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区分频数、相对频数、频率与概率
时间内的重复次数,对应于物理学中的“频率(frequency)”,如例6。
概率(probability):采用广义用法,“认识情态”多指此类(详见下文),对应于统计学中的“概率”,又称之为“几率”“或然率”或“盖然率”。
这些概念在相关性学科虽有严格定义,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以及日常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导致出现了一词多义或混用情况。“频数”或“频率”理论上是个绝对值,但在判断高低时必须参照某个对比项,因此很容易和“相对频数”或“频率”混同。至于“相对频数”和“频率”,其相同点为,都是涉及两个变量的相对值,分子都是事件出现的次数;不同点为,前者的分母是总次数,后者为单位时间。正是基于以上密切联系,导致日常语言中用“频率”同时指涉三者。最后,相对频率与概率也具有密切联系:在数学或统计学中,基于大样本统计出的相对频数最终会趋近概率,比如投硬币,每次投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都是0.5,试验的次数越多其相对频数或频率越接近于0.5。下面我们会看到,这是相对频数引申出概率用法的语义基础。
二、“常常/往往/总(是)/老(是)”辨析
(一)频数
专门表示频数的构式是“N次”,如例7a,只是客观描述事件的发生次数,不涉及高低判断。如果要加入高低判断,需要进入频率构式如例8a,或相对频数构式如例9a。在这三种构式,只有后两者可以转化为“常常/往往”句式,说明这些词内在含有高低判断,无法专门表示频数。当然也需要注意,频数是相对频数和频率的必要条件。(8)a.他一个礼拜就去书店买书买了三次。→b. 他常常去书店买书。
(9)a.他去书店买书买了三次,上网买书
买了一次。→b. 他往往去书店买书。
(二)相对频数和频率
可以使用测试句来显示相对频数和频率之别,比如针对“他去书店买书”这个事件,“十次有九次是去书店/没有一次不是书店”表示相对频数,“N个月就去一次”表示频率。测试结果如下:(10)他常常去书店买书,三个月就去一次/ *十次有九次是去书店。
(11)他老去书店买书,一个月就去一次/*没有一次不是书店。
(12)他往往去书店买书,十次有九次是去书店/ **三个月就去一次。
(13)他总去书店买书,没有一次不是书店/ **一个月就去一次。
“常常/老(是)”与表示频率的测试句衔接自然,说明它们可以表示频率,即某行为在单位时间内的重复次数。“往往/总(是)”与表示相对频数的测试句衔接自然,说明它们可以表示相对频数,即某行为相对某个条件或整体的实现次数:“往往”可以概括为“大部分情况下如此”,“总(是)”可以概括为“全部满足,无一例外”。
以上是无标记情况,在有重音标记的情况下(“他常常/老去书店买书”),“常常/老(是)”也可以与“十次有九次是去书店/没有一次不是书店”衔接自然,说明它们也可以表示相对频数。在这种情况下,“常常/老(是)”可以与“往往/总(是)”替换。与之相比,“往往/总(是)”无论如何不能与“N个月就去一次”衔接自然,说明它们无法表示频率。
明白了“常常/老(是)”与“往往/总(是)”的本质差异,就能理解以下区别了。
1. 是否指明分母?
(14)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矿去演出。
(15)在任何一种介质里,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物理》(高中第二册))
(16)我冯玉祥也认为只要坚持抗战日本总要失败的。(王火《战争和人》)
(17)金斗嗐了一声蹲了下去,手簌簌打战,总也擦不着火。(李克定《夜无声》)常常临摹你的法帖。”(冯彩章《贺诚传》)
(19)我妈妈老骂我,脚趾头上长了牙似的,三天吃一双!(魏雅华《小跳蚤贝贝与“鞋王”》)
(20)此后,在我记忆的潮汛中,将常常涌起这片金色的水……(《人民日报》1985 年)
(21)不管什么时候,你俩要老跟着我可别掉了队。(《人民日报》1947 年)
(22)伯雄,要是你能够常常来教导教导他,他倒有进益的……(巴金《秋》)
(23)a.我们一些同志过去往往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以至于把新闻写成标语口号式的说教式的东西。(张宗厚、陈祖声《简明新闻学》)
b. *我们一些同志将往往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
(三)从相对频数到概率
c. *如果恶运往往/总跟着倒楣者,……
(25)往往,家庭对于面临考大学的中学生,表现出极其严厉的态度,这使学生与家庭的关系上出现了冷漠。(罗国安、赵金昭《人与社会的探寻》)
(26)可惜我们的领导往往经常变换。(《1994 年报刊精选》)
