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2007年5月,作家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第100场纪念庆演在北京举行时,我和白先勇先生有过一次长达4小时的面对面访谈。犹记得当年白先生说到汤显祖与《牡丹亭》的原本时,说:“汤氏的词太美太美了,俊得江山助。”其文采的俊美如得江山之助,他是不敢改的。青春版《牡丹亭》的改编做的是减法,将汤氏的原本55折压缩到27折,只删不改。
白先生对《惊梦》一折中女主角杜丽娘偷游后花园那一段伤春叹春的经典唱词赞不绝口:“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我说,就个人的阅读体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句更打动我,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发现和一段幽怨自怜的心事。
2012年5月,我随一批广东的媒体同行去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县。到了才知道,当年写《牡丹亭》的汤显祖,就是因上疏得罪了万历皇帝和权臣,被流放到这陆尾海角的徐闻,从留都南京礼部祭司主事,被贬为徐闻县典史。当地传说,汤显祖到徐闻当夜,不耐炎热,辗转难寐,忽于官舍附近发现一口古井,井水清澈,入口甘洌,沁人肺腑。汤氏痛饮之后,返回竹床歇息,随即鼾声大作。是夜,梦靥缠绵,才子佳人,生生死死,一往情深……翌日醒来后,汤氏才思泉涌,取来笔墨纸砚,把梦中情节一一记述,“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尔后经年,汤氏回乡,终写成惊世骇俗的《牡丹亭》,将男主角柳梦梅安做“岭南才子”。柳梦梅的北上赶考之路,与汤显祖的南下流贬之途,走的是同一辙。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一份满纸义愤、铁骨铮铮的奏疏,从留都南京直抵大明王朝在北京的金銮殿,顿时朝野震动。“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申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这份奏疏的刀锋,直接对准了权倾天下的两任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及其爪牙,同时也对万历即位20年的政治腐败作了抨击。上疏者便是时任南京礼部祭司主事的汤显祖。当时的汤显祖40岁出头,正值壮年,如此直言,可能招致的后果他应该是早有心理准备的。所以,当明神宗认为他“以南都为散局,不遂己志,敢假借国事攻击元辅”,将他贬到徐闻的谕旨下达后,他并不惊慌,而是从容淡定。正如他在给友人的信件中所说:“去岭海,如在金陵,清虚可以杀人,瘴疠可以活人。此中杀活之机,与界局何与耶!”
汤显祖从南京南下江西,回老家临川,在临川养了一段时间病,这才接着南下,几番舟车劳顿,来到南安府治大庾。南安“南控百粤,北挹三江”,自唐代张九龄主持庾岭凿山开道,庾岭便成为中原通往南方的官道。唐代的宋之问和宋代的苏轼等许多名贤文臣贬谪岭南都经大庾岭,留下或伤感哀婉或欲说还休的诗篇。
汤显祖抵达大庾时已是秋天。秋日的黄昏,枫叶已带秋色,蝉声归于沉默。汤显祖登上庾岭,远眺树影如云,暮霭徐徐升起;近看江花带露,在夕阳中渐趋迷蒙。两岸的青山,随小舟的行进不断地变换着色彩;粼粼的波光,在夕阳下洒满了游子的衣襟。汤显祖在萧瑟冷月下徘徊,想自己犹如孤鹊南飞,前路茫茫,颇为感伤,遂作《秋发庾岭》:“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晻霭,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在《牡丹亭》里,汤显祖安排女主角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做南安太守,并称其“几番廊庙江湖”,数次出仕又退隐,“华发不堪回首”。杜宝在《牡丹亭》中初次出场亮相时,自念一首诗:“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太守看。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唯看屋外山。”这或可视为汤显祖对自己为官的一种期许,为政清廉自洁、两袖清风,到任只饮当地水,绝不搜刮一文钱。汤显祖的“好官”理想,其实是内化在骨子里的。汤显祖自珍“四香”,严于律己:“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无论是在朝上疏抨击权贵,还是被贬谪流放地方为官,追求的都是“甘棠游憩”。周代召公出巡,曾在甘棠树下休息,人们怀念他,作了一首歌颂他的诗,这就是《诗经》中的《甘棠》,后人便用甘棠代指好官。
汤显祖(1550~1616年),江西临川人。14岁进学,21岁中举,少年时求学于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泰州学派和当时主导科场的程朱理学大有异趣。万历三年(1575年),汤显祖刊印了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他作于万历五年至八年(1577~1580年)的诗文集《问棘邮草》,曾被诗人、戏曲家徐渭大加称赞。万历四年(1576年),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闻显祖及沈懋学名”,想让他们做儿子张嗣修高中科举的陪榜。汤显祖以“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严词谢绝了张的延揽。沈懋学则应命前往,结果是沈懋学和张嗣修双双高中,汤显祖孤单落榜。此后直到张居正去世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年)汤显祖才中进士,这时他已经34岁了。据说,汤显祖中进士当年,路过张居正派人杀害违抗自己的学生刘台的客驿,因为张居正倒台,大家尽情抒发对刘台的同情,驿舍墙壁上写满了悼念刘台的诗。汤显祖读了冷笑,也题了一首诗说:“江陵罢事刘郎出,冠盖悲伤并一时。为问辽阳严谴日,几人曾作送行诗?”
