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工智能相关电影哲思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285
陈意心

  近日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有关AI的话题吸引无数眼球,而人工智能相关电影也颇值得讨论与思考。

  其实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开始,除了专注于技术更新进步以外,就一直在不断反思机器以及机器人对人类的影响,这从1927年德国导演弗里茨·朗的《大都会》、1931年詹姆斯·惠尔的《科学怪人》与1936年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等电影中即可窥一斑。

  比如反乌托邦史诗默片(无声片)、经典科幻巨作的开山之作——《大都会》,就是第一部出现机器人形象的电影,这个机器人被塑造成浑身都是金属的邪恶女性“玛丽亚”(为《星球大战》中的C-3PO提供了设计灵感),机器玛丽亚掀起工人和资本家的对抗,厂房里的大机器都被砸得满目疮痍,这是对当时工业社会“捣毁机器”极端做法的一种反思。电影故事发生在2027年,城市被划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代表富裕和高科技,下层则是贫困和劳动力集中的地方,而学建筑出身的导演弗里茨·朗在去考察过美国纽约芝加哥后在电影布景中把上层的未来城市设计成高耸林立的摩天大楼(当时的德国还只有古老的建筑),以及城市里高架上行驶着数百辆的汽车与空中各种飞行器交相呼应。作为德国表现主义(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爱和憎的情绪)的代表作,《大都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的记忆》收录的第一部电影,原始胶片几经遗失及损坏,终于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里斯电影博物馆找到最全的一部拷贝,修复得到现在公映的版本。

  詹姆斯·惠尔导演的《科学怪人》改编自1818年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作者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第二任妻子玛丽·雪莱。故事中弗兰肯斯坦是一个天才科学家,他想像上帝一样创造生命,在手术台上利用雷电完成了人体实验。然而由科学家创造出来的怪物却不受控制,先是把科学家的助手杀死,又开始攻击科学家本人。这部作品在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围绕科学与伦理的人文关怀主题,探讨了创造人工新事物不仅要考虑科学方面,还有伦理、道德以及社会各种层面的问题。

  而卓别林导演的经典喜剧片《摩登时代》,则讨论了大机器时代,普通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卓别林主演的底层流水线工人,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重复繁重的拧螺丝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几近精神失常的他把一切六边形、圆形物体甚至人们的鼻子等当作螺帽,见到就会用扳手去拧。得了“拧螺丝强迫症”的他还被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令人哭笑不得。这部电影反思了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代,人被当作机器,泯灭了人性,异化成为生产工具。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科技突飞猛进,AI人工智能的崛起令科学家们深感不安。尤其新千年后,2016年第一代围棋AI“阿尔法GO”问世,并最终击败人类顶尖棋手,这场人机比赛博弈赚足了眼球。2022年ChatGPT又横空出世,令AI成为这个时代“蒸汽机时刻”般跨时代的革命性工具,也引发了很多学者与科学家的担忧与反思。技术的进步与自然的倒退从来都是同时发生,并为人类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艺术领域一度被认为是人类最后的堡垒,但最近随着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模型的登场,仿佛绘画影视等也要被人工智能抢了饭碗。

  讲起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的具体定义,其实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人工智能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其研究范围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Dartmouth)会议上提出的。在定义智慧时,英国科学家图灵作出了贡献:如果一台机器能够通过称之为图灵实验的实验,那它就是智慧的。二战期间,盟军苦于德国的秘密系统“英格玛”无法破译,于是召集了一批民间数学家、逻辑学家进行秘密破解工作,图灵就是其中之一,深受国内影迷喜爱的卷福主演的电影《模仿游戏》就讲述了图灵带领这帮数学家一起破解密码的故事。而片中破解密码的巨型机器即是计算机最早的雏形,尽管非常耗电,但其算力可能还不及以前经常使用的微型计算器。图灵领先的科学思想为60多年后人类社会的再次技术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包括电影中描写他死前咬了一口的带有氰化钾的苹果,也被乔布斯拿来用作了apple公司的商标图案。

  “有段时间我突然意识到,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人类看作一个生物引导程序,引出一种超级数字智能物种,人类社会是一段非常小的代码,没有他计算机就无法启动,人类的产生就是为了让计算机启动。人类只是硅基生命的生物启动程序。”这是特斯拉总裁、“钢铁侠”马斯克在最近热烈讨论人工智能的访谈中提出的崭新观点,也令习惯了几千年世界运行法则的人们感到震惊与眩晕。而华人科技之光NVIDIA英伟达公司的CEO黄仁勋则表示将拥抱AI的革命,在发布了Grace Hopper 超级芯片以及能够为企业提供超强AI性能的DGX GH200大内存AI 超级计算机时,他展示了多个新系统,以充分利用这个时代最具变革性的技术——生成式AI,他说:“AI时代每个行业都将被革命、重生,为新思想做好准备。”

