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烙下时代的印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东坡赤壁诗词 热度: 10592
雷于怀

  王昌龄边塞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写出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完全是盛唐气象。到中唐后,国运衰微,李益边塞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得幽怨迷惘,戍边将士的情绪,再也提振不起来了。这就是诗词的时代印记。

  时代印记,不只是要写时代的人事,运用时代的语汇,更要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与气象。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作为新时代的诗人,应比前人更自觉地让诗词烙下时代的印记。

  烙下这个伟大时代的印记,可以写大题材、大事件,也可以写小题材、小事件。上世纪八十年代孙耘勤《田园杂兴》中有首:“三十大嫂着花衫,一任村人带笑看。莫怪服装红又艳,十年箱底未曾穿。”写一位农村妇女衣着上的细微变化,是件小事,但折射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深刻的思想解放。题材虽小,时代印记却十分鲜明。烙下伟大时代的印记,不是只能写“论功颂德之歌”,同样,也可以写“止僻防邪之训”(唐孔颖达语)。孙宇璋《选村干部前夜》:“板车拉到小村头,两两三三进小楼。民宅敲开交易定,一张选票一壶油。”揭露基层推行民主政治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农民缺乏民主意识与民主训练,出现了“贿选”“拉票”现象,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起到了“止僻防邪”的功效。這种时代的印记,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烙下伟大时代的印记,也不是要贴标语,喊口号,片面强调诗词的思想性,忽视诗词的艺术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并不互相冲突,关键是看你怎么写。郭省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拨尽乌云散雾霾,愁花谢尽乐花开。精挑几粒明天籽,种入东风长未来。”没有抽象议论,也没有标语口号。作者运用艺术手法,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读者既带来思想启迪,也带来艺术享受。

  当今有些诗友,囿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单纯吟风弄月,浅盏低唱,甚至无病呻吟,写出的东西缺乏时代感,无法吸引、打动读者,使创作之路愈走愈窄。“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王充《论衡·自纪》)有作为的诗人,应该跳出小圈子,融入大社会,去努力感知伟大时代的律动,写出烙下时代印记的优秀诗作来!

  (作者系原东坡赤壁诗社常务副社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