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昭通古城遇时光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诗 热度: 12495
云南/沈 洋

  在昭通古城,遇一段时光。

  左脚踩在陡街民国的青石板,很稳,没有想象中的滑。

  正午的阳光,透过门檐某块汉砖的缺隙,射到一位玩鸟笼的老者的黄铜烟杆上,映射出的光芒,让游子的心镀上了一层汉洗抑或朱提银的光芒。

  昭通是光亮的,是洁净的。

  马可·波罗曾经行走过的古城,一座叫朱提和乌蒙的古城,一座滇军182师从小城心脏辕门口誓师开拔台儿庄抗日战场的古城。今天,城门洞犹在,虽是翻修,却仍从史迹中走来。虽没落下历史的尘埃,却有着汉唐的遗韵。

  许久没有这样专注于这座古城的表情了,就像在黑暗里注目年迈的父母。

  从小光着脚丫在昭通古城的青石板上奔跑,在建国街八角亭打角板、斗蛐蛐;

  在辕门口拿子、修田,在西陡街看小贩卖炒板栗和冰糖葫芦;

  在西街口晶莹剔透的木瓜凉粉摊前垂涎欲滴;

  在云兴街、杀猪巷、毡匠街和怀远街听茶馆的老爷爷摆爱国将领龙云和卢汉的故事,说这是咱们昭通走出去统治云南二十余年的大英雄;

  也常常穿过挑水巷,去旧货摊上翻捡弹子轱辘,枓张车车去耍酷;

  还常常去南北顺城街溜冰玩耍。

  唉,不说这些了。

  冬日里的昭通按说是有些冷的,北风倔,掺人脸,一向四季分明,像昭通人的性格,表里如一,直来直去。可是今年春节不。晴,晴得通透,晴得干净,天蓝,地亮。晴得没有一丝犹豫,晴得满地乡愁。

  街边的绿化树上,挂满了彩灯、彩旗、红花、灯笼和中国结,还有各式各样的“福”字,一切可以尽情展红的,都红了,红了老街,红了旧巷,红了男女,红了老少。记忆中的昭通,似乎从来就没这样红过。

  阳光照在街角每一位老人古铜色的脸上,溢笑的脸满是亲切和蔼的表情。他们翻过来晒,背过身晒,仿佛要把这个冬季被寒冷吸走的阳光通通给补回来。

  少女少妇们手挽手走在大街上,眸子里荡着春风,扫视着古街巷那一排排时尚赛己的模特。有时也会不服气地瞪上两眼,但还是忍不住回头,驻足于一件时髦的衣衫,或是一个有趣的小物件。那些低着头刷屏的娃们,不经意间,被大人揪耳警告:

  好好走路,别做低头族。听话,买油糕饵块给你吃。

  小子忍不住抬头,瞟向那一条美食街。其实,昭通美食多多,岂止油糕和饵块。就这一方小古城,春饼、牛蒸蒸、酸汤凉粉、白酒汤圆、火烧洋芋样样有,哪一样不是揪心的主。

  这一方名叫昭阳的城,古老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时尚并立,总有几棵新的嫩芽拱出泥土,总有一些新时代气息穿过门楣。总有一些味道搅动味蕾,总有一些话语牵肠挂肚,总有一滴眼泪留给故乡。

  风,总是那么个性十足,总要弄出些春的萌动。

  那些飘街而过的氢气球,已然打着时代的烙印。

  无论材质、做工和颜色,都是那么讲究。

  那些门店里传出的音乐,闪动着时光的节律。不正是王菲和那英春晚深情演绎的《岁月》么?

  不觉间,已走出古城。

  回眸又见陡街,又见乡亲父老。那些街巷,穿越百年旧时光,尽管没了当年国营清华饭店的热闹,没了酸辣面馆的乡味,却一样保持着拱门模样,还是那样熟悉的法式建筑。

  亲人还在,不过,少了当年的芳华,更多了一些牵挂。

  幸好还有回忆。还想回到巷子里,还想回到四合院,还想听到公鸡的打鸣,还想听到母鸡下个城市蛋的咯咯声。

  庆幸,又在昭通古城,遇一段时光。

  明年正月,应该还能回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