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衫一样殿头黄
如果一个只熟悉汉魏时期宽袍大袖、褒衣博带服饰的人忽然来到唐代,看到着幞头、窄袖圆领袍和靴子的唐代人,一定会觉得大开眼界,不胜新奇。这是因为唐代男装吸收了胡服的元素,将汉魏以来的旧式服装全盘改造。同样,唐代女装也摆脱了汉代袍服的影响,吸收了许多外来因素,形成了一整套新的样式。唐代女子服装的基本构成是裙、衫、帔三件套,这种搭配从初唐延续到晚唐。牛僧孺在《玄怪录》中记载,唐玄宗时期,某崔姓士人远赴巴蜀担任县尉,不想到任不久便因病去世。时任剑南节度使的章仇兼琼看上了崔姓士人的遗孀,女子的舅父安排她逃跑时,送来的衣服便是青色的裙子、白衫子加一条绿帔。
《太平广记》中也收录了情节相似的故事,只不过故事的女主角变成了益州士曹柳某的妻子李氏。章仇兼琼垂涎李氏美色,便寻了个名头让李氏的丈夫出远门办事,又以自己妻子的名义邀请蜀中大小官员的妻子们吃饭,李氏自然也在受邀之列。宴会当天,李氏盛装出席,穿着用泥银装饰的黄罗裙、五晕罗衫子和单丝罗红地帔。
两个故事中,虽然服装的材质、颜色和工艺有所不同,但裙、衫、帔的基本搭配是一致的。这种搭配的外来因素体现在哪里呢?首先,从色彩上来看,唐代妇女喜欢的服装大多属于色彩鲜明的一类,如“开箱验取石榴裙”“血色罗裙翻酒污”等,颜色浓艳醒目,一改汉魏服饰的素雅、深沉。初唐、盛唐时还流行多色条纹裙。而通过新疆、甘肃等地出土的纺织品实物及壁画等可以看出,早在汉魏时期,西域的妇女已经普遍穿着多色条纹裙了。再看服装的具体形制,初唐、盛唐时期的女装时尚大多是窄袖衫搭配长裙,再披一条帔子。窄袖长至手腕,衣身也较为短小,仅至腰部。窄袖服装最初流行于宫廷和贵族妇女之中,后传至民间,不分官庶,竞相效仿,盛行一时。而窄小修身,正是胡服的一大特点。

章怀太子墓壁画·仕女图(局部) 唐
从现存唐代图像资料来看,盛唐以后,女性的服装才逐渐向宽松阔大的方向转变。生活在中唐时期的诗人元稹就曾抱怨当时的女装尺寸过于宽大,在他看来十分怪异。唐文宗李昂在位时,试图扭转这一风气,曾下诏规定,女服袖子的宽度不得超过一尺五寸,人们对此规定颇多怨言,可见当时宽袖衣衫的流行程度。

