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东坡诗词的养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东坡赤壁诗词 热度: 13021
程建明

  说实话,我喜欢散文。然而,自2015年11月担任东坡赤壁诗社(学会)副社(会)长后,因工作关系,我又不得不对诗词做一些学习探讨,所以,每逢节假日、双休日有闲暇时间,就宅在家中,泡一杯绿茶,拿诗书一卷,细细品读,沉入其中美的意境。

  读古人的诗词,总有一些东西穿越时空而来,瞬间就打动了我。无论是宁静的夜晚,还是清新的早晨;不论是皓月映窗,还是骤雨敲窗,手捧诗书,与古人对话,摇荡性灵。这一瞬间,古人的诗词与我遥相扣合了,似乎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与古代诗人眼光交会,心灵暗通。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乘舟游赤壁,饮清风,餐明月;尝鲈鱼,品美酒,挥毫写下前后《赤壁赋》,填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当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顿感墨色磅礴,龙蛇走笔,让人心怀激荡,热血沸腾。想象乱石崩云之上,苏东坡长髯飘飘,卓然独立,你也会在明月之夜,低吟浅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笔墨行缓有致,纸上的花朵,瞬间芬芳。

  众所周知,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的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生活十分糟糕。幸好太守徐君猷為他辟了“临皋亭”。俸禄微薄,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建起了“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即使生活困顿,他还是笑傲人生。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说明他极喜爱竹子。那年月,黄州的猪肉,价贱如泥土,他却买来猪肉,用慢火清炖,并少著水,自创“东坡肉”。看到色香味形俱佳,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叫人食欲大增,尝了令人齿颊留香。所以,这种食肉不长肉的美味,能够延续至今。他还诗曰:“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他用竹笋烧肉时,打油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且不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充足水分和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令人信服,就是听起来,也很有味道,让人向往。再者,这种具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等功能的美食,常常食用,的确也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读到此,谁还会困囿世事繁累、纠结情感的失落、感受到生活的忧愁呢?

  黄州临近长江,苏东坡经常跑到江边垂钓,蒸出来的“东坡鱼”,真是美味可口。即使是味美而有毒的河豚,他也垂涎三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王弗会躲在屏风后面细细听,判断来者的为人。智慧的苏东坡,却不拘小节,识人方面,远不如聪明的妻子。客人走后,妻子会准确判断来人的脾气秉性,可不可交。夫妻二人琴瑟和谐,生活美满,可人生难料,王弗26岁就因病去世了,苏东坡用蘸着血和泪的笔,写下了一首如泣如诉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生死茫茫,梦中伊人正梳妆,却是相顾无言泪千行,怎能不让人肝肠寸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道尽了人间重重情谊,让人泪落珠联,若王弗地下有知,也一定很欣慰吧!

  苏东坡61岁时被贬谪儋州。宋徽宗继位后,64岁的他,才得以度过琼州海峡北归。在他被贬黜的七年间,已有多位亲人离世,回归大陆时,白天风高浪急,直等到晚上才能渡海。可他仍兴致很高地写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曰:“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情。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听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在经历一生的苦难之后,他依然认定“天容海色本澄清”,觉得不虚此行,可以想到黄帝(轩辕帝)奏乐声。这一趟儋州之行,是他游历的顶峰。苏翁是多么地旷达乐观,宠辱不惊,从此诗中可以窥见一斑。只有饱经沧桑的仁者和智者,才会有这样辽阔的深邃和悲天悯人、润泽万物的细腻多情。

  读着苏东坡的作品,长期浸淫于娱乐综艺节目中的我,一下子被他这样具有人文情怀、又有文化质感的诗词所打动,所吸引。人类经典文字所创造的精神世界,和当下我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共鸣、契合,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文字,所传达的人类善良、正直、勇敢、进取、奉献、尊重等宝贵的品质,震撼着人的内心,给予生命以精神力量。读着读着,生活中的烦恼,一扫而空,使人心变得浩瀚宁静,人也越来越旷达起来。看来,诗词的确能娱情养性。

  (作者系东坡赤壁诗社副社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