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漆艺材料跨界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苑 热度: 20182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漆艺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高校漆艺的教学也就成为了整个漆艺发展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漆与其它材料工艺结合的学习将成为培养漆艺专业学生的一个新的教学研究方向。高校教学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高校漆艺的教学研究入手,希望通过漆陶材料跨界应用教学研究,为文化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漆艺教学;漆陶结合;跨界

  [中图分类号]J52? ? [文献标识码]A

  漆艺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秀文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漆艺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从漆艺教学的现状入手,着重探讨漆艺教学中漆与陶材料的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例研究解决漆艺面临的问题。

  一、漆艺教学现状及面临的局限

  受到漆的材料、工艺特征的影响,漆艺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主要围绕漆的工艺材料、工艺制作需求来设置。以笔者任教的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目前漆艺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学定位不够准确,传统工艺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课程的研究开发比较弱,创新与发展在教学中体现得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漆艺的教学。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漆艺专业依托于福建脱胎漆器的传统文化,旨在输出漆艺行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因此漆艺的行业需求也就成为了该校漆艺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该校在专业课程上主要围绕学习漆材料工具、了解漆工艺制作、使用漆技法装饰、表现漆艺造型、进行漆艺创作等设置,这些都是该校漆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实践教学中,该校以理论知识讲授加实践操作指导为主,教师的“教”侧重在漆材料特性学习、工具使用、工艺技法应用等方面,而学生则通过对漆的物理特性、材质特征、技法制作、造型设计等学习之后,再进行漆艺创作,以此来完成整个漆艺的学习。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把漆艺教学分为两大方向,即漆的装饰教学和漆的工艺教学。在漆的装饰教学方面,漆材料是教学的重点,此类教学围绕漆的技法制作、技法表现、技法应用等方面展开,主要是通过技法板制作以及漆的肌理装饰应用进行教学。漆艺材料的特殊性使其在制作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材料语言;而漆艺制作效果的表现力为漆的创作增添了不少色彩,这些都让漆艺拥有了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漆的装饰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漆画创作、漆屏风、漆壁画、漆家具装饰等。另一方面,漆的工艺教学主要是从工艺制作中的工具使用、制作流程、形态表现等方面入手,无论是漆板的工艺制作还是漆立体形态的造型制作,都是工艺制作方向教学的内容。总而言之,漆艺教学课程主要体现在漆艺技法制作、漆藝应用、脱胎制作、漆立体造型制作、漆艺立体创作等方面,并将这些教学应用到漆艺的设计制创作中去。

  就目前而言,在实践教学中漆艺教学的问题和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为天然大漆材料的材质特性,漆的制作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环境才能够制作完成,这也使得整个课程教学的时间跨度拉长;其次,漆艺技法制作繁杂,一个简单的技法需要几十道制作工序,工序的制作给教学实践带来时间局限;再次,学生对漆材料从学习到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漆工艺制作工具种类繁多、使用的工具各不相同、工艺制作要求繁琐,这对教学成效带来局限;最后,学生工艺技能学习训练不够,学生在技法应用上设计意识淡薄、综合设计能力弱,因此设计出的漆艺作品种类单一,给课程教学造成设计局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漆艺教学的种种问题和局限。针对这些问题和局限,笔者由此提出把漆与其它材料跨界结合带入到教学中的方法,把漆的材料语言展现和材料的跨界结合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漆艺教学过程中材料的跨界结合对于该学科的建设、漆艺专业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等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漆陶结合及其教学实践

  追本溯源,天然大漆与其它材料的结合在漆艺发展过程中一直有所体现。正是由于大漆的这种包容性,其在每一次的结合中都能展现出新的意义,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漆与其它材料的结合

  早期的漆与其它材料的结合主要以实用功能为主,最常见的是漆与木材料的结合。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不断进步,逐渐又出现了漆与金属材料结合、漆与陶材料结合、漆与纺织品材料结合、漆与皮革材料结合等形式。而在这些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现代人对这一艺术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需求。现代漆艺与传统作品相比,则展现出了它独有的工艺美、材料美、个性美。

  漆与材料结合的作品形式呈现多样,总体上分为实用性器皿与艺术化作品两大类。其中实用性器皿在材料选择、制作目的上偏向于漆产品;而艺术化作品在材料的选择上有较多的实验性。漆与材料结合的艺术化呈现形式多为漆造型雕塑以及漆艺绘画创作,这些结合更具美的特征。发展至今,漆与其它材料结合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秉承创新精神,在考虑其它材料的安全性、适用性、艺术性的前提下,寻找更多的可能性,选择合适的异质材料进行教学示范指导。

