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资江上的守庙人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故事 热度: 12369
湛鹤霞

  

引言



  在湘阴县公路局,有一位女孩,名叫方芷兰。三年前,被派到赛头口镇秀和村担任一书记,专管驻村扶贫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秀和村经组织部确认,正式脱贫,村干部召集村民代表召开庆功大会暨欢送方书记的会议。这时,一位村民站出来说:“方书记,你还不能走!我们村还有一位真正的贫困户杨细爹没脱贫!”方芷兰很纳闷:建档立卡里没有杨细爹这个名字啊?

  村主任悄悄告诉方芷兰:杨细爹,一个老顽固!他住在资江中间那块渚上,守着一座破庙,村里为他在镇上做了房子,他不肯住;请他去敬老院,也死活不去!一个人在庙里过原始生活,还死活不承认自己是贫困户!

  有这种人?方芷兰决心留下来一探究竟。

1.无处可逃



  第二天,方芷兰就租了一条小木船,划到了杨细爹住的那片江渚上。她背着一个画架,谎称自己是到资江上写生的。方芷兰找到了杨细爹住的那座“黑龙庙”,在庙里,她遇到了正在扫地的杨细爹。杨细爹身材矮小,八九十岁的模样,他对“来写生”的方芷兰很热情,招呼她歇息喝水。方芷兰趁歇息的时候,为杨细爹画了一幅素描。杨细爹非常高兴,一高兴,话就多了。方芷兰问杨细爹,一个人住在江渚上,生病了怎么办?杨细爹说,他自己是一位中医,江渚上有上百种草药。方芷兰高兴地央求杨细爹带她去采草药,当然,她并不是真正想去采草药,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与杨细爹套近乎,了解杨细爹的故事,把杨细爹带出黑龙庙。

  果然,老人上当了,带着方芷兰到黑龙庙外采草药。采着采着,方芷兰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小草很漂亮,她问杨细爹那叫什么草。杨细爹一看,惊喜地说:“这是紫背天葵!又叫‘千年老鼠屎,能止血,还能防蛇!唉,当年,要是有了这个,他就不会死了。”说着,杨细爹的神色悲伤起来,给方芷兰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杨细爹名叫杨细生,湘阴县青山岛人。

  1941年9月18日凌晨,16岁的杨细生还在睡梦中,被外面一阵枪声吵醒,紧接着,爸爸妈妈把他从床上拉起来,妈妈悄悄地说:“走兵了,我们快躲到山上去。”杨细生赶紧拉着爸妈的手,三个人从后门出去,但没跑出多远,就被日本兵用刺刀堵住了路。那天,日本兵把村里的老百姓全部赶到三圣庙前面,老百姓手无寸铁,被排成一排排,让日本新兵练习砍头。

  一个日本兵砍了杨细生的父亲的头,杨细生爆怒了,他猛地蹿上去,抢了日本兵的刀,对着日本兵一刀砍下去,刀嵌进了日本兵的肩膀里,杨细生想抽刀,母亲惊恐地大喊:“细生快跑!”然后上前一把推开杨细生。杨细生丢了刀,转身朝洞庭湖没命地跑去,身后响起了枪声,子弹擦肩而过,杨细生一个猛子扎进湖里,朝一片芦苇荡游了过去。

  杨细生在芦苇里钻出脑袋透气,空气中的硝烟味和血腥味钻进了他的鼻孔,机枪扫射声和惨叫声在耳边回荡,杨细生忍住了悲痛,继续扎猛子朝外面游去。

  杨细生游啊游啊,直到实在没力气了,才爬上了岸。上了岸后,他才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叫赛头口的地方。

  天还没完全黑,可赛头口家家户户关门闭户,杨细生浑身湿漉漉的,风一吹,很冷,他一家一家地敲门,可家家户户都好像没人似的,没有一家开门。杨细生走到一家“周记药铺”门口,敲了门后,药铺门开了。周老板六十多岁,他以为是有人来瞧病,打开门问:“你哪里不舒服?”杨细生哭着撒了一个谎,说:“爷爷,我是打渔的,渔船翻了,我差点被淹死,让我到您家里歇一晚好吗?”周老板心一软,就让杨细生进了屋。

  周老板拿了自己的衣服給杨细生换上,还熬了姜汤给杨细生喝,边嘱咐:“伢子,你是哪里人?现在世道不太平,到处在走兵,抓壮丁,你莫再出来打渔了。”

