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南疆木器

时间:2023/11/9 作者: 诗选刊 热度: 17302
蔡淼

  

杨木:烛台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微光中闪烁着阿里木逐渐苍老的身影。

  他的身体也和眼前这烛台一样,轻飘飘的,悬浮在尘世之上。

  泣血般的呐喊从细小的事物中传来,那些经过铁烙的纹饰在烛台上呈现出故乡和穹顶。手持杨木烛台,红色的蜡烛让原木的烛台有了灵魂。一只烛台叫醒了整个夜晚,微弱的烛光一层一层剥落下来。落在阿里木身上的,不仅仅有光,还有无尽的往事和记忆。

  制作烛台这门技艺即将在家族内消亡,这或许是时间的选择。阿里木背负着愧疚、衰老,却无法替代传承。黄色的绢布包裹了整个房间,与杨木结缘成就了阿里木一生的必修课。

  烛台只有在夜晚才能发挥作用,而阿里木却倾注了整个白昼的时光。

  还有一些爱没有来得及说出,还有一些技艺没有来得及传承,还有一些杨木躺在院子里等待着阿里木的刀斧。

  隼木穿插,随手赋形。

  阿里木说,左手活成了一把刻刀,右手活成了一把杨木。

  烛台上的灯光逐渐矮下去,烛台沉浸在黑色之中,静寂,偉大的虚空。

胡杨木:根雕



  从沙漠中走出的圣雄,宁可把自己渴死也绝不低头。

  死而不朽,时间会生出青苔,为大地留下伏笔。

  把心掏空了,时光才能慢慢静下来。

  在公园里走进一座陈旧的房子,展厅里摆着比房屋更陈旧的胡杨根雕。胡杨木上随意地挂着几个葫芦,是搬运的人为自己留下的借口吗?

  我们是否足够了解一株胡杨?时间的回声似乎在提醒着什么。

  胡杨木从不缺少赞美之词,皲裂之声敲响历史的肋骨。

  每一件根雕都注入了现代人朴素的审美意识。

  他们从沙漠里拖回一截截干枯的胡杨,把它改造成茶桌、木墩、椅子,甚至是花盆。旋刀和斧子调整了胡杨的语序或逻辑。刻刀开刃,以一种疼痛的姿态重建内在的阶梯。

  他们说,每一件胡杨根雕都是一件绝世孤品。

沙枣木:花瓶



  沙枣木做的花瓶,用来装沙枣花,一种带着隐喻的命运被反复提及。

  在南疆,沙漠的边缘,沙枣摇曳,灯盏解构。

  书桌之上,一种木头被另一种木头指认、接纳。

  沙枣木做的花瓶,并不需要什么花朵装扮。

  它越过疲惫、苍凉,高擎秋天的体香,在书房分娩。

  一个空花瓶,木质的纹路指向源头。

  空,一种启示。

  灵魂泅渡,寓言空置。

  枯坐。对视。高贵者的天空摆渡在春天的门口。

  好多年了,我们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一句话。

  时间的缝隙里落满了尘土,夜晚安静下来,整个房子都住在一棵沙枣树里。

  (选自《扬子江诗刊》2022年2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