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孟姜女形象的要素合成与名称转换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学术 热度: 16724
肖波

  (武汉大学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2)

  在“孟姜女哭长城”这一经典传说中,主角和焦点是孟姜女,其光芒远盖夫君。孟姜女这个名字,经过历史的淘漉和民众的传播而家喻户晓。探究这一名字的来源,会发现她是由几个关键要素合成的,其相关的名称,有“姜女”“孟姜”“杞梁妻”等,每一个名称背后,都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因缘与地域特征:“姜女”为齐国宗室美女的通名,“孟姜”是姜姓长女的通名,“杞梁妻”是齐国无名女子,以知礼、善哭而著称。姜女、孟姜的文化基因与杞梁妻的传奇故事深度融合,通名与私名暗地转换,成就了孟姜女这一著名的女性形象。

一、姜女:青铜时代的柔美亮色

姜姓之女通称姜女。姜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炎帝神农氏,因炎帝生活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一带,故以姜为姓。《说文解字》:“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姜既是一条古老河流的名字,也是炎帝神农的居住地和姓氏。

  

  

  

  

  

二、孟姜:主祠不嫁的姜氏长女



  

  

  

  

  

三、杞梁妻:明礼善哭的传奇齐女

孟姜女故事的另一条主线,是关于另一位齐国女子杞梁妻的记载。杞梁是齐庄公时的一位将军,公元前549 年,在攻打莒国的战斗中牺牲。齐国军队回国时,杞梁的妻子出现在城外:

  

  

  

  

  

  接下来,进一步的追问就来了:杞梁妻为什么如此哀伤地哭?她是怎么哭的?这般空前绝后的哭会有什么效果?她的下落如何?西汉中期的刘向《列女传》卷四《贞顺传·齐杞梁妻》讲述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故事:

  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庄公归,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杞梁妻曰:“令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于是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

  杞梁之妻无子,内外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君子谓杞梁之妻贞而知礼。诗云:“我心伤悲,聊与子同归。”

  这段文字可作为对各种疑问的解答:一、杞梁妻悲哭之原因,不仅仅因为夫君战死,还因为“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她没有了亲人,没有了人生的依靠,既悲丈夫之死,更悲自身之孤苦无依、前路艰辛。二、哭之情状,她伏在丈夫的尸体上,在城下哭了整整十天。三、哭之效果,许多人从旁边经过,都非常同情、感动,无不为之落泪,十天后,城为之崩。四、杞梁妻之下落,她安葬完丈夫,投淄水自尽。刘向还在故事的结尾作了一首简短的颂:“杞梁战死,其妻收丧。齐庄道吊,避不敢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这一故事比较合理地扩充了原本寥寥数语的杞梁妻故事,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和传播。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出现了崩城情节,将杞梁妻故事的重心,由知礼、悲哭转变为崩城,为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的形成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撑。

  崩城的原因和具体地点,后人争议甚多,但是这一情节后来被普遍接受,成为最震撼人心的故事高潮,大大拓展了故事的传播空间与细节弹性。至此,人物、情节、环境等几个核心的故事要素已经齐备,到了唐朝,孟姜与杞梁妻合二为一,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正式拉开大幕。

四、孟姜女:置换成私名的通名

杞梁妻的故事感人至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奇的人们很可能会问:杞梁妻叫什么名字?她和杞梁是怎么认识的?《琱玉集》卷十二“杞良妻泣崩城”条引唐人《同贤记》,以崩城为核心情节,展开了新的想象和诠释:

  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役逃走,因入孟起后园树上,起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良曰:“娘子生于长者,处在深宫,容貌艳丽,焉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君勿辞!”遂以状陈父,而父许之。夫妇礼毕,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杀之,并筑城内。起不知死,遣仆欲往代之;闻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号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孰是。仲姿乃刺指血以滴白骨,云:“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沥血,果至良骸,血径流入。使得归葬之也。

  这则记载是孟姜女哭长城传说比较完整的雏形,后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加工,流传至今。传说的基本情节在这儿得以确立:男子逃役——窥浴成亲——筑城身亡——女子寻夫——哭崩城墙——滴血认亲。通篇围绕着“崩城”这个中心,开始是男子筑城,便点出了“城”的存在;不堪劳苦而逃役,才有机会见到女主角;成亲不久即被抓走,重去筑城;男子身亡,被筑于城中;女子寻夫到城下;哭城而崩,终于找到男子。这样一个故事,既对崩城作了比较合乎情理的解释,又将男女主角的故事串联起来,符合受众的心理期待。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男女主角的名字都具体化了:男主角不是杞梁,而是读音相同的杞良;女主角不再是无名的“杞梁妻”,而是叫做“孟仲姿”,她不是没有父母的孤女,其父名叫孟起,家境甚好,有园有池。

  

  

  

  

  

  清代以来,虽有学者怀疑孟姜女故事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但民间关于孟姜女的传说仍不断延续,细节更加丰富,地域更加广泛,影响不断扩大,终至家喻户晓。

  “孟姜女”这个女主角的名字,是“孟姜”“姜女”的名字与杞梁妻故事的合成。作为周朝齐国的宗室之女,“姜女”是历史舞台上一道高贵美丽而妖娆动人的风景,她们常常吸引着中原诸侯的目光,左右着多个国家的政局。作为姜女家族的大小姐,“孟姜”是美女中的贤者,是让百姓景仰的有德者;也是主掌家祠的“巫儿”,是齐国贵族精神寄托的载体。二者合一即为“孟姜女”,是青铜时代齐国美女的通名,高贵、美貌、贤德,是诸多王公贵族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的佳偶。作为齐国武士的妻子,“杞梁妻”是一个独特的典型,面对死去的丈夫,她表现出超人的冷静、知礼。她的悲哭改变了一地的风俗,她的哀痛撼动了一座城池,更坍塌了一片长城,她是齐国女子的传奇代表。可惜的是,杞梁妻是一个依附于丈夫的称呼,没有自己的名字。

  在民间,杞梁妻的故事越传越神,人们敬仰其贞烈,同情其悲苦,为之立祠建庙,并把齐国女子最著名的通名给予她。从此,“孟姜女”成为“杞梁妻”的私名,兼具二者的优点与特点,不仅美丽高贵妖娆动人,更知礼守节感天动地,成为民间传说中独树一帜的女主角。通名与私名的暗地转换,成就了孟姜女这位著名女子,增强了故事的传播效果,也为后来哭长城故事的演进埋下了伏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