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多维的对话

时间:2023/11/9 作者: 南方文坛 热度: 19699
文学批评是一种审美阐释活动,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但通常意义上的对话往往被理解为发生在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之间,也就是批评家与文本之間。这当然是批评最为核心的内容。但如果将批评过程拆解开来的话,可以发现这一过程中存在多种对话关系,它是多维的、多声部的,读者看到的批评文本是由多种对话共同结构而成的。

  批评是批评主体的自我对话。阅读是对话的前提,不同的阅读对象提供不同的经验内容。作为批评者,阅读不同的文本,会有不同的经验获得,激发不同的思考。面对一部与自身经验或知识结构有着重合或相近的文本,批评主体的经验记忆会被照亮、激活,批评对象其实提供了一个相互参照和反观的契机,阅读的过程也变成对以往经验和知识的唤醒、审视和清理。而面对一个陌生的经验文本,则是一种经验的增殖和视野的开阔。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文本都具有充分的审美品质,阅读也并不总是满载而归。但无论如何,阅读的过程是批评主体的一个主动的、投入自身的过程,借助作品这个他者镜像,与自我的既有经验、知识、认知展开对话,并在相互激荡之中产生新的认知和主体性。在这个意义上,批评首先是批评主体的自我对话,也是自我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

  批评是与文本的对话。批评离不开文本,也正因此,批评有时会被误解为缺乏独立性的附属物。批评的本质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是两个平等主体之间围绕文本涉及的主题展开的精神交流,作品文本和批评文本可以视为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它们彼此独立,互为映照,相映成趣。当然,这种理想状态的达成,需要批评主体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这是对话的前提,也是批评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来源。弗莱认为,“文学批评是思想和知识构成的大厦,能够凭借自身而独立存在”。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是建立批评大厦的基础,也是赢得独立性的关键。批评者必须要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个人的思想视野。

  批评也是与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对话。作为文学研究的几个重要维度,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曾专门强调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文学理论不包括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文学批评中没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或者文学史里欠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面对一部作品展开批评的过程,也是与已有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对话的过程,批评主体需要在一个比较视野中,确认批评对象在同题材或同类型作品中的创新性价值,需要判断其在文学史中的可能位置。批评的过程也是与既有的理论碰撞交融的过程,它有可能验证既有的文学理论,也有可能挑战既有的文学理论并引发理论的更迭。因此,批评的过程,也是以文本为中心展开的与文学史、文学理论的对话过程。批评家必须在历史、理论以及现实的多维结构中,才能展开客观、全面、理性的文学批评。

  强调批评的多种对话关系及其展开的诸种条件,也是想强调批评主体应有的批评意识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自觉,那个批评文本背后的“我”在批评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必须有强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展开更深入而有效的对话。

  崔庆蕾,1985年生,山东聊城人。文学博士,副编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系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及当代文学批评研究。著有《1980年代先锋文学批评研究》,该著作入选2020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文坛》《小说评论》《东吴学术》《艺术评论》《文艺报》等学术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部分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