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壶沏出小沧桑

时间:2023/11/9 作者: 东坡赤壁诗词 热度: 14621
在中国诗歌历史长河中,田园诗以其独有的诗歌特性,成为源远流长的、永葆艺术魅力的碧波清流。诗人们把笔触伸向神秘悠远的山林、恬淡闲适的田野,创造出融贯自然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范式,走出了独有的诗歌艺术道路。

  在历史的衍续变迁中,目下的农村,已部分改变了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生活资料和从业途径,已经部分地与工业社会相结合。田园色调、山野风云、人文意蕴,熔合成新的山水田园天地,呈现出波澜壮阔、风云激荡而又静谧悠闲、千姿百态的风貌。新时代的田园诗人,如何观察新情况,探研新特色,把握新脉搏,运使新笔锋,走出新路子,是亟待以创作实践来回应新山水田园天地的重要课题。女诗人杨磊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把握脉动,以特写镜头般的笔触涵纳新田园风云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山水田园,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相应和,出现新的节律新的脉动。杨磊的田园诗试图切近和把握这种节律明显更快的脉动,以灵动之笔,涵泳山水田园的风云波浪,纳入新风新貌,体现出新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时代特征。

  题香露龙井

  灵芽只合在吾乡,楚雨吴风滋味长。

  日月凝成香露茗,一壶沏出小沧桑。

  香炉观是鄂皖交界处的一座有千年历史的茶场,传说苏东坡曾为这里的茶賦诗。作者着意描写的“香露龙井”,是如今的招牌产品。首句暗点是处的山灵水秀,暗扣茶的悠久历史;次句扣合香炉观山岭为吴楚分界线,同时拟托“吴风”“楚雨”展现“香露龙井”的滋味悠长,“风”“雨”寓指千年茶品,焕发了新风新貌;转句勾连日月,道出“香露龙井”,成之不易;结句以暗喻手法,描写品茶滋味,神来之笔,补足、呼应前面三句的诗意,营造了想象空间,彰显了诗语的张力。“一壶沏出小沧桑”,一壶佳茗,折射出山水田园的沧桑巨变,可以作为作者创作田园诗手法的一个注脚,是女诗人主题选择、意象锤炼的客观写照。

  清平乐·秋雨苍葭冲

  枯荷滴雨,滴落秋如许。望里山乡张画布,点染云烟几处。? ? 田间收了桑麻,邻间坐与分茶。听得书声翻过,有人念起蒹葭。

  这首小令描写的苍葭冲,号称荆楚家学第一村。其田园风光和家学诵读,遐迩闻名。上片以点睛之笔,描绘了秋日的苍葭冲,给出了一幅秋雨云烟图,是客观性的描述。而这,只是为下片、为主旨打底。下片转到主观,写苍葭冲人收稼穑之后,分茶论道,诵读有声。节拍关照全词,勾连古今。“有人念起蒹葭”,让人联想到以《诗经》为代表的国学经典,正在苍葭冲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诵响,而苍葭冲不正是当今千千万万个山村的缩影吗?结句的最成功之处,是让古老的意象,焕发出时代的新特色。

  作者还精心描写了刘德华拍摄电影《失孤》的特索桥、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工地、进士河漂流、网红古银杏、三里畈新镇夜色、新紫薇山庄、黄岗庙新村访秋寻诗等新山水田园生态,笔底波澜,诗中百物,组合成山水图录、田园新歌。

  二、形象秀出,情景交融形神统一

  宋陆游《驾礼部曾侍郎启》曾经言及形象:“纪话言于竹帛,肖形象于丹青,垂之无穷。”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对“景语”“情语”作过经典阐释:“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杨磊诗注重景物的客观描述和景语的提炼运用,以景入情,以景渲情,在诗中景语与诗人的主观情感自然融汇一体,达到入境融情,水乳交融,互相渗透、沾润、依存的境地,实现主观与客观同化、形似与神似统一的形象化诗意。

  丁酉暮春于黄狮寨见一株杜鹃独放

  山花十万委于尘,岁序由来旧换新。

  独有芳心开不败,一枝撑到最残春。

  这首绝句除了第二句是虚写,其他三句皆景语。第一句景语为结句做好形象性的铺垫。首尾互相呼应。从十万山花凋谢,转到独有一枝开而不败,渲染出一花坚持到暮春而不肯衰败的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联想到杜鹃也羡慕人间,多多留下一片芳华,珍视生机和活力等种种情感。从而使“一枝”的形象立体化,定格成为永远。

  三、比拟起兴,传达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比兴》云:“故比者陵坑采,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比”“兴”,不仅仅是创作的修辞方法,也是诗人的思维方式。“比”是诗家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借他物以明此事,常常无视比体和喻体之间的较大差异,仅从一点一线的共同之处,进行意象的联结和整合,往往能取到令人心领神会的艺术效果。而起“兴”的景物与下文差异或许更大。它直接跨越了万物与人类自我之间的巨大鸿沟,在自我与自然之间进行联结,时常存在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观照。“比”“兴”是杨磊诗中很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这样的手法,明显强化了山水田园诗的精神特质和趣味性。