捣练图(局部)唐 张萱

簪花仕女图(局部)唐 周昉
现在的唐代古装剧中,妇女服饰大多仿照中唐时期袒胸大袖衫的样式,即袒露胸上部,着大袖、对襟、长裙,肩披帔帛,面料多为纱罗。袒胸的纱罗衣裙体现出唐代女子着装的大胆,这与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裙、衫之外的帔,又称帔子、帔帛,形似一条长围巾,与汉魏时期指代披肩或裙子的“帔”含义大不相同。目前所知较早的帔帛实物形象,见于青海出土的魏晋时期的画像砖上。稍晚一些,在莫高窟北凉第272窟的菩萨像上,也出现了帔帛。据学者推测,此两例帔帛的渊源或许都在中亚地区。而在同时期的中原女装中,还不见帔帛的踪影。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画作中的女性,虽然衣袂飘飘,但其装扮中并无帔帛。直至隋唐时期,帔帛才流行起来,其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可能性极大。
唐代的帔帛多用丝绸等轻软的材料制成,长度可达两米。从《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及唐墓壁画中可以看出,帔帛的穿法多种多样。除了披在背上或搭于双臂等传统穿法外,还可以将帔帛中间披在肩头,两端垂于胸前,或将一端塞入裙腰,另一端绕肩随意披下等。看来,在为“潮流单品”创造多样穿法这一点上,从古到今的女性都是一样的。
谩裹常州透额罗
元稹《赠刘采春》一诗描绘了女伶刘采春的飒爽英姿。“新妆巧样画双蛾,谩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裹幞头、执笏,这正是男装打扮。在唐代,女着男装不仅仅是伶人的专利。初唐贞观年间,波斯、粟特、高昌等地的民众大量进入中原,带来了不同于汉文化的胡风。胡风对中原地区最直观的影响,首先就体现在服饰上。从中亚、西亚地区的一些遗址,如片治肯特城址、撒马尔罕等地发现的壁画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粟特人的形象。他们身着长及膝盖的紧身窄袖长袍,腰间系带,下穿裤子、靴子,可以说正是唐代“女扮男装”的蓝本。女扮男装形象发现较多的地点,如长安、洛阳、敦煌、吐鲁番等,也正是粟特人聚居的地方。
因此,初唐时期身着胡服的异族人大量进入中国,这可能是男装,特别是男式胡服被唐代妇女当作时髦装束的原因之一。郑仁泰墓、越王李贞墓、李承乾墓等诸多唐代墓葬都出土了男装女俑,有的女俑还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带着一只猞猁,准备出发去狩猎;在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金乡县主墓的出土壁画中,也有不少女扮男装的捧物侍女形象。《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有三名身着男装的侍从,对比唐墓壁画中的形象,考虑到虢国夫人近身侍从的身份,着男装者应当是女扮男装的女侍。在敦煌莫高窟第130窟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中,女主人的侍从中也有头戴皂罗幞头、身着圆领衫、腰部束带的男装女侍,反映了唐朝边地妇女的现实生活。
在唐高宗、武周时期,以男装出行的很多女性还会为自己置办一顶帷帽。这是一种高顶的笠帽,在帽檐四周缀一圈网状面纱,长度至颈部。唐人王叡在《炙毂子》一书中明确指出,帷帽本非中原产物,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帽式。而到了开元、天宝年间,流行的帽式又变成了胡帽,这种帽子的样式与欧亚大陆草原民族喜欢戴的尖顶帽非常接近。一些女式胡帽还会在帽子的口沿处用皮毛装饰一圈,更显华丽。

虢国夫人游春图 绢本设色 51.8cm×148cm 唐 张萱 辽宁省博物馆藏

阿史那忠墓壁画·男装女侍图 唐

韦贵妃墓壁画·男装女侍图 唐
从文献记载上来看,唐代社会对女着男装也并不排斥。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太平公主曾经裹着皂罗幞头,身穿紫袍,腰系玉带,佩挂弓刀等物出现在宫廷宴会上为父母歌舞。而唐高宗李治和武后看到女儿这一身打扮并未责骂,只是觉得有些好笑。但男装却是太平公主的入时装束,她在宴会上着男装,也未尝不是要表明自己不同于一般女性的身份和志向。
事实上,武则天在小时候也曾被家人当作男孩打扮。《旧唐书·袁天罡传》记载,武则天年幼时,袁天罡曾到武家为诸人相面,认为武则天的母亲骨法非凡,必生贵子,武元庆、武元爽(武则天的两个哥哥)也有富贵命,将来做官可至三品。之后,袁天罡来到身着男装的小武则天面前,让小武则天走了几步路后惊呼:“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当然,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内人双陆图(局部)绢本设色 全幅30.7cm×64.4cm 唐 周昉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捣练图(局部)唐 张萱
一直到中晚唐时期,唐代社会对女扮男装仍然持比较宽容的态度。据《唐语林》记载,唐武宗李炎的宠妃王才人身材颀长,与武宗相似,两人常常穿着一样的衣服在御苑中骑马射猎,很多奏事的大臣将王才人误认为皇帝,武宗以此为笑谈。身份尊贵如王才人者也可以着男装,唐代的社会风气于斯可见。
异彩奇文相隐映
在服饰领域,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较大的,除了服装样式,还有服装的纹样。唐代女装以纹样复杂著称,联珠纹、缠枝花纹、宝相花纹、团窠纹、几何纹等都十分流行。令人眼花缭乱的纹饰是唐代艺术家充分吸收外来文化、借鉴不同艺术风格的结果。
以联珠纹为例,顾名思义,联珠纹是由大小相同的连续圆形组成的纹饰,在大圆四周饰以连续的小圆圈,看起来很像串在一起的珠子,一般与花鸟纹一起出现。这种纹饰是波斯萨珊王朝的舶来品,大致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史籍中所称“波斯锦”就是一种饰有联珠纹的锦。《北史·何稠传》记载,隋朝初期,波斯使节进贡波斯锦袍,隋文帝命何稠仿制,而何稠的仿制品比原物还要精美,呈给皇帝后,皇帝十分喜爱。

