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蒙山秋夜的守望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文学 热度: 17002
管 斌

  在蒙山之麓,在一个朋友的小院落里。

  堂屋门前的月季花开得红艳艳的,院中青石的桌上,摆放着茶具,淡淡的茶香,飘在秋夜里。

  没有月亮,满天的星星在头顶,仿佛一伸手,就可摘下一颗星,放在石桌上,以作照明。

  不远处小河里的流水声,叮咚作响。

  草丛中,时有虫鸣声传出。

  朋友如数家珍,介绍着风物,问我愿意看哪里,“平邑可看的地方很多,得多住几天!”

  老莱子“耕于蒙山之阳”,做了“东蒙客”,咱去寻寻隐士的足迹?

  鬼谷子在蒙山修炼,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是他的徒弟,去探探鬼谷子洞?

  蒙山在山东是排名第二的高山,海拔1156米,咱去登主峰龟蒙顶?

  咱去看看九间棚风景区,那里是红色教育基地?

  还有自然博物馆,里面很多化石很震撼,看吧?

  “哪里也不去,就在您这看星星!”

  星星闪着明白,峰峦揣着朦胧,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这里多好!”

  “天上星,亮晶晶,多住几晚上,任您看。”

  一

  朋友又换了壶茶:“我弟弟在蒙山里,在庵子那地方种了茶,海拔近800米,烟雾缭绕的,跟仙境样。这茶,好喝!”

  他走进厨房,不一会,变魔术似的,就端出了小菜。

  黄花菜。

  这里悬崖的缝隙里,喜欢长出好看的黄花。我这黄花是从挂心橛子的峭壁上采的,那山峰海拔1000多米。您要看星星,这菜也叫七星菜。还有个名忘忧草,不知吃了能忘忧吧。

  辣椒炒笨蛋。

  “这蒙山真是无奇不有,还有能吃的笨蛋?”

  “在山上散养的笨鸡下的蛋,简称笨蛋。”

  “我再给您个惊喜……”说着,他从橱子里边找出了曾子圣酒,“存放20多年了!”这种包装世面上已经没有,我确实很惊喜。

  平邑是宗圣曾子的故里。当年平邑酒厂,发不出工资,我策划了这个产品,使企业焕发生机。我找画家李兆虬设计了盒子,曾子圣酒这几个字也是他写的。

  曾子圣酒供不应求的时候,厂长问我:“这酒受欢迎,怎样畅销不衰,长长久久?”

  “诚则久,信则长!对消费者不诚,产品提升跟不上,失去信任,就丢市场。”

  “参也鲁!”

  这是孔子对曾子的评价。在老师的眼里,曾参是质朴、诚实的人。

  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

  曾子的妻子赶集去,儿子哭泣着,要跟着去。

  “你回去,好孩子!”妻子哄着,“娘回来,杀猪,弄好吃的。”

  妻子去集上回来,看到曾子要杀猪,“你可别杀!”妻子急忙阻止,“只不过给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一脸严肃:“不能给孩子开这个玩笑。孩子年幼无知,正是向父母学习,听父母教导的时候。您现在欺骗他,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不能这么教育孩子!”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给孩子煮肉吃。

  诚哉,曾子!

  这就是平邑人!

  这样的曾子还怕自己不诚,“吾日三省吾身”中,有两“省”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时时反省自己的忠诚啊!

  曾子的《大学》中有这样的句子:“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王阳明认为诚为《大学》之根本。

  这王阳明对诚也情有独钟。

  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林典卿要离京回老家。用现在的话说,林氏是王阳明的粉丝,以前听过阳明子讲“立诚”,那年月没高铁、没飞机,这一别,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得讨教点通天地古今、终生受益的奥旨。

  不料,王阳明一字一顿,只说了两字:“立诚”!

  林典卿瞪大了眼睛,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就这个!

  王阳明的眼睛直视着林氏,那坚定的眼光,闪出不容置疑——就是这个!

  不甘心的林典卿,还是禁不住地问。以天地之大、星辰之丽、日月之明、四时之行,引类而言,不可穷尽;人物之富、草木之蕃、禽兽之群、华夏之辨,引类而言,亦不可穷尽;古之学者殚精竭智,尚莫能究其端绪,靡昼夜,极年岁,犹不能竟其说……

  就这“立诚”二字,怎么能尽其窾要呢?

  王阳明掷地有声:“立诚尽之矣!”

  朋友又换了壶茶,摸起瓢,舀一旁缸里的水。

  明净的夜空映在水缸里,星星在水中闪耀。

  “小心点,别把星星舀到水壶里!”

  星,各循其轨,各守其时。星星“明明德”,星星遵其道。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斯言善哉!

  “勾勾喽,喔……”

  鸡叫头遍了。这诚也是鸡之道。守夜不失时,按点打鸣,是信德。

  二

  天上的星星,很精神。

  我俩也星光般的精神着,好茶,好酒,好友,话自然就像小河里的流水“哗啦啦”地淌起来。

  朋友喝酒上脸,用双手搓了把红了的脸,点上烟吸着,讲起了民间故事。

  从前,这山上住着个采药的老人,还有个童子。

  老人出去采药,就到远处的林里,就到高处的山里。童子抓着柴门,看着老人走远,走到云里,走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一天,来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子,找童子玩。

  娃子戴了个红兜兜,长着圆脸,很是可爱。

  他说自己的家在后山。两个孩子玩捉迷藏,玩剪子包袱锤……玩得很欢。每到下午,他总是赶在老人回来前走。

  娃子一再嘱咐:“不能给老人说,说了他告诉我家的大人,家里不放心,就不让来玩了!”