(27)在人民内部,总是会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纠纷的,……(《人民日报》1981 年)另外,“常常”因偶尔表示相对频数,也引申出了概率用法。如例28a 表示说话者比较确定命题为真(与例24a 存在替换关系)。可以支持这一点的是:它可以出现在句首而不影响句子真值(例28b),正和其他评注副词一样;无法与非现实性词语共现(例28c/d),表现出了现实性的主观属性。
(28)a. 恶运常常是跟着倒楣者的,……
b. 常常,恶运是跟着倒楣者的,……
c. *恶运需要常常跟着倒楣者,……
d. *如果恶运常常跟着倒楣者,……
三、客观维度、(交互)主观维度与篇章维度
(一)客观维度
(二)(交互)主观维度
(交互)主观维度([inter)subjectivedimension]指说话者对所言客体和对话主体的主观认识。副词若在使用中表现出这一维度,便是它的(交互)主观用法,如果用法规约化便是副词的(交互)主观意义,如果以(交互)主观意义为主便可以归为(交互)主观副词。(交互)主观用法/意义对整个命题进行说明,位置较为自由,可以在主语之前(句首),也可以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句中),甚至谓语之后(句末)。(交互)主观用法/意义包括以下几类:评注(comment),即说话者对所言客体和对话主体的情感(emotion)、态度(attitude)和立场(stance)等。过去所说的评注副词或语气副词与此相关。本文关注的几个副词,“总(是)”和“老(是)”均体现了这一维度。试看:
(29)a. 冬天总要过去,春天总会来临。(《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第1744 页)
b.*冬天总要过去吗?春天总会来临吗?(30)在这旧俗的大节日里,也不能老是谈军事,谈政治。(远千里《新春大喜》)
(31)牛大姐:您猜怎么着?
林一洲:死床上了?
于德利:死床下了。
牛大姐:哎,我说你这人怎么老插嘴?你
(三)篇章维度
(32)a.小孩子总是小孩子,哪能像大人那样有力气。(《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第1744 页)
b. ?小孩子是小孩子,哪能像大人那样有力气。
(33)a(.坐立不安地)卿说得不错,但是朕总觉得有一个影子照在心里,……(夏征农《甲申记》)
b.?(坐立不安地)卿说得不错,但是朕觉得有一个影子照在心里,……
(34)总是,张大夫您要有个思想准备,老年人跟咱们本来就有代沟,何况我们家这位讲我讲?(来自邓川林)
按照张谊生的判断标准“凡是不能在严格意
三个维度之间并非互相独立,而是具有引申和重叠关系。如图1 所示,从历时或语法化视角来看,客观意义经过(交互)主观化引申出(交互)主观意义,再经过语用化引申出篇章意义。在虚化过程中,它们的辖域变得愈来愈大,句法位置从受限变得自由,乃至虚化成为连词或话语标记。历时引申关系决定了很少有单纯的某类副词,而是具体副词表现出叠加的多维意义。比如“才、就”“更、还”“都、只”分别从时间、程度和范围的限制类客观意义引申出了篇章意义;“连、倒”从评注类(交互)主观意义引申出了篇章意义——事实上,评注副词经常因其句法位置自由表现出篇章链接功能,在使用中也表现出了两重性。总之,由于历时引申关系,三维意义经常交织在一个副词当中。
图1 三个维度具有引申和重叠关系
小结
本文在严格区分频数、相对频数、频率和概率的基础上,辨析了“常常/往往/总(是)/老(是)”之间的异同,并把它们置于客观、(交互)主观与篇章三个维度做出定性。如图2 所示,“往往”在客观维度表示相对频数,在(交互)主观维度表示概率;“总(是)”在客观维度表示相对频数,在(交互)主观维度表示概率,在篇章维度表示因果或让步关联;“常常”在客观维度表示频率(无标记)和相对频数(有标记,以虚线表示),偶尔在(交互)主观维度表示概率;“老(是)”在客观维度表示频率(无标记)和相对频数(有标记),在(交互)主观维度表示消极评注。图2 “常常/往往/总(是)/老(是)”之间的异同
可以看出,不论是从语义到形式,还是从形式到语义,形式和语义都没有表现出整齐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表现出了一对多的关联。这种一词多义或一义多词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频数、相对频数、频率和概率密切关联,另一方面是因为处于语法化中的构式和语法要素经常表现出多义性。为了捕捉到这种一对多关系,本文放弃了主观副词、客观副词的二元分野,而是在客观、(交互)主观与篇章三维框架中,对具体频率副词进行语义挖掘和分析,基于语料库对各种用法的主次进行判断。客观副词和主观副词在三维框架之中也有了新的内涵,即只有以客观或主观意义为主的副词才能被归类为客观或主观副词,比如“常常”的无标记用法是频率,完全可以把它归类为客观副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