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浸润风华见苦心——从高考的一首诗作题谈起

时间:2023/11/9 作者: 东坡赤壁诗词 热度: 18865
何晓明

  浸润风华见苦心
——从高考的一首诗作题谈起

  何晓明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是清代阮元的一首七绝诗《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要求考生,先领会其意,解析全诗,再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人们普遍反映这个高考作文题目是历史上最难的,也是最好的。我同意这个看法。所谓难,主要是对诗意的领会和解析。这对没有正式学过诗词,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确是很难的。说他好,我以为这对提高诗的地位,研究诗的创作方法,进行诗教,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诗词,是具有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世界文库中的无双瑰宝。目前正兴起一股热。其组织之遍,作者之众,作品之多,有人称之为超唐迈宋。但毕竟是在一个小圈子里。在社会上,并未形成风气,更没有排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特别在文学界还有不同的认识,以致还存在一个不应存在的“三不”现象(不入史、不入奖、不入校)。安徽省借高考这个大平台,面对广大中学生,作此极为重要的一举,算是对诗词“三不”冤案鸣了不平,使诗词的地位有很大提高,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诗学上,命题者可谓煞费苦心。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景,写吴兴的风物,而且写得很美。形成一幅水乡丰乐图。但还含有另外一个富有哲理更深层次的意义。即用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告诉人们,做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能强求一律,否则会把事情办坏的。这一另外之意,是通过意化为象,蕴藏在诗中的,没有直言道出,即所谓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在诗学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写作手法,是好诗的一个重要标志。命题者作如此引导,对作好诗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用诗的意象,来揭示一个真理,以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因其直观、鲜明、生动,使受教者,更易于接受,体会更深刻,是这个命题又一个重要意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为人处事的一个重要准则。君不见有些人不了解情况,不研究问题,凭主观想象,或照搬照套人家的,把事情办坏了吗?这个命题针对性很强,对一个还未入身社会的中学生,先上这一课,足见用心良苦。这的确称得上是诗教的一个重要范例。

  我们为这一高考命题而欢欣鼓舞,拍手称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