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卷首语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 热度: 16164
宗教对世俗生活曾经有着强烈的干预,总体而言,这种干预的深度及广度在下降。 而我们所说的存在主义思潮,正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不管是被宗教放逐,还是世俗人类的斗争所得,获得世俗生活自治的人类,迟早要面对人在世界(宇宙)中的真实处境及应对方式——在漫长的时间里,这样的问题,它的提出、解答及践行意义上的“楷模”,都和大众无关,大众只需要记住“答案”。 而现在,当人类获得了日常生活的自治权, 个体在收获自由及财富的同时,也必然要独立面对一些边际或者说终极追问,更何况,战争及人道意义上的灾难,也在提示人类:这些问题不容回避。

  基督徒有忏悔的习惯。尽管忏悔的仪式可以减省,但是至少,忏悔的习惯及修辞, 在我们所见的很多西方文学文本中保留了下来,这当中自然包含着存在主义文学。 与忏悔文本匹配的修辞,只能是诚意修辞。 诚意修辞,并不是西方的专利,但我今天想说的是:仅仅有诚意,还是不够的。

  这份诚意向谁倾诉,是需要追问的。 存在主义不仅仅影响着欧美文学,四十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也受到了它的巨大影响。 从《活着》到各种各样与“活着”有关的文本,其实都与存在主义发生着关联。 人与世界的关系,存在与虚无,是我们所见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等待戈多。 因为戈多的缺席,存在者的荒诞有了更高的倾诉对象,那就是向着缺席的戈多倾诉。 缺席与虚空,构成了意义的涡旋。戈多缺席,但那个更高的存在并没有缺席。 《等待戈多》实现了存在者向更高存在的倾诉,而诚意,也实现了它高级的修辞价值。

  《赤壁赋》里苏轼梦中的大鸟,也是这样更高的存在。

  但我们常见的文学,每每止于世俗诚意——缺乏深度、纯度,缺乏与普遍性深度关联的诚意。 世俗的诚意适用于礼尚往来,只适用于存在者与存在者相互倾诉,而不适用于存在者向更高的存在进行倾诉。 所以,我们所常见的文学,也每每仅止于赞美或批判。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