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的姥姥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文学 热度: 14274
薛 燕

  五十年前,鲁北平原一个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深夜,乡下的姥姥做了一个梦:梦见屋梁上卧着一条黄色花纹的小白蛇,七寸处戴一个阳绿色玉佩。

  姥姥醒来,嘀咕道:宜林娘生了,是个闺女。

  天亮,姥姥就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我夜里出生了。

  姥姥说,就叫小玉吧。于是,我有了乳名:小玉。从此,我也成了姥姥心头的宝。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冰清玉洁、琼雕玉琢的世界。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姥姥担心我受委屈,每年冬天都会到我家过冬。那是我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那时,交通不发达,从商河出发,坐长途汽车到德州,乘轮渡过黄河,再坐汽车到淄博,然后换乘公交车到昆仑。姥姥身材瘦弱矮小,缠着小脚,来一趟极不方便。

  姥姥到达的这天,我和哥哥早早地跑到孝妇河对面的车站等候。姥姥脸色苍白,花白的发髻上戴着一顶黑色丝绒帽子,帽子前额处点缀一颗深绿色琉璃珠。穿着手工缝制的蓝色粗布大襟上衣,黑色抿(方言读mian,往一边倒掖。)腰裤,宽裆裹腿,脚上是一双黑色尖脚手工布鞋。在人群中很是与众不同,我老远就能认出她。

  姥姥身上永远有一股黄河边上的沙土味道,我喜欢这种味儿。很多年后,每每闻到,总会想起姥姥。

  洗去一身灰尘,对镜挽起发髻,顾不上歇息,姥姥忙着把带来的红枣、醉枣、烧饼等家乡特产,分发给四邻品尝。

  邻居们听说姥姥来了,也纷纷登门探望。因为姥姥的缘故,我家成了大人、孩子喜欢聚集的地方,欢声笑语不断,家里变得异常温暖、热闹。

  姥姥性情温和,乡音温婉,语速稍缓,话也不多,多数时候都是面带微笑听邻居们对话。这段时间,父母也变得温和了许多,极少吵架。

  故乡商河盛产棉花。每年秋收时,姥姥都会把上好的棉花留下来,自己纺线,染色,再起早贪黑织布,入冬前带到淄博。

  天气晴朗的日子,姥姥坐在床前,借着日光,眯缝着昏花的双眼,给我做棉袄、棉裤。再用下脚料给我做一双棉鞋和棉手套。每年冬天,我从头到脚被姥姥打扮得像个年画娃娃,笨拙得像一只小狗熊。

  飘雪的日子,姥姥看着我在雪地里撒欢,在冰上溜滑,苍白的脸上浮现出熟悉的笑容。临近饭点,就会听到姥姥温柔地呼唤:“小玉,回家吃饭啦。”

  因为姥姥的棉衣,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如春。大雪纷飞的日子成了我的节日。

  成年后,每每想起那温暖、幸福的感觉,常常会莫名流泪。

  姥姥有眼疾,视线不好,眼睛有点塌陷,眼睫毛倒长。做针线时,我便安静地趴在她身边,给她穿针线。我很小就学会了用镊子给姥姥拔倒长的眼睫毛,姥姥总夸我心灵手巧,拔得最干净,将来可以当一名外科医生。

  开春,姥姥要回乡下。我哭着拽着姥姥的衣襟,不让走。无奈,姥姥只好把我也带回乡下。

  鲁北平原的天空高远、湛蓝,像洗过一般。洁白的云朵,像棉花一般厚实,低悬在空中,特别水润,似乎能攥出水来。我常担心什么时候大堆大堆的云彩会掉下来。

  土坯垒成的院墙上挂着镰刀和竹篮,褐色粗壮的老枣树,挂满碧绿如玉的小枣,闪着诱人的光芒,小山羊咩咩的叫声不时从墙角下的羊圈里传出来……

  这些都让我这个久居山城的孩子感到惊喜、新鲜。

  清晨,寂静、广袤的鲁北大平原散发着泥土混着青草野花的香味,大自然独特的味道,再高明的调香师也无法复制。我挎着竹篮,拿着镰刀,在姥姥的引领下,割回鲜嫩的青草,撒在羊圈里。看着小山羊津津有味地咀嚼,我的嘴也不由跟着嚅动。