  在经过了无数次的摸索与实践后,笔者选择了漆陶结合进行教学研究。漆艺与陶艺均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门类,自古就有漆陶结合的陶胎漆器。然而,随着汉代工艺的发展以及漆器产量的减少,陶胎漆器并没有得到重视。如今,基于现代漆艺课程的工艺局限性,也为了更好地发扬漆这一传统手工艺,笔者选择了此课题。同时,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具备了相应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如,陶瓷材料的特性能够更好地与漆艺材料进行创作延展,发挥其审美特质;学校漆艺与陶艺的工作室设备、机器条件为漆陶结合课题的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便利,可以更好地为漆艺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服务。

  (二)漆陶结合教学实践

  漆陶结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的设置在延续传统的漆陶结合的实用功能特性的基础上,更注重把漆的装饰美应用到漆产品中;把陶作为主体制作材料,以漆髹饰为装饰媒介,将漆、陶材料融合,共同构成了漆陶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漆艺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漆艺工序繁琐、工艺制作周期长、课程教学实时间跨度大、作品种类设计单一等问题,我们在这里给出了一些有关漆陶产品设计、漆陶与空间美学结合、漆陶结合创作等的研究实例,通过漆与陶材料的跨界融合解决漆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漆陶产品设计中,以往的漆产品多以木材料为主要加工制作底胎,而以木材为底胎却成为了漆产品制作周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漆陶产品设计以陶材料代替木材料,这就减少了复杂的胎体制作,缩短了整个产品的制作周期,同时也保证了教学的时效性。

  案例1以漆陶茶具设计来说明。自古以来我国便盛行饮茶之风,时至今日,茶依旧是馈赠亲友的佳品。说到饮茶,自然是离不开茶具,如图1和图2中的《漆陶茶具》便是以“饮”茶文化为背景设计的一套漆陶结合的茶具。该漆陶茶具的设计以实用为前提,茶具的使用功能大于装饰功能,其装饰功能是为整体设计服务的。它以陶材料为主,用陶来作为茶具的胎体,考虑到饮茶过程中茶具的使用、茶的沏泡方式、使用者的审美享受,所以整个设计中茶壶、茶杯、公道杯用大漆加以髹饰,这样的设计就缩短了漆艺的造型设计制作时间。整组茶具的设计以造型简单的束腰式美学结构为主,线条流畅、精致细腻。在制作过程中茶器的内壁保留了陶的釉水,保证了茶具的实用功能不变。而在茶具的外部,漆的髹饰采用经典中国红为主色,配以黑色点缀,将漆的传统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茶具整体打磨让人手指接触漆之润,感受漆之美。整组漆陶茶具设计简约而不简单,低调却不失奢华。

  当然,漆陶结合的产品不只是体现在茶文化中,在其它文化中也有所体现。例如,表现漆艺材料美的漆陶器物, 图3中的两件漆陶枣盒的设计造型延续了漆盒的概念,仍以陶瓷为主要材料,把漆的犀皮效果作为主要髹饰技法,整个作品精致而不失典雅。漆陶材料的结合不仅使产品的工序明显减少,还为产品增添了器皿的神秘感。漆陶结合地工艺还可以运用到首饰设计中。在漆艺首饰设计中,材料结合一直都是设计重点。漆陶结合的首饰把漆与陶的材料特性结合得更为出彩,如图4中的漆艺胸针,用陶材料作为胸针的主体,陶材料的翻模制作为胸针的制作节省了时间,用漆的色彩、镶嵌材料、技法表现进行装饰,从而完成了整组首饰胸针地设计;在创意设计上,用表情符号的形式作整个概念的主题,体现了设计者巧妙的童心。

  漆陶空间美学结合设计是针对漆艺学生设计意识薄弱、综合设计能力弱、设计的作品种类单一等问题提出的。这样的漆陶结合课程设计让学生不局限在大漆材料工艺中,以材料结合应用介入到漆陶课程中,以空间主题概念视角设计作品。案例2(图5、图6)就是体现空间美学的漆陶花器设计,案例中的空间主题是“茶室陈设”,整个茶室低沉、宁静,案例中花器的设计为了衬托整个茶室环境,保留了漆与陶的材料语言,整个设计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主,把简单的形态融入空间,以简入繁的花器烘托了整个室内氛围。花器的主体制作采用了粗陶材料,保留了漆与陶的制作痕迹,在漆的技法应用上制作成大漆特有的磨砂哑光效果,颜色搭配上色漆的绿,为整个空间带去一丝盎然春意。漆陶结合融入空间陈设,以陈设为前提,抓材料特有的质朴进行设计融合,返璞归真正是现代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

