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时代,排除时代的病毒刘再复(1.5)
文学与时代韩少功(1.8)
华语文学对中华性的接受与颉颃
——以马华文学为个案
[马来西亚]许文荣(1.12)
米家路诗学序刘再复(3.5)
台湾“南部诠释集团”的多重面孔古远清(3.10)
近著七序刘再复(4.5)
高行健作品中的女性与道[香港]刘剑梅(4.14)
不出新,毋宁诗[澳大利亚]欧阳昱(4.23)
高行健:当代世界文艺复兴的坚实例证
——《再论高行健》自序刘再复(5.5)
“自鸣失意”的富仁先生[澳门]朱寿桐(5.9)
花果飘零,迎风自植
——程抱一对中法文学文化的融会与创新
钱林森(5.12)
【比较文学】
冷战时期的欧华文学:忧患/裂变中演进与突围
陆卓宁(1.21)
离散主体的精神诗学
——重论聂华苓《桑青与桃红》许燕转(1.26)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内容:2005-2015
唐书哲(1.37)
澳洲土著诗人阿里·克比·艾克曼访谈录
[澳大利亚]欧阳昱/崔钰炜 译(2.44)
双语的错乱
——论欧阳昱小说《英语班》的移民困境
[澳大利亚]陈贝贝(2.52)
论《接骨师之女》汉译本的“无根回译”现象
黄 越(2.58)
美籍华裔诗人提摩西·于访谈录
[澳大利亚]欧阳昱/崔钰炜(3.29)
翻译本《几何原本》与中西数理思想之会通
王宏超(3.33)
海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
曾令存(4.48)
林宝音小说《女仆》中的“神话母题”研究
赵志刚(4.57)
林语堂散文研究综述许小莉(4.63)
“自我东方主义”之辨:一段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历史
回望潘 雯(5.42)
俄苏-日本-中国:“革命文学”的跨文化之旅
[美国]马筱璐(5.51)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本
——读《香港三部曲》[澳门]荒 林(5.57)
林语堂《瞬息京华》译本考
——兼议林语堂故居公布的“郁达夫译”
《瞬息京华》之真伪与价值
卜杭宾(6.28)
西方乌托邦与“吾道其西”:王韬悖论式的文化心理图式
——以《漫游随录》为中心杨汤琛(6.46)
【白先勇研究】
大学场域中白先勇的文学存在
[澳门]张志国(1.105)
从本雅明“废墟”美学看白先勇《台北人》
陈 红(1.109)
【朱寿桐研究】
汉语文学研究近著序言二则
[澳门]朱寿桐(2.5)
从清如流
——读朱寿桐的散文集《从俗如流》
汪应果(2.12)
朱寿桐散文的文化情怀[澳门]庄文永(2.16)
【理论前沿】
福柯“异托邦”在汉语世界的语义分叉、创生驱力及理论
反思肖炜静(6.53)
“文艺学批评”的理论构建郑惠生(6.62)
【华语电影研究】
演员李洋访谈录[澳大利亚]欧阳昱(1.45)
论《风前尘埃》和《KANO》殖民遗绪朱云辉(1.50)
牛津在线参考书目“华语电影”
[美国]张英进/张慧瑜 译(1.57)
论侯孝贤电影美学的隐性基因
吴学峰 方 忠(3.87)
于乱流中自我塑造: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身份主题
蓋建平(3.93)
从文字到图像:《刺客聂隐娘》的人物形象解读
张春华(3.102)
香港枭雄片:传记伦理、揭黑叙事与香港精神
赵 轩(6.86)
电影《一念无明》的本土诉说[香港]李仕芬(6.92)
【华语语系与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的前世、今生与来世陈贤茂(2.20)
华语语系文学研究述评张森林(2.24)
“本土”如何“跨国”
——当台湾文学遇上华语语系
欧阳月姣(2.38)
【微信与华文文学】
干货、诗话及“口炮协会”
[澳大利亚]欧阳昱(5.24)
微信与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及相关问题
颜 敏(5.36)
【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
论英培安的身体书写[新加坡]张松建(1.72)
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
贾颖妮(1.86)
论淡莹作品中的“新”华性朱崇科(4.67)
边界超越与世界游走
——以黎紫书微型小说的“世界意识”为考察中心
胡星灿(4.80)
【港澳文学研究】