  杨细生扑通跪倒在周老板前,哭道:“爷爷,对不起,我骗了您。我不是打渔的,我是从青山逃出来的,青山走兵了……”

  听完杨细生的讲述,周老板皱起了眉头,过了好半天,他叹口气说:“伢子,你砍了日本人,他们不会放过你的。我要是收留了你,被查出来后,我们家一个都活不成了。我不能死,整个赛头口就我一个郎中,我要是死了,他们找谁看病去?”杨细生明白了周老板的意思,说:“爷爷,我天黑就走。”

  天黑后,杨细生穿着烘干了的衣服,跪在地上对周老板磕了三个头,出门了。杨细生无处可逃,他坐在资江边,月光照在他身上,他想起了父亲被砍头后的惨状,想起了母亲还不知道会被他们怎么惨杀,不由得伤心哽咽起来。

  这时,一个农妇提着一桶衣服,走过来,看见杨细生,问:“你是谁?怎么在这里哭?”

  杨细生擦干泪水,看清楚来人是个女的,他哭得更伤心了:“妈妈,妈妈,呜呜……”

  女人一听杨细生喊妈妈,心软了,放下衣服,压低声音说:“快别哭了,外面在走兵,被人听到了,就没命了。”

  杨细生擦干眼泪,压抑着悲伤问:“婶,我想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去,你知道哪里没有人吗?”

  女人问:“你是哪里人?你怎么不回家?”

  杨细生说:“我的爹娘都被日本兵杀死了。我没有家了。”

  女人叹了一口气,指着资江中间,说:“你会泅水吗?如果会泅水,你可以到黑龙庙去,那个江渚上有个黑龙庙。”

  杨细生惊喜:“我会泅水!我从青山逃出来,就是扎猛子来的。”

  女人说:“可怜的伢子!那你就住到庙里去吧。你莫怕,我男人是驾船的,天亮后,我让他去拜黑菩萨,顺便给你送点吃的。”

  杨细生朝女人磕了三个头,跳入水中,向资江中间的那片江渚游去。他爬上岸,借着微弱的月光,走近黑龙庙。刚跨进去,隐约看见一尊很高大的黑漆漆的菩萨立在中央,一窝蝙蝠扑棱在房间里乱飞,杨细生被吓得蜷缩起来不敢动。等蝙蝠平息后,他才慢慢站起身,眼睛朝供台看去。这时,他发现,供台上盘着一条手腕粗的蛇,吓得他赶紧蹲下身子,轻轻退出黑龙庙,在庙前找了一块空地,躺了下来。

  杨细生躺在寂静的江渚上,眼睛望着天空,脑袋里浮现昨晚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快乐,他的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

2.脚印的秘密



  杨细生讲到这里,浑浊的眼睛里放出了悲伤的光芒,方芷兰赶紧把话题岔开,说:“爷爷,您看,夕阳照在您身上,好美!我来画一幅夕阳红。”

  杨细生笑了,他问:“姑娘,你能不能把我给你讲的故事画下来?”

  方芷兰高兴地说:“当然能!我现在就开始画,我从那天晚上开始画,好吗?您泅水到了这里,成了第一个守庙人……”

  方芷兰刷刷地画着,很快,黑龙庙前的青草地,依稀可见的少年杨细生就出现在了纸上。杨细生继续讲述着……

  黑龙庙里到处是蜘蛛网,黑菩萨身上蒙着厚厚的灰尘,供台上的香炉倒在一边,总之,里面一片狼藉,显然很长时间没有到过人了。16岁的杨细生抓着一把野草,在庙里打扫灰尘。突然,他发现黑菩萨的台座边,有两个鞋印,他一愣,但也没多想,继续打扫。一只老鼠在墙角鬼鬼祟祟,杨细生将一个香炉砸过去,砸中了老鼠,他把老鼠捡起,找了一块瓦片,把老鼠剥了皮,又找来两块石头和一些干草,敲石生火,把剥了皮的老鼠扔在火里烤起来。一条蛇闻到了香味,从里屋钻出,把头探出来,吐着信子。杨细生用树枝赶走了蛇,又在外面找来了一些烂陶罐,还找到了一把镰刀……

  就这样,杨细生成了黑龙庙的守庙人。他砍了两棵树,扎了一个木排,以后的每天清早,他就划着木排到对岸赛头口去找零工做,晚上,再划着木排回到黑龙庙。

  一天,杨细生剃了一个光头,来到了周老板的药店,他端着一个破罐子,向周老板化缘。周老板没有认出他来,给了他一个红薯。杨细生低着头,说了句“阿弥陀佛”,却不走。

  周老板问:“师父,你还有事吗?”

