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代表性的丝路文物包括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东汉铜车马出行仪仗俑,11件铜俑铸造精湛,排列有序,气势雄壮,其中的战马是当时中亚地区优良马种的真实体现;北周李贤墓中出土的波斯鎏金银壶,具有典型的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体现了北朝望族对异域文化的追求,也是丝绸之路引发的东西物质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隋代史射勿墓出土的墓志与壁画,表明墓主史射勿家族是从中亚来华的粟特人,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且已融入到汉文化之中;唐三彩舞人双系扁壶,作连体双鱼形,腹部两面各饰一组人物乐舞场面,舞者为胡人形象,深目高鼻,头戴尖顶软帽,动作矫健有力,唐代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空前盛况可见一斑。
虞弘墓石椁板(西壁西北)

1999年出土于太原市南郊王郭村。石椁板以浓厚的异域风情、鲜明的文化特色,一经出土即震惊中外—在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竟然出现了难以释读的西来艺术,充分说明山西在北朝到隋唐时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
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贵霜武士壁挂毛毯(局部 )

“山普拉”一词,学者多认为可能是古和田语而非维吾尔语。墓葬群分布在昆仑山山前的戈壁台地,地形较平坦。墓葬西部已开垦出不少耕地,建有沟渠、道路和田园等。果园中果树繁茂,所以当地老乡称做“沙依巴”,即“河床、果园”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