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梦隐图 纸本设色 26.8cm×147.4cm 清 张培敦 苏州博物馆藏
近日,由北京画院与辽宁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信有山林在市城——古代文人的隐与仕、物与心』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联合了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国内多家文博单位,历时两年策划完成。展览以中国古代文人观物与识心的视角为线索,通过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四个板块,讲述了园林所承载的中国古代士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家园。展览共展出了自元代以来的中国古代书画48件(套),聚集了赵孟、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进、陈淳、陈洪绶、石涛等多位名家之作。在环境营造上,展览根据中国园林『步移景异』的特点进行空间设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身临其境般的游园之旅。
沧溪图卷(局部) 纸本设色 31.7cm×139.8cm 明 文徵明 故宫博物院藏
悠悠之心,寄托士人向往田园的情怀
中国文人是园林的主人,也是园林的精魄。崇尚高洁、寻觅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与清泉、顽石相伴,在园林中找寻一方净土,闲居其中,观物赏景,体会那一番无价的清风明月,感悟那有情的近水与远山。在一幅幅或独居,或高卧,或渔樵的画卷中,他们寄托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积蓄精神的力量,寻找内心的宁静。沧溪记 明 文徵明
《沧溪图卷》是明代画家文徵明为友人吴俦所作的别号图。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逾古稀的文徵明在弟子朱朗、周天球、彭年与儿子文彭、文台的陪同下游览宜兴,其间得到了吴俦的款待,因此为吴俦作《沧溪记》及《沧溪图卷》。吴俦原任山东武城县令,辞官以后决意归隐老家荆溪,自号沧溪居士。文徵明以清澈的流水比喻吴俦居官清廉,描绘出仕宦文人书斋庭园的清幽景致和其高雅达观的生活意趣。
香山九老图 绢本设色 177cm×106cm 明 周臣 天津博物馆藏
溪堂诗意图 绢本设色 194cm×104cm 明 戴进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丝竹雅事,承载士人留名青史的宏愿
园林是古代文人生活的居所,也是其交游的空间。他们常常于园中游山玩水、赏月对弈,诗酒唱和、书画遣兴。士大夫们不仅希望“青史留名”,还渴望“名园留像”,于是一幅幅表现文人交游场景的雅集图应运而生。雅集图中园林的陈设与服饰的细节,展现出文人曲水流觞的闲适。当观众的目光掠过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仿佛能依稀听见千年前的丝竹管弦声与吟唱欢笑声。《西园雅集图》是明代画家李士达根据“雅集”这一经典母题绘制的佳作。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诜府邸,宋时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丰年初,王诜请画家李公麟将自己和友人苏轼、苏辙、黄鲁直、秦观、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晁补之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的交往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绘成《西园雅集图》。由于画中之人多为千年难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不已,纷纷摹绘,“西园雅集”由此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断被描绘的主题。
西园雅集图 纸本设色 25.8cm×140.5cm 明 李士达 苏州博物馆藏
雪浪灵璧图 纸本设色 43.3cm×119.3cm 清 金农 广东省博物馆藏
一花一景,洞悉士人寄情于物的雅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园林,是一方微缩的世界,如同“壶中天地”,将林泉丘壑、亭台楼阁安置于方寸之内,呈现出中国文人以微观见宏观的生命哲学。造园者将园林营造为宛若青山在的自然天地,作为“心”的安放之处。石、砚、瓶、架等手边清供的雅物,为它增添了生活气息;鸟、兽、虫、鱼等鲜活灵动的生命,为它平添了动态之美;梅、兰、竹、菊等意蕴深长的植物,为它赋予了人文情怀。吴门才子文震亨曾写下著名的治园指南《长物志》。长物,本乃身外之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却是心之必需。明代画家陈淳的《墨花八种卷》创作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这一年陈淳出行归家,见春花繁盛,有感而发,单以水墨绘绣球、栀子、兰花、牡丹、桃花、瑞香、月季、玉兰等八种春花。画家以淡墨勾花,重墨勾筋,所绘花卉俯仰欹侧,纵逸多姿。清代金农的《雪浪灵璧图》绘雪浪、灵璧二石。雪浪石因苏轼而闻名,是苏轼任定州知府时所得。此石上如百泉涓涌的水波纹,苏轼甚是喜爱,特将书斋定名“雪浪斋”。从唐宋时起,名人雅士赏石、玩石蔚然成风,叠山、理水也就成为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元素。
墨花八种卷 纸本墨笔24.3cm×420cm明 陈淳 首都博物馆藏
陶渊明诗意图(之一) 纸本设色 27cm×21.3cm 清 石涛 故宫博物院藏
陶渊明诗意图(之二) 纸本设色 27cm×21.3cm 清 石涛 故宫博物院藏
归去来辞 24cm×146.2cm 元 赵孟 辽宁省博物馆藏
诗歌文采,士人内心世界的含蓄独白
中国是诗的国度,园林则是诗篇铸成的自然。古代文人常常在诗画合一的境界中体味园林之景,故往往将园林之景塑造为一场诗与画的盛宴。晨光熹微之中,五柳先生归园田居,“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兰亭清流之上,王逸少携群贤举修禊事,畅叙幽情;琅琊醉翁亭之间,文忠公与滁人同游,共享山水之乐……中国文人不仅落墨铸就皇皇长文,也以妙笔丹青养成不朽林泉。它们存在于每个中国文人的梦中。兰亭修褉图 纸本设色 142cm×42cm 明 沈完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园林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外物与内心的观照,蕴藏着东方独特的哲学与美学,成为千百年来士人涤荡心灵的理想居所。如今,当我们再次聚焦『园林』这个主题,除却与古人跨时空对话外,更希望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找到其与当代连接的意义:或如人格的自修与胸怀的开拓,或如孤独自处中灵魂的陪伴。园由心造,纸上游园,就让我们在『壶中天地』寻觅一方自我之境,然后诗意地栖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