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写了一首《中秋赏月述怀》:“莫谓人间路万重,一壶浊酒笑临风。手提明月行天下,怀抱诗灯挂夜空。”诗写过后,并没太在意它。2012年去江油县李白的故乡,才发现这首诗正符合赠给李白。因为,李白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路、酒、月、诗。李白25岁时离开了故乡,再就没有回来过,一直在路上。李白一生都在饮酒,被称为酒中八仙之一。李白一生都在望月思乡,写了四百多首有关月亮的诗。李白一生都在写诗。他的诗,像夜空上的灯盏一样明亮。所以,我说这首诗被李白看中了。
农民也喜欢诗
诗不只是文人雅士的事,也不应该是自娱自乐,诗以“用世为归”,其最终目的是要对社会有用。因此,诗的好与不好,是要看能否打动人,如果你要写劳动者,就应该让劳动者喜欢。我就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我的第一本诗集出来后,一位养蜂的农民翻看了一下,然后说:“这书我要了。”原来,他看的正是《路边放蜂人》:“觅得芳菲作近邻,却依蜂意动迁频。千箱露冷风衣薄,甜在唇边是苦人。”
杏花消息鸟声中
2004年4月,吉林白城市张文学等人,邀请我们一些诗友去看三万亩杏花林。没去之前,他们说杏花要在4月25日左右开放,让我们等待消息。等待期间我就想:开花的消息谁能最早知道呢?想到鸟应该是第一时间知道的,因为它们就生活在那片杏林中。于是,写了一句“杏花消息鸟声中”,但又觉得这句话有点熟,我担心与古人撞车,就查了一下。果然,宋代陈与义已写过“杏花消息雨声中”,为了不让人怀疑我是有意模仿,只好放弃这个句子,至今未用。
世间物种,我比较喜欢鸟类。它们不但会飞翔,鸣叫起来也非常动听。我从不伤害鸟类。一次我到郊外散步,走进一片树林,碰到一位熟人。他是来打鸟的,开口對我说:“哟,你也是来打鸟的呀!”我听了一笑,然后匆匆离开他。回来的路上,觉得好笑。于是,写了一首《晨逢打鸟人问》:“城里欲寻城外春,漫积跬步入乡阴。相逢不晓胸怀异,认作同来打鸟人。”
我也常常劝人不要养鸟。把鸟关在笼子里的人,以为鸟在里面唱歌。而我以为,鸟是在里面骂人。试想,如果有谁无端地把你关起来,你还会为他唱歌吗?或许,在笼子里的鸟,知道我的心意。一日,在小区园子里闲走,楼上阳台一只八哥忽然问候:“你好!”我也随即回答:“你好!”然后感叹:“方嗟闹市无人识,忽有莺哥问候来。”后来有一天,我在吉林市江边散步,看到一位老者把笼子中的一只鸟放了,我真的很高兴。于是,写了《观老者放飞笼中鸟》:“清晨老者立江浔,双手托飞绿鸟音。能使心空荡乌雀,朝天十指亦森林。”
“旧体新诗”的由来
大约是在2003年,翟志国牵头,我们吉林省十位诗友组织了一个小诗社,名为"真社"。主旨就是做真人,写真诗,交真友。除了我和翟还有于德水、许清泉、温瑞、寇彦龙、许清忠、陈旭、孙湘平、王镔。我们基本上保持每月活动一次,谈诗喝酒,一醉方休。到了2004年初,翟说:"我们不能老是评诗喝酒,下一次我们重点研究一个作者,就从庆霖开始。"很快又过了一个月,想起第二天要重点评论我的诗,我就想:自己该说点什么呢?于是,拿笔想写一个发言提纲,可无论如何也写不下去。到了后半夜,我一觉醒来,准备继续写提纲。这时,脑海里忽然冒出来四个字:"旧体新诗"。这四个字一冒出来,我就非常激动,有了,就是它!第二天,我把我的想法与真社的诗友说了:"我的诗可以定位为'旧体新诗',其主旨就是'用旧诗的形式创作新诗,用新诗的理念经营旧体诗'。"我的想法一说,大家都十分赞同,并催我把它系统地整理出来。于是我写了《浅谈"旧体新诗"》的文章,发表在2004年《中华诗词》第八期上。这就是"旧体新诗"理论的由来。
担心混入外星人
神仙湾哨卡海拔5300多米,是真正的“屋脊之巅”,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驻兵点。1990年12月,一次巡逻途中,战士王建平的皮帽子被大风刮跑了,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下,时任排长的陈全新,将自己的帽子硬是塞给了小王。结果返回部队路上,他自己的大半个耳朵被冻掉了。我为此感动,曾为驻在高原的战士写过一组诗《高原军人》:“高原营帐触天襟,耕月犁云亦可闻。夜里查房尤仔细,担心混入外星人。”“一年三季雪封门,乱石嶙峋难觅春。风冻鸟声浑不啭,巡逻更上一层云。”“头顶蓝天脚踏云,苍鹰做伴峰为邻。岩边站哨凝眉久,白雪飘来花满身。”
携得边关入梦中
战士喜欢军旅诗,尤其爱读边塞军旅诗。我写的每一首边塞诗,几乎都先寄给他们看。当他们看到“口令传呼换哨回,虚惊寒鸟绕林飞。秋山才褪军衣色,白雪先沾战士眉”(《北疆哨兵》之一)和“十年望月满还亏,看落梅花听子规。磨快宝刀悬北斗,男儿为国枕安危”(《军营抒怀》)时,许多战士给我写信,谈他们的感受,多的一天,竟收到24封来信。