论蔡珠儿散文的主题延伸与收拢
[台湾]钟怡雯(1.93)
黄碧云90年代中短篇小说的悲剧哲学
江 涛(1.99)
当代武侠小说侠隐结局的人类学考察
——以金庸武侠为例李 巍(4.116)
练文以析其辞,观象以综其理
——评凌逾《跨媒介香港》王 瑛(4.124)
夜凉苦绿:游历与诗艺之途
——以温健骝为中心的考察杨君宁(5.77)
徐訏与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学批评闫海田(5.87)
影像化语言的“后情感”危机
——以李碧華小说语言为例罗钱军(5.93)
求真求新的澳门文学研究
——评《文学及其场域:澳门文学与中文报纸
副刊(1999—2009)》古远清(6.116)
飞翔·女性·城市
——《飞毡》:家族史的另一种“喜剧性”写法
[香港]乔 敏(6.119)
【北美华文文学研究】
中国形象与西方想象
——解码西方世界的裘小龙侦探小说热
李时学(2.108)
论魁北克华人文学及其地域特征赵庆庆(2.117)
夏济安及其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述评
王宇林(2.124)
【台湾文学研究】
日本经验与台湾经验
——论台湾早期乡土小说的两种叙事
(1920s-1940s)余荣虎(4.86)
论陈若曦佛教小说的人道主义底蕴申明秀(4.94)
大历史场域下的多重个体言说
——蒋晓云小说论司方维(5.100)
逃亡·反抗·间离
——张大春《城邦暴力团》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陈翠平(5.105)
山经海纬,诗性世界
——论杨牧《奇莱书》的诗性写作
郭 垚(6.99)
政治认同还是文化乡愁?
——眷村文学再考察李竹筠(6.109)
【欧华文学研究】
论余泽民小说《纸鱼缸》的创新艺术
计红芳(4.103)
人性的拷问与探寻
——论老木的长篇小说《新生》
胡德才(4.110)
【文本调查】
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晚期风格
首作帝 郭 爽(1.118)
张翎长篇小说《阵痛》再论刘 云(1.124)
从草稿到定本
——黄碧云《烈佬传》的生成研究
[香港]李仕芬(3.45)
个人在开放时代的困境
——论薛忆沩《白求恩的孩子们》
冯新平(3.54)
一篇被忽视的现代小说
——评夏济安的《传宗接代》孙连五(5.110)
闵安琪《红杜鹃》中的“文革”书写唐书哲(5.116)
跨文化的中国叙事
——以包柏漪《春月》为研究个案
张 怡(5.122)
【汉语诗学】
论泰华诗人曾心小诗的艺术魅力周 萍(2.97)
生命意识在汉字构形中的显现陈 虹(2.103)
梦想的维度与诗意的空间
——傅天虹诗歌研究孙晓娅(3.60)
语言之网:白萱华诗歌中的感知与概念
刘立平(3.65)
试论香港古典诗社“璞社”之发展及其诗派趋向
[香港]董就雄(3.70)
【汉语新文学研究】
汉语新文学的世界文学品格王海军(6.72)
逆向书写“中国佬”
——论《扶桑》中的华人男性英雄形象
盖建平(6.77)
【域外汉学】
日本中国文学史观的建构:1882-1912
赵 苗(2.64)
台湾的瞿秋白研究汤淑敏(2.72)
瑟南古的东方视野
——《中国历史概述》中的华夏文明镜像
陈 沁 钱林森(4.29)
从当代中国几次文学论战看理想的文学批评之建构
[香港]徐 全(4.35)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荒诞”内涵与谱系
[香港]祝修文(5.62)
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
翟 猛(5.71)
【性别研究】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
——以陈玉慧的《海神家族》为中心
杨君宁(2.77)
“国母教育”下的叛徒
——民初女性“独身小说”现代性浅析
[澳门]杜 敏(2.83)
再论台湾的酷儿书写:颠覆或妖化
曾丽琴(2.90)
【女性文学研究】
日华女性散文创作评述
许爱珠 谢晶晶(3.107)
从此岸到彼岸
——论凌叔华《古韵》的跨文化书写
章元羚 汪云霞(3.113)
她向英语世界这样介绍中国
——分析严歌苓小说《赴宴者》的叙事伦理
董 娜(3.119)
【重返八十年代】
话剧的八十年代林克欢(6.5)
八十年代的一封信
[澳大利亚]欧阳昱(6.11)
高行健年谱(1981 41岁)
庄 园(6.17)
(黄洁玲 整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