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皮布又称纳布、楮皮布、谷皮布等。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树皮布文化,可溯源至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用麻和木棉纺织之前,曾经历过相当长时期的“无纺织”年代,用于蔽体的衣物,便是这种粗纤维的树皮布。在黎族先民掌握了棉纺织技术之后,依然有人用楮树皮制作垫单、衣服、腰带等生活用品。2006年,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赫哲族长期以渔猎为生,他们捕鱼、食鱼,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传统的鱼皮制作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分为剥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饰等步骤。20世纪中叶以后,鱼皮制品被其他用品所取代,鱼皮制作手艺随之渐渐失传。因艺术收藏及文化研究需要,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的老一代赫哲人曾多次制作鱼皮服饰,使这一技艺在局部地区得到传承。2006年,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们喜放鞭炮、烟花以示喜庆。浏阳是中国最大的花炮产销地,浏阳花炮的历史源远流长。浏阳花炮的传统制作技艺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花炮从业人员已研制出安全无污染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烟花等高科技花炮产品,且达到了世界領先水平。2006年,浏阳花炮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源于北宋的南通板鹞风筝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其上缀满大小不等的“哨口”,多者达数千。南通板鹞风筝大者丈余,小者盈尺;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颜色上喜用红、黑、青、紫,以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标准的南通板鹞风筝无论大小,均可承受5级以上风力,即使在七八级大风中,仍可稳悬于数百米的高空,并发出美妙的声音。2006年,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