  说到关于人工智能主题的电影,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就是《西部世界(West World)》的续集《未来世界(Future World)》。很多观众为了买到电影票排了大半夜的队,中国广播还把它做成短剧连播4天,数年后它的前作《西部世界》,以《血洗乐园》的译名被引进上映,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创作就深受其影响。这两部影片讲述的是关于未来一座巨型高科技成人乐园Delos,这个机器人世界由西部世界、罗马世界、中世纪世界三大主题版块组成,它提供给游客娱乐满足。但这座巨大乐园的后台监控渐渐失去了控制,游客被机器人杀死,之后机器人甚至设计取代前来参观的巨商政要,企图控制全世界。《西部世界》是影史上第一部采用CGI技术(计算机生成图像即 Computer Graphic Images)的電影,为后来无数大片的视觉特效开了先例。片中那些机器人觉醒的全新视觉经验科幻场面,带给了导演张鸿眉新的灵感。他看完后,决定在中国科幻经典佳作《珊瑚岛上的死光》中加入机器人管家的形象。30多年后,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弟弟编剧的HBO《西部世界》上线又再次引爆观剧热潮。

  1982年,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将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成了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虽然上映之初恶评如潮票房惨败,但在之后的将近40年里,它的影史地位却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当今科幻电影首位的口碑。主要是这部影片在特效技术还不最发达的1980年代初,就将一个如今无比网红的光怪陆离的赛博朋克(Cyber Punk)世界描绘得大放异彩。香港TVB与邵氏影业曾经的掌门人邵逸夫也参与了投资与制作,令影片富含东方元素。电影主要讲述人工智能的反叛,复制仿生人的自我认知的觉醒。影片结尾部分,复制人的头领Roy更是超越了人性,展现出了神性。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解救了男主角,放飞了象征和平的鸽子,并念出了“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万丈光芒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间,到了”这样经典的电影台词。2017年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的《銀翼杀手2049 》则延续了对复制人的思考及对赛博朋克的当代美学探索。

  而1986年的中国,也诞生了一部至今看来意识都非常超前的科幻电影——《错位》。作为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的续作,由刘子枫主演的、前作里的工程师赵书信被升职成了局长,因为有各类文件和会议需要处理,赵制作了一个与他相貌一样的智能机器人,将自己不愿意参与的工作打发给这个机器人做。渐渐地,机器人越来越有个性不听指挥了,终于有一天,赵书信按下了红色的按钮,机器人被顷刻毁灭。黄导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对我们的影响,实在难能可贵。

  1991年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终结者2:审判日(Terminator 2:Judgment Day)》,1999年—2003年沃卓斯基(Wachowski)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系列,2001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人工智能(AI)》都是影迷比较熟悉的有关人工智能的经典电影。近十年来的AI相关的影片中,有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科幻爱情电影《她(Her)》,也有改编自日本漫画、讲述机器人情感的《机械姬(Ex Machina)》。2018年的科幻动作片《升级(Upgrade)》还率先探讨了如马斯克描述的人工智能芯片对人类的影响。

  最近,关于人工智能的反思层出不穷,《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指出,AI无需意识和身体即可毁灭人类文明,AI“已经破解了人类文明的操作系统”。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赫拉利毫无疑问更理解文明及文明的构建基石——语言。人类的行为都通过语言作为中介,“当AI触及对语言的掌控时,人类构建的整套文明系统都可能随之被其颠覆。能构建黑客帝国的AI不需要有意识和身体,只需要制造一个异种文明,将我们包裹在这文化迷梦之中,并在梦中逐渐消耗掉人类文明即可”。而基辛格博士推出的新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里则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启蒙运动的终结,启蒙时代是塑造当代世界的诸多思想和行动的来源。生成性人工智能提出了一个自启蒙运动开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哲学和实践挑战。启蒙运动试图使传统的真理让位于解放后的人的分析理性。而互联网的目的是通过积累和操纵不断扩大的数据获取知识。人类的认知失去了个体特征,个体变成了数据,而数据变成了统治者。互联网让用户淹没在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其他用户的意见中,剥夺了他们持续思考所需的独处感,而从历史上看,正是这种独处感催生了对知识的信念。”

  所以,相信随着技术与科技的发展,将来,有关人工智能的电影还是会继续被制作出来,人类社会究竟会从AI中获得还是失去什么,就让想象空间去探索反思,现实世界来验证修订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