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20世纪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和东方主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中国文艺评论 热度: 14040
朱 其

  20世纪所探讨的现代艺术,主要指17世纪以后欧洲重构的“西方”现代性和现代主义。亚洲艺术一直试图在东西方文明史和东西艺术比较史的框架,将自身传统改造为一种可以与现代主义抗衡的东方主义。

  但20世纪亚洲艺术及艺术理论所理解的东方主义,一开始就是欧洲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甚至“东方主义”这个词汇都是拿破仑之后欧洲殖民主义所建构的。这可以追溯至德拉克洛瓦、惠司勒等对摩洛哥和日本风的写实主义描绘。

  亚历山大之后,艺术史在文化地理上呈环状流动,希腊罗马雕塑影响了印度艺术,印度的佛教及艺术又影响了中国艺术,中国的文人画则影响了日本艺术。通过19世纪末日本的新浮世绘,对欧洲绘画的现代主义产生的影响,开启了20世纪艺术史中现代主义与东方主义这一最为重要的议题。

  书法性、抽象主义与语言间性

  19世纪末,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日本的新浮世绘风靡欧洲,由此成为欧洲现代主义一个重要开端。浮世绘对欧洲绘画的影响,在于绘画的平面性及形式上的节律感。

  此前“日本风”影响到惠斯勒,尽管惠斯勒仍是一种写实主义,但日本题材的服饰和日常物品充满着画面,除了画中主人是一张白人的脸。日本风对19世纪末欧洲的影响,不仅在于一种东方主义的“异域”情调,而正逢欧洲在摄影出现之后试图脱离写实主义之际,对绘画自身意义的重新认识,即绘画的意义不在于像摄影一样的写实空间,而是在于绘画性和纯粹形式。

  绘画性和康德主义的纯粹形式,导致了之后平面性和形式主义,即绘画的意义在于绘画性和抽象主义,不依赖物象及其精确的描绘,走向纯粹的形式。从印象派到梵高、高更、马蒂斯和克利等,浮世绘改变了欧洲画家对平面性、色彩的主观化以及对绘画中线条的表现性的认识,梵高在后期大量的临摹浮世绘,克利甚至尝试用宣纸、水墨进行创作。

  印象派酝酿变革之际,可看作一种现代主义的东方主义的开端。但现代主义和东方主义的对话并非一种单向的,同时,日本开始了一种东方主义的现代主义,即冈仓天心、衡山大观对日本画的改造。在欧洲的写实主义与中国的文人画之间,日本决定选择第三条道路,一方面促使中国画走向更为风格主义,另一方面,吸收西画的“外光”概念但又使其物理性模糊的“光雾”视觉。

  浮世绘与印象派的关系以及日本画的现代改革,使1920年代中国和日本的艺术评论亦出现东方主义话语。丰子恺在1928年发表了“中国美术在现代美术上的胜利”一文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