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种现代文类的实践,新诗的历史己长达百年。尽管道路曲折,但总体看来,新诗的发展是迅猛的,为汉语的现代诗性的成熟,从正反两个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里,先暂时回避一下取得的成绩,谈谈新诗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依据我的观感,新诗的表达,无论是从文学能力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写作意识的角度,其实都对现代审美视域中的诗性和想象力的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一言以蔽之的话,新诗,当代诗,其实都还需要过想象力这一关。如今,对相当多数的当代诗人而言,写出好诗的能力,并对其自身追求的风格保持清醒的意识,已不是什么难事。但当我们回到诗的传达和生命经验的更内在的关联上时,常常又会感到当代诗人的想象力是普遍欠缺的。面对素材,如何赋予诗性的审美,当代诗人有时只关注感受是否贴切,观察是否精准,但对诗的素材背后所隐身的各种联系,缺乏必要的想象性审视。对想象力的重视,其实背后还有一个动力,就是要求诗的表达,依然要以创造性地呈现一个生命的情境为核心。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无论我们写的诗具有何种风格,诗都是对这个世界的重新发明。诗的发明,不是凭空虚构,而是将深刻的新异的洞见带入诗的表达之中。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诗人、评论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