左图:联珠四骑猎狮纹锦(局部)唐

右上图:红地团窠联珠纹对鸟纹锦(局部)唐

右下图:黄地团窠纹锦(局部)唐
到了唐代,仿制波斯锦之风依然兴盛,数量比同时期其他纹锦织物多得多。波斯锦上的联珠纹也广泛见于女性的衫子或长裙之上。后来,人们还赋予这种纹饰“珠联璧合”的含义,让它更加“本土化”。
异域传来的丰富纹样,也激发着唐代设计师的灵感,使他们在服装纹饰上有所创新。“陵阳公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陵阳公样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由窦师纶主持设计的一种图案样式,因窦师纶官封陵阳公而得名,主要应用于皇室所用的锦、绫等纺织品上。陵阳公样吸收了西域传来的团窠纹、几何纹等纹饰,将其与中国传统的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祥禽瑞兽形象结合,以花环为边框,以鸟兽为主题纹饰。这一纹样与汉代以来织物的带状循环构图模式大不相同,特色鲜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陵阳公样的创制,很可能与窦师纶本人的经历及家学渊源有关。窦师纶自身就具有多民族血统。其先祖原是鲜卑纥豆陵氏,北魏时,纥豆陵氏迁徙至洛阳,孝文帝改革时改为汉姓窦氏。窦氏家族与北周、隋、唐皇室均有联姻,窦师纶的祖母是隋文帝杨坚的姐姐安成长公主,窦师纶又是唐高祖李渊窦皇后的从兄。异族血统和富贵的家境,或许给了窦师纶接触多民族艺术风格的机会。
此外,在营造、设计等方面,窦氏一族都颇有天赋。根据《窦师斡墓志》记载,窦师纶的曾祖、父亲、叔父都曾创下显赫的营造业绩,在这种家族传统的熏陶下,窦师纶在设计方面的造诣尤为不凡,封陵阳公之后就接受了皇帝诏令,重新厘定唐朝的衣冠制度。陵阳公样正诞生于此时。此纹样一出,广受欢迎,至盛唐、中唐时期仍然流行。

陵阳公样(局部)唐

陵阳公样(局部)唐
在唐代,不只是女装与各类胡服深受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男子便服、朝廷官服,乃至大驾卤簿服饰中,都能找到多种异域文化因素。但唐人设计服装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无论男装还是女装,他们都可以在吸纳外来服饰文化的同时,依然突出汉族服饰的主流特征。所谓“汉风胡俗万象融”,正是唐代服饰发展史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除了服装,唐代在绘画、工艺品、乐舞、建筑等诸多方面,也都留下了文化融合的印记。不同地域的文化、繁多的艺术风格,汇聚在唐帝国神奇的土地上,滋养着唐人的审美。而唐人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了多元文化中的精华。这一时期的整体面貌,正如我们熟悉的唐诗一般,风格多样,自信豪迈,大气磅礴……

三彩梳妆女坐俑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彩绘彩色釉陶骑马女俑 唐 上海博物馆藏

五牛图 纸本设色 20.8cm×139.8cm 唐 韩滉 故宫博物院藏

青绿山水图 唐 李思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