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个矛盾的物种。工作已经很忙碌了,常常会被一片云、一朵花、一只傻猫引开注意力,忍不住为它们驻足。有时为完成报告、调研文章而烦恼不已;有时又甘愿为一句诗词而苦思终宵。工作多年,穿插于乡土田间,在下乡、调研、走访、开会的忙碌里,在某个瞬间,总有些美好的事物,触动奔波的身心,让脚步缓下来,让时间慢下来,细细体味那些摇曵的“蔷薇”。
我习诗的时间不长,作品也不多,也没有刻意地去创作“田园诗”。我的一些所谓“田园诗”,都是对故乡山川甚至他乡明月的真实描述,是不经意间对自然、对生命、对情感的体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现如今的田园诗,早已不再局限于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它应该有更新鲜的事物、更全新的视野、更广阔的维度,来表现当下复杂的乡土现状、跳动的时代脉搏。从我个人的创作经历来看,无论是写别的题材的诗也好,还是单纯地写田园诗也好,我觉得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因素。
在创作动力上,要保持好奇热爱。毫无疑问,人在年少时,对一切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随着年岁渐长,工作、生活的压力增加,对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社会现状、四季景物,尤其是早已熟悉的山川河流少有关注。这是对创作的极大伤害。我所处的县域,位于大别山南麓,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个山水宜居小城。无论是人文底蕴,还是自然风光,都有其独到之处。这给创作田园诗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我爱我的家乡。在很多次下乡的间隙,不经意地会对家乡的寻常景物,产生莫名的亲切感,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些特别的诗思。在一次春三月下乡调研中,做完工作时,已错过饭点。其时春雨霏霏,田间的油菜花正开放,而我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但我没有抱怨,而是将眼前景物与心中所感联系起来,以戏谑的口吻,将没有按时吃饭的窘态化解于无形。“访罢农桑雨满塘,菜花香气袭饥肠。中空如也风来鼓,知是诗囊是饭囊。”工作虽然忙碌,但那春时雨、菜花香、拂面风,难道不美好么?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你爱这些小景小物,自然会心有所思。心有所思,自然就会下笔有诗。
在创作方式上,要体现天真自然。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由此可见,“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清”的境界,也就是天真自然的境界。最重要的是语言表达和思想主旨。首先,在语言上,不能矫揉造作、故作高深,用俗话说就是要“好好说话”。
家乡有一座虎母山,在县城南面小镇,戊戌年夏日登临时,一路荆棘。“攀藤附葛草纷披,石险岩危”“村庄脚下布星棋,水护山围”,这些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在这首《风入松》词中,其他如城墻、梯田等,我都忠实记录,用心感受,语言表达真实自然,没有一句与当时景致不合,也没有一句大话空话。
其次,在思想上,要健康向上,不能无病呻吟。所谓“我手写我心”,一切生拼硬凑的诗,很难有生命力。苍葭冲是罗田美丽乡村的代表,号称“荆楚家学第一村”。除了自然景色优美,还有厚植于心的人文底蕴,值得书写。我在创作小令《清平乐·秋雨苍葭冲》时,上片重点写景,下片用“田间收了桑麻,邻间坐与分茶”自然过渡,既扣合了题目“秋”,又表现了新农村中邻里之间良好的关系,结句点到诗经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突出了“苍葭冲”与一般乡村的不同之处,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性。
在创作效果上,要达到物我合一。田园诗如果单纯写景状物,则只是停留在写实般的作画风格上,无法引人共鸣。我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通过有针对性的状物,来把自己代入其中,力争达到诗中有我物我合一的境界。丁酉年暮春时节,我在去胜利烈士陵园开展活动之余转道黄狮寨。漫山新绿中,竟有一株杜鹃独放,惊奇之余,不免感叹生命的不屈并因此写了一首七绝。转结“独有芳心开不败,一枝撑到最残春”,既是对眼前真实景物的描写,也是对自身的寄托。花有开落,人事有代谢,一切再正常不过,曾经的青春年少,也会随着时光而一去不返,但不论怎样,人总是要有一点精气神的。唯有这样,生命才有意义。这里,我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比作那株独放的杜鹃,表达我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敬意。
诗程漫长,而我尚在学步。我的诗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广度和维度还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经历和体验还不足以让我进行更深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