  杨细生悄悄说:“爷爷,是我。”

  周老板仔细一看,又是惊喜又是害怕。

  杨细生把一切都告诉了周老板,突然,他跪了下来:“爷爷,我想白天过来跟您学徒,晚上回去守庙,您可以收下我吗?”

  周老板思忖片刻,说:“学徒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不许开口说一句话。”

  杨细生连连点头,从此,他就成了药铺的哑巴学徒了。杨细生很勤劳,每天除了碾药、照单抓藥,其他的时间都在跟着师傅学医术。杨细生的医术长进很快,不久后,他就能够为病人号脉治病开方子了。

  这天,杨细生还在睡梦中,被一阵枪声惊醒,他弹坐起,揉揉眼睛,屏住呼吸侧耳倾听。又是一阵枪响和叫喊声传来,杨细生把被子拉上,蒙住脑袋,身子蜷缩起来。他很害怕,是不是赛头口也走兵了。

  凌晨时候,外面终于恢复了平静,杨细生小心地走出屋看动静。他来到水边,水草里浮着几根树木,还漂着很多日用品,还有蔬菜,他才明白:昨夜不是走兵了,而是有一帮排鼓佬(放排的人)遭遇了土匪的袭击。他在药铺里听人说起过,赛头口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土匪多。每当有排鼓佬被土匪袭击后,江边的百姓就从江中捞遗物,也跟着发一笔小财。

  杨细生赶紧划着木排,到江中去捡东西。他捡着捡着,突然,发现不远处的草丛里浮着一具尸体,尸体伏在一根木头上,上半身露在水面上。他赶紧把木排划过去,用棍子拨了拨那尸体,发现尸体的手指动了一下。这个人还没有死!这个人是排鼓佬还是土匪?杨细生来不及多想,先救人要紧,他把那个人拖上木排,背进黑龙庙,放在地上救治。

  杨细生发现,那个人的后背有个枪洞,血从洞里往外汩汩地冒,必须马上止血!可是,杨细生没有找到止血药,只好用自己的衣服给伤员堵着枪洞里的血。换裤子的时候,杨细生在那人的腰间发现了一块竹牌子,牌子上刻着“新化琅瑭 张西桂”。杨细生认识这样的腰牌,他父亲也是一位排鼓佬,父亲也有一块这样的腰牌。看着腰牌,杨细生又想父亲了,他悲伤地唱了起来:“水不停流排不休,一日有命一日走,原恐我身葬鱼腹,却遭鬼子把命丢。”

  杨细生煎了一罐中药,扶起张西桂,用勺子慢慢往他嘴里喂,喂着喂着,张西桂的嘴唇微微张开了,眼睛也慢慢打开了,喉咙里发出了“啊,啊”的声,杨细生听了好久才听明白,张西桂是在问这是什么地方。

  杨细生说:“这是黑龙庙。大叔你别动,你中了枪。狗日的土匪,竟然开枪了!”

  张西桂摇摇头:“开……枪……的……是……日……本……人。”

  杨细生又惊讶又气愤地:“日本人抢排?!我通他娘的日本人!”

  张西桂龇牙咧嘴,嗫嚅了好半天,杨细生才弄清楚,张西桂告诉他:黑菩萨底座下有东西。

  杨细生这才想起搞卫生时看到的那两个脚板印。他找来一根铁钎,把黑菩萨台座的砖撬松一块,里面是一个洞,他伸进手去,摸到一个瓦坛子,把瓦坛子搬出来,揭开瓦坛子的盖,里面有一个木匣子,把木匣子抽出来,打开扣,里面是一包用白布包裹的硬物,解开布,眼前出现了12根手指粗的黄灿灿的金条。

  杨细生吓得合不拢嘴,赶紧把匣子交给张西桂。

  张西桂伸出手,把金条从中间分开,分成两份,示意杨细生弯腰,附在杨细生耳边说:“6条……归……你……安葬……我,6条……交给……我儿……子。”

  张西桂说完,脑袋一偏,死了。

  

