”本雅明的“拱廊计划”、在厄普顿·辛克莱的《屠宰场》、在唐·德里罗的《地下世界》等经典文本中反复再现的文化意象。如果将这些意象进行互文观照,就能够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形成诸如此类的命题:对现代性后果和发展主义的反思,对城市化无限扩张与蔓延的批判,对后工业时代人际关系的重估,对后人道主义话语的谱系清理,对风景诗学与生态美学的价值发掘,等等。

三、隐喻机制与叙事游戏

西元无疑是一位具有高度文体自觉和娴熟叙事技巧的创作者,这在他近期出版的三部小说集《疯园》《界碑》《死亡重奏》中均有充分体现。西元近期小说追求叙事的精雕细琢,对环境、人物和事件的处理显得游刃有余,其中隐喻机制的运用、荒诞情景的营构、叙述策略的选择、人物语言的锤炼打磨,无不显现出创作者深厚的审美素养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读者而言,阅读这些小说文本不仅是一次文本阐释的挑战,更是一次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生动检阅。读者进入文本内部,既能寻觅到存在主义式空间设置的踪迹,也能领略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现代派、后现代派文学叙述手法的灵活运用。

四、结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