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1、2、3、4期总目录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与文化 热度: 15984
《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1、2、3、4期总目录

  [文化视角]

  “关帝崇拜”文化现象三题 陈洪(1)

  金圣叹《沉吟楼诗选》所涉交游六人考 陆林(1)

  古代功臣画像的文学接受 王隽(1)

  《庄子》“堕肢体”新解兼及“庄”“孟”之思想交锋 王志(1)

  从受众与传播角度看唐传奇的俗化 鲍震培(1)

  论梆子腔在秦地之外的传播 朱恒夫(2)

  清中后期蒙族名宦明谊仕履艺文考 陶慕宁(2)

  汉译广律制戒因缘的研究 陈映锦(2)

  论明清文学史实研究的“自足”之境——以陆林教授的新著《金圣叹史实研究》为例 张小芳(3)

  林淑贞教授《对跖与融摄:唐人生命情调与审美风尚》序 罗时进(4)

  [文化研究]

  记忆的德性及其与中国记忆伦理化的现实路径 赵静蓉(1)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记忆伦理 张均(1)

  个体记忆的道德超越 刘大先(1)

  作为“意象”的都市:从老城区到五大道 闫立飞(2)

  老工业基地的创意景观改造与城市记忆再生产——以沈阳铁西区的工业博物馆改建为中心 刘岩(2)

  绿色恶之花:醉爱中国高尔夫 夏铸九(3)

  高尔夫、空间与资本主义的第三重矛盾 王行坤(3)

  以“绿”为名的城市圈地运动 陈航英(3)

  大地上的恶之花:高尔夫球场的环境问题 郑炜(3)

  华丽高尔夫背后的阴影——起底高尔夫球场的劳动用工 梁敬婷(3)

  “高尔夫场”:一个资本主义的飞地 夏永红(3)

  技术的现状[德]埃里希·霍尔(4)

  此在交流研究[美]张正平(4)

  [小说与小说批评]

  评蔡义江先生的脂砚斋畸笏叟观 欧阳健(2)

  《蜀山剑侠传》情爱描写剖析 罗立群 李榕(2)

  李伯元与《绣像小说》研究 王燕(2)

  宋元话本与说话伎艺的文本化 徐大军(3)

  时事剧、时事小说与舆论场 任增霞(3)

  论《儒林外史》中与科举有关的人际关系 叶楚炎(3)

  当代小说“前史”的乡村化空间及其讲述——以陈翔鹤和《一个绅士的长成》为例 王再兴(3)

  一部别开生面的官场讽喻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新探 纪德君(3)

  汉晋二种复生类型发微 张庆民(4)

  红学史现状及红学流派批评史的新建构 赵建忠(4)

  简论清末时新小说中的缠足书写 郭辉(4)

  明清同性恋故事的福建地区表现与文人认识[韩]崔允珠(4)

  [学术争鸣]

  立足文本,历史、客观、严谨地研究古代小说——对刘再复《双典批判》的几点质疑 鲁德才(1)

  我为什么说“之乎者也”非口语 孟昭连(2)

  对孟昭连先生论之乎者也的商榷意见 施向东(2)

  “之乎者也”没有迷 杨琳(2)

  语言与文字、口语与书面语的时空差异问题应该考虑 孔祥卿(2)

  古汉语“也、矣、乎”等词的基本功能是表示语气 王红旗(2)

  关于“之乎者也” 李剑国(2)

  一个外行人对孟氏观点的看法 王志耕(2)

  [文学文献]

  张养浩著作述考李修生(1)

  徐世昌诗集叙录崔建利(1)

  《唐才子传校笺》的校笺方法及方法论意义 唐萌(1)

  《四库总目》明初闽诗人别集提要举正 何宗美(2)

  朝鲜王朝时期的《世说新语》在韩传播 孙勇进(2)

  《西游记》当代通行本的递嬗——以人民出版社新版《西游记整理校注本》为中心 竺洪波(4)

  [诗学与词学]

  诗意的营销——重新审视初期新诗的话语建构 陈爱中(3)

  “传播的诗”:电影之于诗歌立体创构的意义 梁笑梅(3)

  唐五代隐逸词探论 罗贤淑(4)

  诗与歌的“合流”——论现代歌词与新诗的关联 罗振亚 侯平(4)

  佩戴“文学徽章”的事物——论新月诗派的生成要素 叶红(4)

  [城市文化与“天津学”]

  足迹、群落和天津文化特征 张春生(2)

  近代城市公共空间秩序的建构及其内在冲突辨析——以二十世纪早期天津旅行指南为中心 侯杰 常春波(2)

  推进有天津特色的城市雕塑科学发展之路 王鹤(2)

  万壑千岩变态生——浅谈天津地方文化研究中的几组对立概念 王振良(3)

  天津青年会广播电台与社会服务——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 赵天鹭(3)

  [文学思想与文化]

  “闲情”抒发与中古文学之演进 张峰屹(1)

  经学是一把双刃剑——论经学对文学的沾溉与拘囿 刘勇刚(1)

  [宗教文化]

  “野狐禅”非佛源考 杨琳(1)

  佛传文学考论 王丽娜(1)

  [“中国通俗文学视野中的名著研究”笔谈]

  “悬置名著”之后的名著研究——以《文学遗产》2000~2013为中心的探讨王 文君(1)

  “悬置名著”之后——关于新世纪名著研究的两个统计 邓瑗(1)

  解决通俗文学研究失衡问题——以《文学评论》为考察对象 杨正娟(1)

  “悬置名著”与明代小说研究——以21世纪以来明代小说研究的博硕士论文统计为基础 贺莉(1)

  [文学理论与批评]

  价值尺度的厘定——鲁迅批评的文化使命 黄健(2)

  现代转型与鲁迅的文化选择汪卫东(2)

  终于黑的恶鬼似的站着鲁迅——鲁迅魔性叙事及其文化使命 王学谦(2)

  [文学与跨文化交流]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论纲 黎跃进(3)

  重构“知识”主题——埃柯历史编纂元小说对史传文学的“摹拟” 刘璐(3)

  英雄的使命:《荒原》拯救主题的人类学阐释 苑辉(3)

  [纪念叶嘉莹先生从教70周年专栏]

  从漂泊到归来叶嘉莹(4)

  论叶嘉莹先生的传统吟诵 华锋(4)

  叶嘉莹词学阐述中的生命之美——生命真美与精微之美 吴晓枫(4)

  千春犹待发华滋——略论叶嘉莹先生的诗教传承 陆有富(4)

  迦陵年表 张静可 延涛(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