3.腰牌的秘密



  杨细生在黑龙庙外挖了一个坑,把张西桂埋葬了。他在坟墓前插了一块竹牌,竹牌上写着“排鼓佬张西桂之墓”。

  安葬完张西桂,杨细生依照原样把金条藏到黑菩萨的座底下。立冬后,下了第一场雪,天气很冷,外面的行人很稀少了,杨细生决定启程了。他拿出6根金条,连同张西桂的腰牌一起,缝在棉衣袖子里,去新化琅瑭找张西桂的家人。

  一路上,张西桂顶着寒风,双手拢进袖筒里,弓着腰,缩着脖子,匆匆赶路,有时候绕山路,有时候搭乘木排走水路,走了七天七夜,终于走到了资江的琅瑭码头边。然而,他的运气真不好,就在他登上码头的时候,被三个穿军装的士兵挡住了。中间那个士兵问:“什么人?到哪里去?”杨细生毕恭毕敬回答:“湘阴人,到琅瑭走亲戚。”士兵问:“亲戚是谁?”杨细生回答:“张西桂,他是我表叔。”

  中间士兵对两边的士兵递了一下眼色,那两个士兵一齐围来,各抓住杨细生的一只胳膊。中间士兵说:“我们是抓壮丁的。张西桂家没有出壮丁,你跟他是亲戚,你去顶替吧。”

  杨细生赶紧求道:“大哥,大哥,两位大哥你们听我说,我不是张西桂的亲戚,我只是……”

  中间那个厉声道:“少废话!我们要完成任务,你被抓到了,算你倒霉!”

  杨细生一愣,明白了,这是秀才遇到了兵,有理说不清的。突然,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利用他小时候跟着排鼓佬父亲学到的缩骨功,猛地往棉衣里一缩,身体就从棉衣里脱壳一样,逃出来了,士兵还没反应过来,杨细生就跑到了河边,扑通往资江河里一跳,一个猛子扎进去,没影了。

  杨细生在资江里游啊游,不知道游了多久,终于没力气,他从水里露出头来,爬上岸,发现了远处有几户人家,便快步跑上去。

  杨细生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那户人家窗户紧闭,但堂屋门是开着的。杨细生进了堂屋,大喊:“有人吗?家里有人吗?”堂屋旁边的厢房门开了,一位瞎眼的老婆婆拄着拐棍,颤巍巍地跑出来,急切地问:“是我崽回来了吗?是我崽西桂回来了吗?”

  杨细生一愣,明白了,眼前的老婆婆就是张西桂的妈妈。杨细生忙上前握住张妈妈的手,说:“张奶奶,我是西桂大叔的朋友。”张妈一震,忙朝里屋喊:“启胜,启胜,你快出来。”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从屋里跑出来,警觉地盯着杨细生。

  张妈妈握着杨细生的手,说:“伢子,你先进屋烤火吧。”

  杨细生跟着张妈妈刚进屋,启胜抱着一堆衣服,对杨细生说:“这是我爹的衣服,你换上吧。”杨细生赶紧道谢。杨细生把湿衣服换下来,边烤火边烤衣服。

  张妈妈问:“是西桂要你来的?”杨细生回答:“是的,奶奶。”张妈妈问:“西桂他人呢?”杨细生愣了一下,面对瞎眼的老妈妈和年幼的孩子,他怎么敢说出真相?杨细生说:“他……他放排到汉口去了。他要我来告诉您,不要等他回,他想到汉口做点生意,等赚了大钱再回来。”

  张妈妈又问:“你是哪里人?”杨细生继续撒谎:“湘阴县的。我也是排鼓佬,我跟着西桂大叔放排的。”张妈妈擦着眼泪,抓着杨细生的手:“伢子,你跟我说实话,西桂他到底怎么了?”

  杨细生慌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张妈妈喃喃的说:“西桂临走的时候交代了,他不会让任何陌生人到家里来的。如果有一天,有陌生人找上门来了,就一定是他遭遇不测了。”张妈妈说着说着,伤心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唱:“怀胎十月尽,娃娃往外奔,娘奔死来儿奔生。我的儿呀,你一去就无音信。”

  杨细生落泪了,他握着张妈妈的手,想说实话,但话到嘴边,他又转弯了:“奶奶,我跟你说实话,西桂大叔他……他……他被抓壮丁了!”

  张妈妈一惊,止住了哭,急切地问:“你说的是真的?”