  漆陶结合创作对于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漆艺造型设计的制作训练、材料结合应用的练习等问题作了课程延伸。漆陶结合创作是以陶为立体造型制作材料,用陶泥加工制作立体形态,陶泥的应用可以快速地让学生把设计的形态捏造出来,这为学生在造型训练上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学生设计制作的陶形态通过烧制后作为漆陶创作的胎体,再根据设计选择搭配漆艺技法进行装饰,来完成整件作品。漆陶作品创作体现了漆装饰与陶造型的完美结合,是设计者带有自身风格的艺术创作。案例3中的《浓雾的湖泊》(图7)、《迷失》(图8)两组作品是以漆的造型设计制作为题,用陶艺中的翻模及泥条成型制作而成,作品保留了陶的材质特征以及工艺制作的痕迹,为整个作品增加了美感。

  漆陶创作非常注重作品的意义,《归真》(图9)也是漆陶创作,作品用拉胚成型的方式制作了胎体,用漆特有的温润属性装饰,漆的温润与光泽同作品造型融为一体。作品以儿时的玩具陀螺造型为依托,作者以物思情,表现了对美好回忆的怀念。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是漆陶作品创作的魂之所在。

  漆艺的材料特性,漆工艺的繁琐复杂,让漆艺作品创作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陶材料的较强的可塑性、制作周期短、材质特征突出等因素削弱了漆的固有局限,漆与陶的结合使得这两种材料互相结合、互为依存。漆陶作品让大漆的装饰工艺以及陶瓷材料的塑造性更加凸显,作品的创作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漆艺造型和漆艺装饰应用,丰富漆艺课程。漆陶作品创作体现了漆与材料结合的独特造型装饰语言。

  三、漆陶结合课程的意义与发展

  漆陶结合课程不仅是对传统漆艺与陶艺的传承,更是传承之后的再创作。传统漆艺教学多围绕漆材料展开,课程形式单一,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艺的需求,市场对漆的要求更偏向于产品化。漆陶结合课程设计对工艺的发展及应用创作做了更好的教学延伸,为传统漆工艺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必将对漆艺教学的传承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从课程教学发展来看,漆陶结合课程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的教学设计中,如增添陶材料知识、陶材料工艺知识等,由此既能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漆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又可以让学生全面的探索实践,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传统漆工艺的同时,掌握漆陶材料结合的设计以及制作能力。漆陶结合的新课程必将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漆材料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得更多,学生也可以学得更多。同时,我们还可以发挥本校内在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师、工作室、机器设备等资源,将学生带入漆陶结合的新世界,或许可以在创作中擦出新的火花。

  (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从漆艺人才培养来看,一名优秀的漆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创新思维。利用材料优势,把“文化创新”这一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传统的漆艺问题,或许可以在漆陶结合中找到答案。当然,“文化创新”更应该是适应时代的大潮,做文化创意的延伸品。在“国潮”日渐兴起的当下,我们要培养复合型、艺术技能型漆艺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三)加强漆艺应用

  从漆艺的产业发展前景来看,整个漆艺未来发展趋势是漆产品化设计。在未来的漆文化发展道路上,漆产品应该走向大众化、产业化、生活化。漆的未来应该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融入生活的工艺才是对传统工艺最好的传承。只有更好地普及漆的应用,才能把漆艺的传承发展发扬光大,漆的产业发展才能不断壮大。漆陶结合使漆应用到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从漆产品化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才更符合设计需求、使用需求、生活需求。漆与陶的结合让漆的美在生活用品中闪闪发亮。

  (四)课程教学遇到的阻力

  从材料跨界应用到漆陶工艺的结合,再到崭新设计理念的融入,这是一个要求我们不断改进漆艺教学方法的过程。作为新的教学研究方向,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课程内容設置、学习方法有更多的思考与推敲,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完善整个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对漆陶课程有更深入的思考,不断进行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漆陶课程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掌握更多漆艺知识的运用,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漆陶结合课程的教学目的。

  结 语

  就目前而言,高校漆艺教学是发展传统漆艺的主力军,而漆陶结合的结合必将对传统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培养漆艺人才的重点在于漆艺教学内容的设置,而漆陶材料结合教学又为我们培养人才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唯有对漆艺教学的不断探索,才能为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而为漆艺专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漆陶材料跨界是漆艺的起点,但绝不会是终点!

  参考文献:

  [1]李秋阳,宇恒.漆艺与陶艺的融通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1(10).

  [2]吴琦.漆艺技法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运用[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3]郑涵.双艺合璧——现代漆陶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梁芳,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教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