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耍龙灯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诗 热度: 12074
四川/唐雪元

  在老家,正月里最热闹的活动除了拜年恐怕是耍狮灯了。

  耍狮灯是为了迎元宵。

  正月初四、初五后,村子里的一些老人便戴着年前新买的大绒帽,嘴里吸着旱烟卷,缓缓地踱着细步来到胡家院子中央,合计着耍狮灯的事宜。内容一般为:放谁家扎灯,哪个挑担,选哪个男人舞狮头,几时开锣,从哪个堂屋开始……最终拍板的一般是胡大海大爷与王校长。

  胡大海大爷辈分高且颇具声望,至于王校长,是因为他灯“锻”得好,民国期间读过私塾,肚里藏有墨水,张口就是诗歌一样的字句,让人听得云里雾里,就连平时的一啄一饮也甚是讲究,一副老先生派头。话说一次他在我们村作客,有人留他呷碗“唠枣酒”,他喝了一碗后,又伸碗过来,口中说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斟酒的主人哪懂得他口里的意思,笑言:只管呷一杯呢,壶子里有的是哦!然后一个劲往他碗里添酒。微醺的他更是不得了,古腔古韵顺口溜出,大家习以为常,也不见笑了。别小看,王校长在耍狮灯的活动中,可有他大显身手的时候呢,当然,那文弱样子舞狮子是不行的,可“锻灯”是把好手,方圆十里,名声在外。

  “锻灯”是耍狮灯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说狮子进堂屋拜了年,舞弄一番之后,锣鼓音渐渐稀疏之际,活动方便指派一个人出来说唱。那些说唱的句子都是些祝福主家的话什么“雪月柳梅开新春,吉祥狮灯贺旺门。什么“正月狮灯送福来,幸福家庭发大财……总之,开唱的第一句最关键,因为后面的每一句都要与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上韵,如果唱砸了,那就别怪主家小气了,那红包可就是薄得不能再薄了,可只要你唱得好,那主家可是眉开眼笑的,到最后还放着鞭炮送你离开有时候,碰到主家是同行的,那就麻烦了,你唱一段,主家另起一个韵再回一段,如果你接不上,那就显得没脸面,人家当面不说,背后定有微词:这底子,如何混啊!一旦碰到这样的结巴场景,王校长便会闪亮登场,那可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所以,王校长一般情况是潜伏在耍狮灯的队伍深处,暗暗倾听着对方的一字一句,随时准备“应战”。当然,万不得已,大海大爷是不会亮出他这张“王牌”的。

  耍狮灯的前两天,必须得把灯扎好。扎灯的器材其实很简单,就一些削细刨光了的篾条、几张彩纸、几瓶浆糊而已。灯的种类有仙鹤、鲤鱼、绣球、玉米……大都是民间的吉祥物,仙鹤寓意延年益寿,鲤鱼表示年年有余,也可示意风流毓秀之才,绣球则是红红火火之意,至于玉米则表示五谷丰登之年景,不管何时何地,盼望中的事情总是不乏美意的。

  灯的造型归村里最有经验的大海大爷的妻子桂奶奶管。这可都是祖上传下的技术活,很有讲究的,她将灯的型造好之后,便由村中其他手巧的妇女或姑娘糊上彩纸,拾掇得整整洁洁、漂漂亮亮的,只管等到锣鼓一响,便风风光光地列队出发。

  狮子年年舞,灯盏年年扎,虽是平凡农家,吾乡人亦秉持着淳朴素净的乡野之风,将日子过出自己独有的风采与意味来。

  耍狮灯的队伍一般二十人左右。一个挑担的,也就是收礼的,因正月里,人家除了封个红包,有的也有回米或糍粑的。七八个举灯的,举灯的多半是些小家伙,正月在家大人也不交待农事,可以放肆地耍,大海大爷也绝不亏待这些小家伙,回来时,也都包几个小钱,算作辛苦费,小孩子可上劲了,大爷发话:举灯得用心,不许在人家屋前倒灯,否则那是犯了大忌,主家可会生气的。小孩们一个个脑袋像鸡啄米,信心满满的。还有五六个舞狮子的,这些人都是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舞动起来,那可是虎虎生风,令人瞠目。还有一个逗狮子的,逗狮子的人一般是朱家清伯,他可是村中业余的花鼓戏高手,只见他挂个脸谱,手里拿着一个木棒子,背后插着一把烂蒲扇,活脱脱地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济公,逗狮子的人要灵巧、活泼、机智且风趣,不仅是逗狮亦是训狮,表演要投入,观众才会买账,如果逗狮的与舞狮的配合不默契,小孩子反正只图看个热闹,旁边那些懂道的人却看得真真的,啥也瞒不过他们的眼睛,人家便会在背后笑话,说你是毛把式出不了乡,所以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待到狮子舞完后,就得出来一个耍拳弄棍的,一番表演过后,表演者双脚站立,弯腰向观众抱拳:献丑献丑了。最后便是“锻灯”了,也就安排三五人,包括王校长在内。

  排好了阵势,良辰一到,只听得大海大爷一声吆喝:耍起来嘢!便锣鼓齐鸣,鞭炮震耳一行队伍便声势浩荡地开出了,灯里点燃的蜡烛火光一跃一跃的,在嘈嘈切切的喧闹声中如盛开的不可名状的花瓣,装点着俗世凡尘,喧闹也就显得愈加多姿多彩了。

  队伍先开进哪个祖堂屋,还得大海大爷说了算。不论贫富,不管你家人势多旺,都不得超越顺序,不像那句俗语说的: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那时候,狮子拜年,只看地理位置,不管你家装修的啥门楣,皆一视同仁,大家就图个吉祥、热闹。

  大多时候,首先进入堂屋的是举着仙鹤灯的,也就是领路的长者,举起仙鹤对着人家堂屋的神龛毕恭毕敬地三鞠躬,算是行拜年大礼了。然后,逗狮人站在堂屋门口,取出蒲扇,戴上一个脸谱,对着狮子做出各种挑逗戏闹的动作,狮子便在地上翻滚、跳跃,周身挂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个不停,舞狮的人身手很是敏捷矫健,两只大耳时而竖起,时而扇动,狮头时而高抬,时而横卧,时而呼啸向前,时而屏息凝视,爬、坐、滚、蹲……各种动作惟妙惟肖,首尾引合,生动可爱,这时候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精彩之处,大家掌声雷动,舞狮的人听到了掌声更加来劲了,迅疾高高腾起,来一个高空揽物,而后又冲着逗狮人手里的绣球频频逼抢,那神韵真是扣人心弦,一个堂屋从里到后便被挤得水泄不通了,小孩子在里面钻来钻去,一会喊:我摸着狮子耳朵了,一会叫:我撞到狮子屁股了……呐喊声,锣鼓声,叫喊声,把个堂屋塞得满满的。此时,只有大海大爷眼观六路,严肃凛然的样子,生怕出个什么闪失。

  元宵舞狮据说是有来历的,狮子为百兽之王,威严,勇猛,能驱邪镇妖,保人畜平安。白居易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做尾。金镀眼睛银做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舞狮唐代就有了。这样代代相传,舞狮早已成为了东方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