  杨细生说:“我亲眼看见他被大兵抓走的,我只顾自己逃命了,我没有救下他。奶奶,对不起!”

  张妈妈露出了微笑:“不怪你,伢子。被抓了壮丁也好,总归是活着的。启胜,你快去告诉你戴婶,你爹地是被抓壮丁了!你爹没死!你戴叔也不会死的。”

  启胜高兴地跑出门了,杨细生赶紧跟在启胜后面。在去戴婶家路上,启胜告诉杨细生说,他爹张西桂与戴叔戴青山,都是琅瑭镇的金牌排鼓佬。

  来到戴婶家,戴婶对启胜并不热情,冷冰冰地说:“又到我家来干什么?我自己家都没米下锅。”

  启胜说:“我今天不是来借米的!我奶奶要我来告诉你:我爹地没有死,他是被抓壮丁了!我爹没死,戴叔肯定也没死。你不信,可以问他。”启胜指着杨细生。

  戴婶把杨细生和启胜领进屋,递给了杨细生一杯热茶,给了启胜一个煮鸡蛋。启胜接过鸡蛋,说要回去給奶奶煮饭了,问杨细生还去不去他家,杨细生摇头,说:“我不去你家了,我从这里直接回湘阴。请你记住: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叫杨细生,湘阴县赛头口黑龙庙的守庙人。以后,你跟奶奶生活有困难,就去湘阴找我。”

  启胜走后,戴婶说:“张西桂绝对死了。”

  杨细生吓了一跳,赶紧问:“此话怎讲?”

  戴婶说:“我们家戴青山都死了,他张西桂能不死?”

  杨细生长吁了一口气:“婶,话也不能这么说。没人规定,你家戴青山死了,他西桂叔就一定不能活吧?”

  戴婶轻蔑地一笑:“我们家戴青山,堂堂正正的排鼓佬,他都死了;他张西桂,一个土匪,强盗,能不死?他不死,那是老天没开眼!”

  杨细生惊讶不已:“土匪?强盗?怎么会?我明明看见了他的腰牌,只有排鼓佬才有那种腰牌。”

  戴婶呜呜地哭了起来:“土匪就不能伪装成排鼓佬?……在我们琅瑭镇,金牌排鼓佬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西桂,另一个是我们家戴青山。可是,有一天……”

  

4.真实身份



  几年前的一天,戴青山在屋前忙碌,张西桂走来了,老远举起一对酒,招呼道:“青山,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戴青山停下活计,给张西桂开了一根烟,两个人聊起来。

  张西桂四处望望,神秘地说:“青山,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戴青山:“么事?”张西桂:“我先问你,帮会今年接了几单业务?”戴青山:“唉!别提了!去年还接了九趟,今年都到枯水季节了,狗日的才接了一趟。照这样,我们活不下去了。”张西桂:“活肯定是要活下去,就算我们不活,上有老,下有小,总不能让他们跟着挨饿吧?”戴青山:“那你说怎么办?”

  张西桂附在戴青山耳边说了起来。

  戴青山还没听完,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们祖祖辈辈是排鼓佬,排鼓佬最恨的就是土匪,我们怎么可以做自己最恨的人?”张西桂不高兴的说:“你真是榆木脑袋不开窍。好吧,你现在不干,我也不勉强你。等哪天你想干了,就来找我。”转身就走。戴青山问:“你还干我们琅瑭帮吗?”张西桂没回头:“琅瑭帮以后就交给你了……”

  戴婶的面孔冰冷的,她继续告诉杨细生说:“从那天起,张西桂与我们家戴青山,就分道扬镳了。他做他的土匪,我们放我们的排。这年头,到处战乱,放排生意越来越差,今年的四月初八,资江水涨,我们琅瑭帮终于接到了一笔大生意,从琅瑭放排到汉口。那笔生意如果做成了,我们琅瑭镇的排鼓佬至少一年都不会饿肚子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张西桂他是一只白眼狼,他竟然对琅瑭帮下手了。42个弟兄出去,只回来了20个,死了22个。那22个人,回来了14具尸体,还有8个,尸体都找不到了……呜呜……他们可能都被鱼吃掉了……呜呜……”戴婶又哭了。

  听了戴婶的讲述后,杨细生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杂瓶。他思忖了一会,说:“婶,你说对了!张西桂不是被抓壮丁了,他的确是死了!”