  每每此时,姥姥则抚摩着我的发辫,用昏花的老眼,望着远处空旷、寂寥的天空发出一声轻长的叹息。

  夜晚,当弯弯的月亮升上深蓝色的天空,忙碌了一天的姥姥便在院中的纺车前坐定,开始了她一天中的又一项新的工作。

  鲁北平原的夏夜,星星格外明亮,萤火虫时常在眼前出没。姥姥常常停下手中的纺车,目光久久地追随那飞逝的萤光,发出一声轻长的叹息。

  有时,姥姥边纺线边轻声慢语地教我认星星、辨方向,给我讲牛郎织女、月宫嫦娥、白蛇许仙……我常常是在那些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和姥姥的叹息声中慢慢睡去。姥姥的故事里总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给了我做人的教诲、文学的启蒙。

  童年里,我听惯了姥姥的叹息。

  姥姥1914年农历二月二十一出生,姓李,没有官名,人称张李氏。

  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姥姥怀里听故事,我问姥姥的乳名,姥姥趴在我耳朵上悄悄告诉我也叫小玉。

  姥姥年轻时是一个美丽的女人,身材单薄瘦弱,皮肤白净,五官端正,慈善精致,言语温婉,很有江南美女的韵味。

  其实,姥姥是姥爷的第二任妻子。她21岁时嫁给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姥爷。姥姥对姥爷一见倾心,暗自欣喜,上天厚爱,让自己遇见如意郎君。却不成想,苦难坎坷的人生从此开始。

  姥爷原名张永圣,后改名张永盛。1918年出生于商河县城关镇马官寨村。祖上三代单传,到姥爷这辈,依旧人丁单薄,只姐弟二人。姥爷的爷爷、父亲勤劳持家,善于经营,置下良田三十亩,大宅院两套,家境还算富裕。

  姥爷自幼聪慧好学,接受了正宗传统的私塾教育。十几岁时就以饱读诗书、英俊潇洒闻名乡里。姥爷书法一流,每逢过年,来求春联的村民络绎不绝。姥爷生性豪放,喜好交友,四处游学,无心料理家业。老姥爷以勤俭持家,会过日子而闻名乡里,对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很是无奈,家里大小事只好依靠女儿帮衬。

  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躲避战乱,老姥爷深夜一人在院子里挖地三尺,把积攒的钱财埋藏了起来。土匪刘黑七的队伍路过马官寨村时,土匪几个头目住进了老姥爷家里,老姥爷带领全家躲进了地道。黎明时分,老姥爷惦记着自己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财产,悄悄爬出地道,从墙外探头观察,想看看土匪是否已离开,被站岗的土匪发现,一枪毙命。时年47岁。随着老姥爷的去世,埋在院子里的钱财也下落不明。

  老姥姥把在外游学的姥爷追回家,逼他娶妻,传承家业,延续香火。母命难违,姥爷十五岁被迫娶亲,媳妇是五里庙富户王家的女儿。王家女儿美丽温婉、知书明礼,深得一家人喜爱,姥爷也渐渐对她有了好感。可惜王家女儿命短,婚后一年便生病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姥爷十七岁那年,又娶了三里河富户李家的小女儿,也就是我的姥姥张李氏。

  姥姥虽然是富家小姐,但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把家里家外打点得井井有条。长工们都喜欢这个没有小姐架子的女主人,姥爷也得以继续过他的逍遥生活。姥姥肚子争气,婚后不久,大舅、母亲和小舅相继出生。姥姥因此越发忙碌,姥爷依旧当他的甩手掌柜,家里家外全交她一人操持。

  姥爷很早就接触马列主义,读过《共产党宣言》,信仰共产主义。抗日战争时期就从事地下工作,1945年正式加入共产党。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侵华日军两次派飞机轰炸商河城,炸死10多人,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商河人民的反日情绪。11月27日,日本侵略军约300人由惠民沿惠商公路进犯商河县,国民政府县长石毓松及其所属弃城南逃。商河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誓与家乡共存亡,战斗打得异常艰难和惨烈。据记载,商河军民先后与日伪军作战100多次,牺牲427人。

  姥爷瞒着姥姥卖了二十亩地捐给商河的抗日游击队。姥姥领着长工去地里干活,看到别人在自己地里收庄稼,才知道真相。回到家中,一向温柔的姥姥第一次冲着姥爷发了脾气,姥爷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劝姥姥看淡财产,都是身外之物,在这乱世财产都是负担。

  解放前夕,姥爷在外应酬交际,不断卖地,甚至卖了一套老宅,家里仅剩了几亩薄田。姥姥含着眼泪把家里的长工都遣散,大骂姥爷败家子,对不起祖宗。当时,姥爷在外到底干什么,家里人,包括姥姥都不知底细,都认为他在外面不学好,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姥姥追问卖房、卖地的钱做了什么?姥爷并不多解释,只是温和地劝姥姥:乱世留下财产是拖累,搞不好会带来灾难。姥爷说自己的父亲就是守财送了命,不值得。姥姥问他,是否在外纳妾了?姥爷安慰她,不要胡思乱想。