汤显祖在流贬的途中,曾偶遇亦遭流贬的张居正之子张嗣修。他后来写信给嗣修的弟弟,谈起这件事,说自己与嗣修握手相谈,彼此都觉得心里很苦。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汤显祖转任浙江遂昌知县。在遂昌的五年里,汤显祖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留下了世人称道的官德和功绩。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辞官归家,离开遂昌,遂昌百姓专门为其建造了生祠—遗爱祠。在他辞官十年后,遂昌民众还推举画师赴临川为他画像,携归悬于生祠内以作纪念。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汤显祖57岁,他的《玉茗堂文集》在南京刊行。汤显祖将自己晚年的寓所唤做玉茗堂,以玉茗比德,以玉茗养性。在汤显祖的心中,一生都盛放着格韵高绝、永不凋零的玉茗花。
2012年5月,当我走进徐闻的贵生书院,看到苍劲翠绿的古榕、灿若红霞的凤凰花、清幽向壁的“梦泉”古井、冷冷清清的深深庭院……只觉依稀如梦,情思昏昏,仿佛身处《牡丹亭》中的姹紫嫣红、断井颓垣,顿有“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之感。书院分前、中、后三堂,两厢为学斋,共有12间,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学斋取名,典出《大学》《中庸》。当年汤显祖被贬谪徐闻后,在典史闲职中发现“轻生好斗,不知礼仪”是导致徐闻社会治安不好的重要原因,便与徐闻知县、江西同乡熊敏一起创办贵生书院,亲自授徒讲学,教民知书识礼、尊重生命。其在《贵生书院说》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天下之生皆当贵重。”在离开徐闻时,他仍不忘叮咛,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因为贵生,所以至情。这就是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徐闻的贵生书院春光暗流转,红雨蕊庭阶。5月正是凤凰花盛开的时节,书院内红的是花,绿的是叶,青的是草,沉默不语的是零零散散、栖身于花草之间憨态可掬的石狗。今日的贵生书院,在后堂置有汤显祖坐像雕塑,两列厢房布置有汤显祖其人其事解说及后人追忆诗文展。其中有当代著名戏剧家田汉的一首旧体诗:“万里投荒一邑丞,孱躯哪耐瘴云蒸?忧时也有江南梦,讲学如传海上灯。应见缅茄初长日,曾登唐塔最高层。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当年汤显祖从遂昌辞官回老家临川后,废寝忘食,昼夜笔耕,创作《牡丹亭》。在写完《寻梦》一折中杜丽娘的这段精美唱词时,老汤竟情不自禁地独自躲进柴房痛哭一场。笔者在贵生书院遥望400年前的汤显祖,想起这则轶事,感慨有二:一、这个世界上或许有两个汤显祖,一个时时摹写情爱,一个念念不忘甘棠;二、中国戏剧有了《牡丹亭》,有了汤显祖,这才不用在世界戏剧史上痛哭,不羞于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