  杨细生有个问题不解:“婶,张西桂害死了戴叔,你怎么还把鸡蛋给启胜?”戴婶说:“我是恨他,但是,大人的事,与孩子无关。”

  此时,杨细生很敬佩戴婶的为人了,他在心里开始盘算起来:那丢失的6根金条,原本是张西桂留给他儿子的,但是,那是土匪用别人的生命换来的,是赃物,丢失了就丢失了,那是天意;他想从自己的6根金条里,分出两根来,一根给启胜,算是同情;另一根给戴婶,算是为张西桂赎罪吧。

  于是,杨细生把自己的详细地址留给了戴婶,要戴婶有困难就去找他,然后就启程回湘阴了。

  回到黑龙庙,杨细生把那块写着“排鼓佬张西桂之墓”的竹子墓碑,拔出来扔掉了。然后,继续着他的平静的守庙人生活。

  时间一晃过去了近十年,这些年,张启胜和戴婶都没有来湘阴找杨细生。

  到了1950年,不再打仗了,国泰民安了,杨细生也已经由一个毛头小子长成了一个25岁的后生子了,他开始大胆放心地使用起自己的4根金条来:他用一根金条在赛头口镇上买了一栋房子;用一根金条做彩礼,由师娘介绍,物色了一位好姑娘;另外两根金条做本钱,准备在赛头口开个铺面做生意;属于启胜和戴婶的两根金条,继续藏在匣子里雷打不动等待主人。

  这天,杨细生正在新房子里看木匠师傅打家具,门口进来了一位陌生男子问路:“请问老板,黑龙庙守庙的杨细生,是不是住这里?”杨细生一惊,忙问来人是谁。男子介绍道:“我是从新化琅瑭过来的,我叫戴青山。”

  戴青山?戴青山不是死了么?没死!戴青山给杨细生讲了一个故事:

  那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在戴青山家的堂屋里,张西桂、戴青山相对而坐,神色庄严。戴青山说:“西桂哥,这次,我接了一个大单。这个单做下来,明年,我们琅塘镇的排鼓佬都至少不会挨饿了。”

  张西桂不说话。

  戴青山问:“西桂哥,你怎么不说话?”

  张西桂说:“你的单,是从日本人手里接的。”

  戴青山一惊:“你怎么知道?你已经得到消息了?”

  张西桂:“如今除了日本人,谁敢放这么大的排?如果不是从日本人手里接的单,你又何必跑来告诉我?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只要挂上琅瑭帮的旗子,没人敢动你的。哈哈哈……”张西桂脸上带着骄傲。

  戴青山很佩服,马上进入正题,紧张地问:“那你说怎么办?西桂哥。这趟排,是从琅瑭镇放到汉口去的,我打听清楚了,这批木材是运去建军营,搭炮楼的。”

  张西桂紧缩眉头,思索片刻,而后咬牙切齿地:“我通他娘的日本人!”

  张西桂与戴青山商量了一晚上,终于定好了一套方案。

  四月初八,资江琅瑭码头,江面上停靠着一挂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蓑衣连子排,戴青山带着41名兄弟上排了。上排前,戴青山训话,用难懂的方言如此这般一番交代,岸上的法师一声大喊:“吉时已到,起排——”,顿时,鼓声震天,戴青山大手一挥,口喊号子,各位排鼓佬齐声附合,一齐划动排桨,排缓缓向前移去。三日后,木排放到了湘阴县境内。

  傍晚时分,戴青山请示随行押送的日本人:“前面是湘阴县赛头口,峡口太窄,排過不去。有两个方案,请长官定夺。第一个是:在赛头口上游停排过夜,明天天亮后拆排过峡口,通过峡口后进入洞庭湖区域,再将排合并;第二个方案:今晚拆排,连夜过峡口,但洞庭湖区的天气多变,今夜拆排,如果遇到了暴风雨或者土匪侵袭,人和排全都保不住。”日本人很自然选择了赛头口停排过夜。

  半夜时分,万物沉寂。戴青山睡在排头,半睁着眼睛,日本人端着枪走来走去巡逻。突然,木排整体一阵晃动,巡逻的日本人马上问:“戴青山的,什么情况的干活?”戴青山呼地爬起来,一声喊:“兄弟们,有土匪!”紧接着,大家纷纷跳河逃命,日本人突遇紧急情况,一阵慌乱,赶紧朝河里开枪。紧接着,木排散架了,排上的日本人统统掉进了水里,潜藏在水里的土匪们与日本人展开了搏斗。黑暗里,枪声一片,喊叫声一片,河里乱成一锅粥。

