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工笔重彩与黑白水墨:曹雪芹创作与人生的双重色调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学术 热度: 17618
张惠

  (香港珠海学院 中文系,香港999077)

  

  

  

一、艳而不厌:工笔重彩中的华贵忆念

《红楼梦》中宝钗对画具如数家珍的当行,以及能够指导只会画写意的惜春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幅工笔重彩,透视出曹雪芹对工笔重彩画的精深认识。

  

  

  

  

  

  

  

  

  由于这些矿物质颜料需要研磨、澄漂,调胶在使用过程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首先要把矿物质粉放在一个容器,其次要把胶放在另一个容器中化解开,慢慢加入矿物质粉,使之充分调和,胶的多少严重影响矿物质颜料的色泽。而且必须旋用旋加,用胶撇胶操作稍有不慎,则贵重的青绿颜料就报废了:

  

  

  惜春画的这幅画并非是呈交元妃的进上之用,仅仅是贾母一时起意要送给刘姥姥的,但是宝钗随意一开列,就包括各式画笔一百零六枝,作画工具十几项,颜色十一种,包括箭头朱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绿四两,大赤飞金二百帖,青金二百帖,一般画家概用“铅粉”,但宝钗开出的是“蛤粉四匣”,这种白色也是历久弥新,“古人率用蛤粉,法以蛤蚌壳粉煆过,研细,水飞用之。”刘姥姥曾算了一笔账,惊叹一顿螃蟹宴花费二十多两银子,一顿饭钱够庄家人过一年的,但是刘姥姥可能不知道,不算人工和艺术价值,这一幅画仅里面一种颜料的价格就远超一顿蟹宴一年饭钱,不动声色地展现了王侯贵族的奢华。

  这幅工笔重彩画透露出的第二个特别重要的信息是深化人物性格和形象。这幅画的构成,某些人物的衣服、枫叶、栏楯、寺观用“箭头朱”来画。

  

  

  

  

  

  

  

  所以,曹雪芹追求的工笔重彩审美,并不简单停留在对物象的精细描摹上,通过工笔重彩,或是展现贵族风华生活,深入刻画人物性格。或是含有拟人特征,达到“艳而不厌、繁而不烦”之境界。

二、感喟写意:黑白水墨里的胸中块垒



  

  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这15 幅画可以分为两类:状人类、状物类。状人类全都是以美人表现,被饿狼所啖的迎春,掩面啼泣的探春,独坐看经的惜春,凤冠霞帔的李纨,悬梁自尽的秦可卿,荒村纺织的巧姐。状物类则分为器物——玉带、金簪、弓、美玉、破席;植物——枯木、香橼、枯莲败藕、鲜花;动物——雌凤、饿狼;自然气象——飞云、逝水、乌云浊雾、冰山。

  

  

  

  

  

  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这15 幅画状人类6幅、状物类9 幅,状物类画作在比例上高于状人类画作。与之相似,《种芹人曹霑画册》也分为状人类、状物类两种。8 幅画中,状人类1 幅,即《渔翁》;状物类7 幅,包含了植物的芜菁、芋艿、残荷、茄子、秋海棠、东陵瓜、灵芝和自然物象的峭石。状物类画作在比例上也是高于状人类画作。曹雪芹之绘画图册《种芹人曹霑画册》与其文学创作《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画册和有多重相似点:以黑白出之,一图一诗诗图相配,状人类和状物类相结合,深含寓意。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图册所绘“香菱”是莲枯藕败,因“香菱”本名“英莲”,但相继遇到拐子拐卖和金桂摧残,最终“枯败”。《种芹人曹霑画册》这幅《残荷》上,歇尊者题诗为“红衣落尽渚莲愁”,该诗为唐代诗人赵嘏所作,赵嘏也有美姬为浙帅所夺,赵嘏怏怏作一诗,中有“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之句,浙帅不自安,遣人将美姬送归于嘏。

  

  

  

  

  绘画中的色彩往往传达出画家的某种心理,显例之一就是毕加索的蓝色自画像和他的玫瑰时代的带烟斗的男孩,出自同一画家之手,但冷暖色调差异极大,间接反映了画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状态。与《金陵十二钗》图册用色相类似,《种芹人曹霑画册》也杳然不见朱砂、石青、石绿、青金那些可历千年而不变的鲜明而贵重的颜色,而是淡雅的黑白水墨两色,这不仅仅是因为“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再也用不起那些昂贵的颜料,也蕴含了他对时下所体认而在少年时所预见的“未来”,“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种芹人曹霑画册》应该也是曹雪芹寒凉备尝之后“绘事后素”的阅世感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