  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后,济阳、德平等几个县伪军集中到商河,约1万余人。他们筑城设险,储备给养,负隅顽抗,成为鲁北最大、最后的反动堡垒。

  母亲回忆说,解放商河战役前,整个商河形势严峻,姥爷有时候长袍马褂一派斯文打扮,坐着马车回家,有时候又粗布短衣,头戴毡帽,半夜三更悄悄翻墙回家,有时候又连续外出许多日不见人影,神神秘秘的。

  8月,姥爷参军编入县大队,任文书。按照上级布置,由军分区和县区武装包围商河城,并组织周围数万民兵、民工在城四周挖了一条深、宽均丈余的深壕,以阻止敌人突围。

  9月,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率主力到商河,在劝降无果的情况下发起进攻,激战三天,于9月26日全歼敌人,商河彻底解放。

  母亲说,正当全县欢庆胜利时,消失了许久的姥爷穿着军装回家了。穿上军装的姥爷英俊潇洒、神采飞扬。此时,姥姥像不认识自己的丈夫似的,惊讶得说不出话,怀中的小舅舅,也吓得嗷嗷大哭。

  姥爷是回来告别的。他马上要带区支队参加新四军,整编到三野四纵六十八师二零四团,准备南下,参加渡江战役。

  至此,姥姥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原来是地下党,为闹革命变卖家产,为解放商河,差点搭上性命。

  姥姥含泪连夜给姥爷做棉衣。天刚蒙蒙亮,姥爷告别家人,去县城集合。送姥爷出门后,姥姥又担心冬季来临,南方湿冷,急忙找出棉花,拿出自己织下的老粗布,给姥爷做了一床棉被,仔细包裹好,抱在怀中,一路小跑往县城赶。可姥姥裹缠的小脚颤颤悠悠实在跑不快,等她赶到县城,部队已经走远了。姥姥望着部队远去的方向,一动不动,久久不肯回家……

  姥爷走后,刚开始还有书信来,渡江战役开始,就断了音信。姥姥在家里焦急万分,四处打听战事。商河地处鲁北农村,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姥姥除了着急、担心,还要下地干活,照料孩子们,日子过得非常煎熬。

  1949年5月,上海解放。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同参军南下的战友,牺牲的,家属拿到了县民政局颁发的烈士证。活着的,也陆续回家探亲。只有姥爷杳无音信,生死不明。姥姥焦急得快崩溃了。

  大舅的干爹宋宝生可怜一家孤儿寡母,自告奋勇去上海打探消息。姥姥卖了自己的陪嫁首饰外加两亩地,换来盘缠,拜托宋宝生去上海寻找杳无音信的丈夫。

  宋宝生到了上海,几经周折找到姥爷的好朋友李文轩、张永祥,李文轩帮忙找到姥爷所在部队,才知道姥爷参加完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后,所在团队奉命保护电厂。5月的一天夜晚,执勤时,遭到国民党特务袭击,姥爷不幸中弹身亡,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享年31岁。

  李文轩说,在渡江战役的战船上,他曾看见过另一艘船上的姥爷,两人远远地挥手作别。本以为进城后,还会有机会见面。没想到,江上匆匆一见,竟是最后一面!挥手一别,竟是永别!

  李文轩和姥爷是多年出生入死、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姥爷的牺牲,让他悲痛万分。宋宝生回来,感叹说,李文轩、张永盛、张永祥知书达礼、一表人才,都是做大事的人,都不是凡人。

  宋宝生从上海部队带回了姥爷的烈士证,还有一张部队开具的证明,让姥姥去县民政局领一千斤小米。因为烈士证上的名字写成了张永胜,而档案上是张永盛,一字之差,民政局工作人员说什么也不发放小米。后来幸亏张永祥从部队回家探亲,闻听此事,去县里做了证明和担保,姥姥才领到了一千斤小米。

  35岁的姥姥成了寡妇,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无人的夜里,姥姥燃起火盆,把姥爷所有的遗物全都扔进火堆,无一遗留。此后,姥姥就绾起发髻,褪去首饰,素衣布衫,为姥爷守着张家。从此,爱美的姥姥再没有穿过鲜艳的衣裳。

  新寡的姥姥,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用羸弱的双肩顽强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姥姥娘家生活富足,她又是最小的女儿,出嫁前从未吃过苦,受过磨难。此时,却用那双曾令同龄人羡慕的小脚颤颤地忙于棉田里、枣树下、厨灶前。用这双小脚,步行六十多里路,拿自己的陪嫁首饰玉镯、玉簪去换取用以填饱肚皮的地瓜干、高粱面,来供两个舅舅读书。

  姥姥依旧是那么沉默寡言,从未在外人面前流泪、哀怨,但却患了严重的眼疾。医生说是过度伤心流泪造成的。谁知道姥姥度过了多少个孤苦无助的不眠之夜啊!