  踏莎行·立夏日赴鸠兹采风间有小雨

  雨送残春,风翻立夏,轻车北上如奔马。穿窗秀木欲相随,诗情一路弥新野。? ?古国街头,天堂脚下,丹青巨幅凭谁画?经营乡土梦开花,山藏水蕴真无价。

  这首词中几乎句句比拟。首拍“雨”“风”人格化,“轻车”成了奔马,入眼即趣味盎然;二拍“秀木”欲随人,“诗情”欲弥野,拟人手法渲染了环境和心情;过片“古国”“天堂”山麓,在作者笔下悄然成了巨幅图画;节拍又通过比拟点题:经营乡土的美梦开花结果了,田园山野含蕴的无数宝藏无价。一首采风小词,层层推进,趣味迭出,山乡的精神风貌,跃然诗外。意象多而不冗,井然有序。

  访香炉观

  溲疏似雪绽娉娉,怪石奇松各赋形。

  路转多方看不尽,一山茶色夺眸青。

  “溲疏”是一种落叶灌木,春时开花,洁白如雪,是香炉观茶场的靓丽风景。《访香炉观》以“溲疏”起兴,引出“怪石奇松”和“路转多方”,让读者知会大致的中远景;结句反客为主,一山的茶色,夺人眼目,引人青眼。“夺眸青”,从“青眼”一词中化出,形象妥帖。由此诗可以看出,由起兴触发的诗兴文思,增益了全诗的情致韵味。杨磊诗中运用以景物起兴手法的不少,如“野水峦烟岁月梭”(《题“天河沙海”》),“春来青翠晚秋黄”(《李莽岩古银杏》),“长流清碧漾乡川”(《三里畈河滨采风寄慨》),“无边草绿接天蓝”(《赏黄花[忘忧草]未开花》),“断续人家半闭门”(《老街听旧闻》),“泗洲山上石峥嵘”(《泗洲山前人题笔处》)等等,各擅其妙。

  四、动静互衬,辩证地展现山水田园的意境

  《易·艮》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指出:“动静无宜,出处莫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互相映衬,达到辩证统一的诗境,是杨磊山水田园诗的一大特色。杨磊诗中的“静”,大多是一种手段,是对“动”的铺垫和反衬。“静”,有时也独立地表现一种静谧的美。“动”,大多是诗境构造的目标,作者时常把自然界的声响,塑造成形神毕肖、气韵生动、具有立体感的自然景物的形象要素,融情入景,使声响和景物和谐交流,共同营造成动中有静、动静谐和的统一的境界。

  暮色鸡鸣尖

  极顶望天宽,斜阳悬野壑。

  鸡声不可闻,木叶纷纷落。

  这首五绝前三句通过眼观和耳听,勾画了鸡鸣尖上的静境。结句“木叶纷纷落”,忽然由静转动,让读者在木落的动态中,仿佛听闻万千细微的声响。前三句是为结句的铺垫,结句又为前三句提供反衬,共同构成了黄昏时鸡鸣尖的自然动静图。

  陪同调研平坦原抽水蓄能工程进度

  大日巡游向碧山,高天片片白云闲。

  旌旗指处人烟动,只待蛟龙出水湾。

  平坦原抽水蓄能工程是湖北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坐落在靠近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深山里。首句大日高挂,随车向碧山靠近,这是高天上的动境。次句白云悠闲挂于半空,与山峰的碧绿互衬,这是空中的静境。第三句,旌旗猎猎,人头攒动,这里色调呈现红色,这是地上的动境。结句设想大坝合龙时蛟龙出水,想象奇特,境界阔大,是一种未来时的动境。这里第三句的静境,显然是为了衬托全部的动境,是以动静反衬法和色彩比对法,打造深山工程动态场景的诗意空间。

  五、继承传统,以返璞归真的笔调勾画山水田园的底色

  历史上,陶渊明、孟浩然等人的田园诗,都以朴素、自然、真淳、淡遠为主基调。这构成了传统田园诗的重要艺术特色。杨磊以女性的视觉和触觉,在继承这一传统艺术特色的同时,注意以第三者的视角,切入山水田园的特定场景,通过白描、黛抹等不同表现手法,形成看似平淡但不平庸,看似普遍其实特殊的意蕴,含蓄表达着炽热的思想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的作品用语少带铅华,不事夸饰炫彩,往往在极平常的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中,表现事物的特征,且这些特征往往比较传神。

  姚家铺田园

  田畴一碧望无遮,地角悠然卧小瓜。

  野草闲花随意长,青藤爬上竹篱笆。

  这首绝句纯用白描手法,将“小瓜”“野草闲花”“青藤”“竹篱笆”等意象,按照自然走向洽意组合,形成一幅植物素描图,表现了田园中生意盎然、生命随意成长的生机。

  杨磊笔下有不少普通事物,如老碾、犁耙、杜鹃、忘忧草、鸡声、古银杏、铁索桥、老犬、石桥等,经过诗人的铺陈描绘,往往在庸常中见警策,淳朴中见绮丽。使人读来往往会心一笑,自然产生认同感、契合感。

  (周路平,网名(笔名)冰涵梦淡。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辞赋工作委员会主任。在《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等杂志发表诗词歌赋及评论1000多篇(首)。2021年为《中华辞赋》杂志特邀撰写“党建赋”列入全国十位知名辞赋家之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