2004年,我与军旅诗人王子江结伴走边防。沿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走了一千多公里,到了八个边防哨所。每到一处,当战士们得知我们是军旅诗人时,都高兴得不得了,并要求给他们写诗。在“三江哨所”,战士们把我俩围在一起,不给他们的“诗林”题诗就不许走。只好当场赋诗一首:“桦林哨所立黄昏,脚底苍苍是国门。三尺钢枪关社稷,一身荣辱系乾坤。”到了珍宝岛,我在哨所边捡了一块石头,带了回来,并吟诗一首:“千里奔驰破塞风,我来岂为印行踪。拾枚哨所碑前石,携得边关入梦中。”
一兜松籽送来的诗
我的《秋日采山》是“一兜松籽送来的”。2001年春节前夕,战友马庆军给我送来一兜松籽。我想,这不是松鼠的粮食吗?现在却都被人夺来了。于是,就打电话,问在大兴安岭居住的亲属:采山的时候,松塔是从树上摘的还是从地上捡的?亲属告诉我:是树上摘的。于是我便写下了:“八月兴安野味香,两三结伴上峦冈。采菇女绕山羊道,摘塔人分松鼠粮。挂树衣巾飘彩蝶,隔溪笑语响斜阳。层林深浅秋摇曳,谁遣生机画里藏。”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电影《一代宗师》有一句台词:“习武之人,達到最高境界,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听了之后,忽有感悟。写诗也一样,创作的最高境界依然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是要深刻地了解自我,努力发挥自己的强项,写出个人气象来。“见天地”,是要努力读懂万物,天人合一,力求笔下有江山之助。“见众生”,是要提高境界,从小我中走出来,多从劳苦大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写出老百姓喜欢的作品。当然,见自己不易,见天地更难,见众生则难上加难。这须要我们倾毕生之精力去完成。
语浅而感人才是高手
有些人写诗,故意求深,甚至专爱用生僻字,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学问,才能感动读者。其实,写得明白如话,又能感动人才是高手。历史上不乏这样的高手。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再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首诗均语浅而情深,十分动人。当代著名诗人刘章的《山行》,也是这样的诗:“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
嫦娥晚饭煮星星
女儿小名叫京京,儿时就特别好玩,两三岁的时候,她还没看过湖泊,更不用说大海了。一次,我跟她说:“走,我带你去看大海。”便骑上自行车带她来到距县城十里的“两家子水库”。在水库边玩了一天,回到家里我问:“京京,大海里都有什么呀?”她想了想说:“有船,还有鸭子。”引得我们一阵大笑。等到她大了一点,我再说:“走啊,去看大海!”她就笑着回答:“什么大海呀,两家子水库。”不过,她上学以后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儿时的大海》,把两家子水库写得蛮有味道。女儿小的时候还爱看星星,特别是喜欢到野外去看,可又胆小,所以,每次出去总是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不敢放松。我也常借此给她讲一些中国的神话故事。一天,我给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她忽然问:“嫦娥在天上吃什么呀?”我随口说:“吃星星呗。”没想到这一句问话却启发了我,于是写出了:“我家小女爱星空,胆小缠人牵手行。忽指天边圆月语:嫦娥晚饭煮星星。”(《小女》)
(刘庆霖,著名诗人、诗评家,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副主编。曾任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诗词年鉴》执行副主编、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长白山诗词》专职副主编。著有《刘庆霖诗词》《掌上春光》《古韵新风——当代诗词创新作品选辑·刘庆霖作品集》《刘庆霖作品选》<诗词卷、理论卷>等专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