  在我的记忆里,家里从来没有过关于姥爷的任何物什,姥姥也从不提及姥爷。

  “姥姥,姥爷是战斗英雄吗?”

  上小学时,一次为了写作文,我缠着姥姥追问姥爷的事情,姥姥脸色惨白,僵硬地坐在床前,一言不发,像一尊石雕。我吓得不敢再问,但却不明白姥姥为什么一改往日的温和?长大了才体会到,姥爷是姥姥心底难以愈合的伤口。那一声声轻柔的叹息,凝结了多少难言的悲哀和对人生的无奈。

  2000年,姥姥中风,我回到离别多年的故乡去探望。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姥姥。

  “你是谁啊?”

  “天冷了,多穿点衣服……”

  年过八旬的姥姥已全没有了往昔的整洁、利索,和以前相比,显得更加消瘦、虚弱。

  姥姥双目深陷,面色蜡黄,但依然带着我所熟悉的温和微笑,盘腿坐在炕上,却已言语不清,失去记忆,认不出我是谁了,忘记了我是她最疼爱的外孙女。然而她还在关心着我的冷暖。偷偷抹去盈满眼眶的泪水,转身出了屋门。

  那年,天气特别冷,春天来得特别晚。春节刚过,大雪纷飞中,姥姥安详辞世,享年88岁。全村人都来吊唁,怀念姥姥生前对他们的照抚,都说她是菩萨心肠。

  姥姥在村里威信很高。谁家有困难,姥姥第一时间去安慰,尽己所能去帮忙;谁家出现婆媳矛盾,姥姥出面说和,肯定能圆满解决;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她去坐席陪客。因为经常参加宴请,姥姥酒量渐长,平日里能喝二两白酒。

  亲人们都在追忆她苦难、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一生。用羸弱的双肩、用一生的坚守,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把三个子女教养成人。大舅、小舅是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中专生,母亲成了一名矿山的技术工人。姥姥膝下儿孙众多,四世同堂,重孙媳妇已经怀孕五个月。还差几个月就五世同堂,可姥姥终究没有等到。

  出殡那天,空中飘着雪花,花圈排满姥姥生前的老屋和小院,送行的队伍挤满村庄唯一的大街……

  老人生前最疼爱的人是我,牵挂我冷暖,担心我身体,关心我家庭,生怕我受半点委屈。

  1998年,八十多岁高龄的姥姥已经行动不便,视线模糊,需要人照料。我怀孕,因为身体虚弱,又是大龄产妇,孕期很是辛苦。姥姥担心我和孩子的健康,托人捎来棉花,嘱咐老妈给孩子做几床小被褥,说自家产的棉花柔软保暖。

  女儿出生时值初夏。小小的,不足六斤。老妈把早就准备好的绣着牡丹花的大红色兜肚给她系上,瞬间变成了粉嘟嘟的人参娃娃。

  从此,我在世间多了一份牵挂。

  姥姥将自己的乳名传给了我,我知道那是一份挚爱,更是一份寄托。如今女儿又成为我生命的延续和寄托,自然是我手心里的宝。我给女儿取乳名“宝宝”,寄寓着加倍的爱。

  姥姥得知我生了女儿,非常开心,高兴地说:“闺女好,闺女是娘的小棉袄。想不到,我还能活着看到我的玉儿当妈妈,又给我一个小玉。”

  姥姥是我做人的楷模,我要做一名和姥姥一样善良、温柔的母亲,用爱和耐心引导女儿成长。

  从女儿懂事起,我就经常给女儿讲姥姥的故事和经历,女儿每每都会感动得眼泪婆娑。

  或许真是缘分天定,世间万物皆有性灵。冥冥中,人与人、人与玉相遇就是一种机缘巧合。比如我和姥姥,这一世有缘成为亲人是定数,也是我的福报。姥姥教会我分享和奉献,留给我伴随终生的美好记忆,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