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雅典学院:哲学与艺术的圣殿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欣赏 热度: 21815
文供图 孙晓昕

  

  自画像 板面油画 拉斐尔 1506年 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藏

  雅典学院中出现了诸多艺术家的形象,他们与学者们共聚一堂。拉斐尔与乔尔乔·瓦萨里一样,都渴望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能够摆脱工匠的身份,而乔尔乔·瓦萨里更是参考柏拉图学园的形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美术学院——佛罗伦萨的迪赛诺学院。

  16世纪中叶,意大利画家瓦萨里用了7年时间查阅了大量艺术家的相关资料,终于完成了《艺苑名人传》的创作。他写此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伟大的艺术家们树碑立传,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最为辉煌的时代,但是很遗憾,当时的职业划分延续了中世纪的传统,绘画和雕塑被视为机械技艺,画家、雕塑家的社会地位与普通工匠无异。但是,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个别艺术大师的才能获得了赞助人的认可,比如米开朗琪罗就在当时被人们尊称为“神圣的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内心的矛盾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画家和雕塑家们的尴尬—他热爱雕塑,但不愿意被人们称为雕塑家。

  

  雅典学院 壁画 拉斐尔 1511年 梵蒂冈博物馆藏

  

  左图:自画像 素描 达·芬奇 1513年 意大利都灵皇家图书馆藏

  

  右图:《雅典学院》(局部) 哲学家柏拉图(以达·芬奇为原型)和亚里士多德

  如果说瓦萨里是用大部头的传记向伟大的艺术家们致敬,拉斐尔则用一幅作品颂扬了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1508年,拉斐尔受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邀请,着手绘制教皇在梵蒂冈宫中的居室。他放弃了描绘圣母子时惯用的优雅细腻画风,用宏伟的构图表现了知识的四个主要部分:哲学、诗歌、神学以及法律。

  拉斐尔对哲学的描绘借用了古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典故,题为《雅典学院》。他将柏拉图的学园置于半圆形穹隆顶建筑之下,建筑物的造型可能参考了布拉曼特设计的新彼得大教堂。陈列于第一道拱门两侧壁龛中的古典雕像,分别是光明与预言之神阿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

  《雅典学院》的构图体现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影响,拉斐尔运用单点透视法将画面的中心集中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头部中间的一个点上。两位哲学家分别代表了古典思想的两大体系—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柏拉图一只手拿着自己的《蒂迈欧篇》,该著作内容涉及宇宙论;亚里士多德则手持自己的《伦理学》,该著作以研究物质世界的可知部分为基础。这两部著作也诠释了柏拉图手指苍天和亚里士多德手指大地的寓意。

  其他学者或围绕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身边,或结伴步入学园,或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研讨,或独自陷入深思。犬儒学派代表人物第欧根尼躺在台阶上,盯着手中的纸稿陷入沉思;哲学家伊壁鸠鲁正向众人宣扬“快乐论”的学说;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专心演算,仿佛周围世界的喧闹与他无关;数学家欧几里得俯身用圆规在石板上画着几何图形,他的形象是建筑师布拉曼特。

  在《雅典学院》中,拉斐尔以同时代画家的肖像描绘了古希腊的学者们。除了布拉曼特的肖像之外,柏拉图的形象与达·芬奇的素描自画像相貌特征一致,拉斐尔以这样的方式向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致敬。虽然人们常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但三人并非同龄人,艺术风格也完全不同,甚至三人之间的关系也不算融洽。在三人之中,达·芬奇比拉斐尔年长31岁,米开朗琪罗比拉斐尔年长8岁。当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萨互争胜负时,拉斐尔还只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无名之辈。

  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的矛盾较深,他一直认为教皇之所以指派自己绘制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就是因拉斐尔的好朋友布拉曼特在从中作祟—因为“这将会分散教皇对雕塑的注意力,他们认为米开朗琪罗不会接受这个任务,他将因此得罪教皇;即便米开朗琪罗接受了这个任务,也只会证明他不如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深知自己不擅长绘画并且可能不会取得成功”,但是由于担心惹怒教皇,还是接受了绘制壁画的任务,并出色地完成了壁画的制作。

  

  自画像 板面油画 瓦萨里 1566—1568年 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藏

  

  左图:《雅典学院》(局部)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以米开朗琪罗为原型)

  

  右图:《雅典学院》(局部) 拉斐尔与其好友索多玛

  虽然两人互为竞争对手,但拉斐尔在绘制《雅典学院》的最后一刻,还是在画面前方留出位置,以米开朗琪罗为原型描绘了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形象。画面中,赫拉克利特坐在台阶上,一只手撑着下巴陷入沉思。赫拉克利特远离周围热闹的人群,显得尤为孤独,这一形象也符合米开朗琪罗当时的状态— 他正忙碌于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的创作,由于不相信任何人,孤独的画家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巨幅天顶壁画的创作。

  再看《雅典学院》的近景,最右边的两个形象分别是拉斐尔和他的画家好友索多玛。拉斐尔头戴一顶黑帽子,面容姣好,眼睛看向画面之外的地方—这也是画家创作自画像时看向镜子的角度。

  《雅典学院》中出现了诸多艺术家的形象,他们与学者们共聚一堂。拉斐尔与瓦萨里一样,都渴望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能够摆脱工匠的身份,而瓦萨里更是参考柏拉图学园的形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美术学院—佛罗伦萨迪赛诺学院。

  瓦萨里创立迪赛诺学院的目的,是将绘画、雕塑等纳入人文学科,让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可以在这里接受正规的教育。就社会地位来说,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艺术家要高于行会中的工匠,可以与人文主义学者进行平等交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