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
二
三
余论
针对德庇时《老生儿》英译本的书评文章中,还有其它一些颇有意味的内容,其中某些文字,我们可以纳入中西比较戏剧学的视野,来做重新的梳理和思考。例如,清代中国的演剧与英国伊丽莎白末期、詹姆士一世早期的状况,作为演剧公共空间的中国寺庙、佛塔、茶馆与西方的教堂、酒馆,元杂剧的曲唱与古希腊戏剧的合唱队,中国戏剧与印度戏剧的抽象风格,中国剧场和欧洲剧场的舞台布景,中国戏曲与意大利歌剧,等等,这些曾被当代比较戏剧学研究者关注的话题,都可以在相关书评文章中找到前人的思考;甚至,像男性异装扮演女性角色这一当代欧美汉学时兴的性别话语研究,也在书评中留下了蛛丝马迹的线索。当然,评论者往往只是点到为止,甚至只言片语,并未详细展开,但也折射出英国早期汉学“中国戏剧”观念生成与发展的诸种面向,而这些问题迄今依然为比较戏剧学所关注,也印证了西方汉学史的连贯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