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实吃穿不是问题
在杨树台,十公里狭长的山沟
一条水泥路,跟着一条河
弯弯曲曲,弯弯曲曲伸进
大山深处,两边连接起
稀稀拉拉的农户,以及
成片成片的栗子树和山楂树
一小片一小片的坡耕地
经营果树,村民以此为生
已实现不愁吃、不愁穿
用村干部的话讲,也不愁喝
喝小酒的男人基本普及
喝大酒的也确有那么几个
2
脱贫攻坚,得先修好路
新修的水泥路与小河相互交错
跨河的几座新建的桥
承载大车小车,外运板栗山楂
也承载村民,月夜的欢笑
还有小广场,便民中心
农民夜校,还有仿古休闲长廊
都由这路牵着,对外推介
或新或旧的故事。腿瘸的老霍
感慨最多,他说这路真敞亮
以前从没有过,好像在表扬自己
自从修了宽阔的通村路
他也有了新工作:村级保洁员
同村里二十几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块负责道路和河流保洁
每年增加固定收入
早已光荣脱贫出列
3
有胳膊有腿有地有树
如若没灾没病,如若不懒惰
怎么会成为贫困户?
在杨树台,调查核实的结果
因病致贫占了绝大多数
初次见到蔡福相,他患病
干不了体力活,上有老下有小
家里家外全靠媳妇一人照料
家里房子破旧,屋里地面还是土夯的
他媳妇有劳动能力,可没有办法
外出打工。说起来他很无奈……
去年再次见到他
他家已搬进易地搬迁的新楼
他说话的声调也变了
像刚擦拭过的玻璃窗一样明亮
这样的农户有多少
不用翻看村里的扶贫档案
村支书刘长友侃侃而谈
产业、就业、科技和消费扶贫
教育、医疗、住房和易地搬迁
所有招数都用上,补齐短板
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全村贫困户全都达到了“三保障”
不还要准备各种佐证吗?
当我问起时,他连说带笑:
现场查验岂不更清楚更明了!
4
土话叫手艺,书面语叫技能
一个人有一门手艺一项技能
必定能行天下,走四方
更不用说在杨树台滋润地活着了
年纪轻轻的聋哑人张勇
长得眉清目秀,穿得干干净净
他不喜欢到山上或地里干活
却爱好针织手艺,城里的老师
只来村教一次,他就会了
修长灵活的手指,像魔术师
把村里的妇女都比了下去
钩针穿梭,毛线穿梭
他编出的插花,勾勒的披肩
被卖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看到三个月就超过家里一年的收入
他爸妈的眼睛瞪得溜圆
5
杨树台在兴隆山深处
山里有山里的好处,刘长友说:
我们靠山吃山,治山养山
我们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上栽果树,山下搞营销
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哦,山里还有更好的一面
那就是,山里人好
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都是不甘贫穷,劳动致富
都是憨厚淳朴,心地善良
我们一户一户帮,一人一人扶
现在,全村没有贫困户
我早已宣布:杨树台村脱贫
听他娓娓叙说,看他满脸笑容
更能感到,他内心的自豪
祈 望
营南峪村营西峪自然村
贫困户庄云宝,跟唯一的亲人
七十四岁的聋哑母亲崔学利
一起生活。他四十七岁,残疾
卧床不起,有精神障碍
说话含混不清,一家两口
很难沟通交流
新修的两间房子,坚固安全
享受最高标准低保
不愁吃也不愁穿,毛巾衣被
由邻居帮着洗,日常饭菜
由邻居帮着做,钱,邻居帮着花
(因为他花不了,他母亲不会花)
他家物质生活基本满足
精神生活基本没有
来人了,他母亲陪着比划
他就偎在炕上傻笑
脱贫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
他和母亲没有想过
替他们想过的,是帮扶干部
难以说明的忧虑
将来,是谁来照料谁
最大的心愿,就是祈望
这样的日子能够平静延续
就像他家房后低矮的山
四季轮换,任凭草木兴衰
带来与带走什么,都不重要
都不用刻意关注,都不要打乱
现有的缓慢而自然的顺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