  戴青山与杨细生对坐着,他继续讲述:

  “事情的真相就是这样的。那天,西桂哥听说日本人要放排去汉口搭炮楼,他誓死也不允许木材到达汉口。于是,他与我商量,我领排在赛头口停排过夜,他们半夜动手。我们扎排的时候就做好了手脚,排底主绳一抽排就散。西桂哥他们先是潜入水底,抽掉主绳,我临行时交代好了,只要我喊‘有土匪,兄弟们就跳水逃命。那次放排,押送的日本人全部死了,我们的兄弟死了半数,西桂哥那边也死了不少。那天,我的右腿中了枪,随水流漂到了临资口,被一位渔民救了。多亏了那位渔民为我请郎中治疗,养伤,到第二年开了春,我才能下地走路。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才知道,你到了琅瑭;才知道西桂哥他也死了。”

  杨细生敬了戴青山一杯酒:“戴叔,你受苦了!”

  戴青山一饮而尽:“细生,我给你看样东西。”他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的东西放到桌上。

  杨细生打开布包,是张西桂的腰牌。他双手把腰牌捧起来,激动万分:“从哪里来的?”

  戴青山说:“我有个表弟,在镇上帮国民党抓壮丁。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了西桂哥的腰牌,当时,日本人正在悬赏抓西桂哥,我表弟想拿着腰牌去领赏,被我阻止了。我花高价把腰牌买下来了。”

  杨细生狠狠骂道:“通他娘的日本人!……戴叔,西桂大叔的妈妈和儿子现在都好吗?”

  戴青山回答:“张妈妈知道儿子当了土匪,一病不起,没几日就死了;张妈妈死后,一位云游的和尚就把启胜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杨细生双手颤抖地捧着张西桂的腰牌,眼泪掉了下来。

5.等待



  杨细生听完戴青山的讲述,辞退了木匠师傅,退掉了新房子,退掉了等待彩礼过门的姑娘,默默地收拾起了一切,划着木排,回到了资江江渚上的黑龙庙里。

  杨细生在张西桂的坟前,竖起了一块石头墓碑,墓碑上刻着“抗日英雄张西桂之墓”。墓碑竖好后,他伸出大拇指和中指,从墓碑处开始往旁边卡,卡了三卡,开始挖洞。挖了一个很深的洞后,他将那个装金条的瓦坛子放进洞里,培土,种上草皮,撒上落叶,让这个洞看起来好像没曾动过。

  杨细生处理好了一切,点了香,烧了纸钱,磕了三个头。

  杨细生对墓碑说:“西桂大叔,对不起,这几年,我误会了你!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您才是真的大英雄!所以,我不能拿您的金条!我哪儿也不去了,我就在这里等待,等启胜来找我,我就把金条给他。”

  夕阳里,方芷兰静静地素描,她的身边已经堆起了厚厚的一叠故事;杨细生稀疏的白发被染红了,他继续娓娓讲述:

  “从那天起,我又重新回到了黑龙庙,做了一个守庙人。一切似乎都是天意啊,我把新房子退掉后不久,就开始了土改,那栋房子被充公了。那天,房子的主人带着一群戴红袖章的人来了,他们要搜我的金条,他们把黑龙庙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找到金条,我骗他们,金条全部被我扔进了资江……”

  方芷兰问:“细爹,您在这里都等了大半辈子了,您还要继续等下去吗?”

  杨细生说:“只要我在世一天,我就一天不离开黑龙庙。我把地址跟启胜说得清清白白的,他记得清清楚楚的,假如哪天我离开黑龙庙,他找来了,没找到我,我到了那边,怎么跟西桂大叔交代?”

  方芷兰说:“算起来,张启胜今年该有80多岁了,他还在不在人世,谁也不知道呢。”

  杨细生坚定地点头:“他肯定在的。如果死了,他会托梦给我的。就算他死了,他的后人也会来找我的。”

  方芷兰无奈地摇头,此时,她心里有了一个想法了:她要帮杨细生寻找张启胜。

  方芷兰把杨细生的故事发到了微信朋友圈,请朋友们转发到各个群里,号召大家一起来寻找张启胜。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有人请求添加方芷兰的微信了,那个人说,他是张启胜的孙子张小琅。通过交流,方芷兰确定,张小琅的爷爷正是杨细生苦苦等待的张启胜。

  80多岁的张启胜在一群人的陪同下,走进了黑龙庙。杨细生盯着张启胜看了很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杨细生问:“你真的是启胜?你爹爹叫什么名字?”张启胜回答说:“我爹是张西桂呀。老哥,你说,我爹爹被抓壮丁了;你说,我和奶奶生活遇到了困难就来找你。后来,我跟组织走了,再也没有回琅瑭了,就一直没有来找你呀。”

  杨细生老泪纵横:“启胜啊,真的是你啊!我对不起你们啊!对不起你的奶奶,对不起你爹爹!更对不起你!”

  两个人抱到一起哭了起来。杨细生带领着大家,来到一棵柳树旁,他指着树旁的一堆土,说:“就是这里!你爹爹的坟。‘文革的时候,墓碑被他们挖去造桥了。为了防止节外生枝,这几十年,我都不敢来给你爹爹扫墓,你看,坟上都长那么高的草了。”

  杨细生在地上找了一会,指着一个地方说:“就是这里,挖吧,挖两尺深就行了。”

  两个年轻男子持铁锹挖了起来。

  不一会,他们挖出了一个瓦坛子。杨细生捧着瓦坛子,对着坟说:“西桂大叔,您留给启胜的金条,落到了抓壮丁的兵手里了;这是您送给我的6根,我现在把它们赔给启胜。”说完,他双手将金条捧着交给张启胜。

  张启胜双手推辞:“杨老哥,金条不属于我的!这是属于组织的。”

  在众人惊讶不解中,张启胜又讲述了另外一个真相:当年,那个带走少年启胜的和尚,不是真的和尚,而是一名抗日组织的工作者。

  张启胜说:“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我爹爹变坏了,当了土匪,但是,任何人都不知道,我爹爹带着他们的兄弟,加入了地下抗日组织。爹爹他们从来不抢夺百姓,他们抢的都是富豪劣绅的钱财。他们抢来的钱财,都送给了抗日组织,我爹爹从来没有给家里拿回来过任何东西,我和奶奶吃的用的,都是他的一个兄弟每个月准时送来的。也许,这个黑龙庙,正是他们秘密活动的地方。那时候,我只有六七岁,我当了他们的小小联络员,经常给他们送情报,每次负责情报接头的都是那位王叔叔。只是,他以前留着西式头,一字须,那天,他来接我的时候,头发剃光了,胡须也剃光了,我没认出来。”

  真相终于大白了。杨细生很着急:“现在没有抗日组织了,这金条,也只能交给你了。”

  张启胜坚决地摇头:“这应该算是公家的财产,我哪敢拿?”

  杨细生说:“那,难道重新埋进土里?”

  方芷蘭与其他人都赶紧摇头:“不成不成,重新埋进去,引来盗墓贼就更糟了。”

  这时,村主任开口了:“我建议,用这笔钱,重新修复黑龙庙,建一个排鼓佬纪念馆,怎么样?”大家一起鼓掌叫好。

  心愿了了,无牵无挂了,杨细爹终于可以安心离开黑龙庙了!

  几天后,几辆小车在敬老院门口停下,院长和工作人员列队欢迎。杨细生下车后,在大家的簇拥下,微笑着朝院长招手示意,但是,他看起来已经没什么力气了。

  村主任搀扶着杨细生,说:“细爹,我们的排鼓佬纪念馆建设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了,您安心在这里享清福吧,等纪念馆建成了,再接您过去剪彩。”

  杨细生说:“好!好!好……”他的身子往下瘫,大家迅速围拢来,喊着细爹,杨细生依然面带微笑,慢慢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几个月以后,在湘阴县政府大礼堂里,“湘阴县驻村帮扶工作大会”正在召开,主席台与观众席全部坐满。方芷兰的发言在礼堂上空久久回荡,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各位尊敬的领导和同仁,我以上讲述的,就是我们公路局驻秀和村的最后一个帮扶故事。也就是在今天,我们‘资江排鼓佬纪念馆暨黑龙庙的建设修补工程正式动工了!不久后,我们将会在黑龙庙里听到资江的放排号子声,看到排鼓佬的一系列工具、还有本人用素描讲述的关于资江守庙人杨细生的故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