  娃子伸出小手,两个孩子“拉勾”:“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说……”

  这寂寞、孤单的“留守儿童”,有了伙伴来玩,脸上都闪着快乐之光。

  采药老人,看到家里的乱,就判断有人来过,就问童子。童子一开始不说,但经不住老人审问,就说了实话。

  老人心花怒放:传说蒙山上,有参娃子,这就是啊。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老人准备了一团红线,一头穿上针。告诉孩子,那娃子再来时,你偷偷把针别到他的红兜兜上。

  孩子不知道这什么用意,只是听大人的话,就这么办了。

  老人顺着红线,找到了一个幽静处,挖了出来。

  躲着孩子洗干净,悄悄放到锅里,加上水泡着,盖上锅盖,压上一块石头。他明知道孩子掀不动,但还是大着声音对童子说:“不准掀锅盖!”

  老人急匆匆往山下赶,要喊一位老友来共享。

  吓傻了的参娃子,听到老人出了门,才缓过神来,哭喊着:“你说话不算数,你骗人,快放我出去……”

  童子憋得脸通红,就是搬不动压锅盖的大石头。

  “快啊,快啊,老人回来,我就没命啦,都是你说话不算数惹的祸,小骗子!”

  童子急中生智,抱了块小石头,放大石头旁,摸了根棍子,垫着小石头,插到大石头下,用杠杆原理,一点点地撬动……

  获救的参娃子,惊慌地跑回去,告诉了参王。参王知道大事不妙,紧急率领参子参孙大逃亡,都上东北去了。从此蒙山没人参。

  三

  夜里,昂首观天,

  满天的星星为何闪烁?

  夜空这棵大树,

  挂满了放光的守诚香果。

  蒙山,常有一些大学的教授带着学生来写生。我的朋友认识了画家,就跟着学。不仅学画,文史哲的书也看了一些,就变化气质,多了些雅气。

  今夜星光灿烂,蒙山一派静好!

  我们谈天说地,讲古论今。

  平邑山,平邑水,平邑人……

  “观看画室的时候,看到的那幅画左宝贵的人物画,线条很好!”

  “是位画家朋友画了送给我的,左宝贵是平邑人。”

  平邑县地方镇有左宝贵衣冠冢,墓表前面刻有兵部侍郎杨颐的挽联:“孤军支拄穷边,伤哉为国捐躯,万里未能收战骨;几辈逍遥海上,恨不藁街悬首,九原何以谢忠魂。”墓表背面为内阁大学士礼部左侍郎尚贤的挽联:“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雎阳古之伟丈夫。”

  左宝贵(公元1837年-1894年),清末著名爱国将领,字冠廷,回族。官至记名提督,广东高州镇总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奉命率部驻守朝鲜平壤,在玄武门战斗中壮烈殉国。1895年,清廷拨款在其故里修建衣冠冢,坟中埋入马童石玉林抱回的左宝贵生前穿过的一只靴子。从此,石玉林与墓相伴,他愿终生守护。

  左宝贵牺牲时,石玉林只有17岁。止不住的泪水,伤不完的悲,那真是:“悲”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石玉林在天津从军,跟随左宝贵。他见证了左宝贵的治军严谨、英勇善战;他见证了左宝贵驻军一处,就兴利一方,设义学,置赈灾粥厂、栖流所、育婴堂等,大办慈善;他见证了左宝贵多次为故里捐资建桥、办学、整修清真寺。他更深切感受了左宝贵对他的关心爱护。他对左宝贵敬仰如山,他对左宝贵说过“愿意一辈子追随”。

  清风,明月,孤坟,一个守墓人。

  霹雳,暴雨,孤坟,一个守墓人。

  吟蛩,衰草,孤坟,一个守墓人。

  寒鸦,大雪,孤坟,一个守墓人。

  春夏秋冬四时更替,岁岁年年岁月更替,不更替的,一直不更替的——一个守墓人!

  石玉林,不辞长做平邑人!

  寒冬,刮大风的晚上,石玉林抱着成捆的秫秸,往坟边上挡一挡:“大人,天冷啊!”

  这里是梨乡,梨花一开,山峪如雪似银,石玉林将梨花撒满坟头:“大人,春天啦!”

  抗日战争胜利了,坟前供上菜,点上香,放上一挂炮仗,石玉林磕上三个头:“大人,日本鬼子投降了!”

  抗美援朝胜利了,坟前供上菜,点上香,放上一挂炮仗,石玉林磕上三个头:“大人,把美国打败了!”

  说媒的找来了,要给石玉林介绍媳妇:“该有个家了,在这里成什么样子!”他拒绝了,他一一拒绝了。他不想分身,他不愿分心,他这辈子不娶,全身心守墓。

  慢慢地,石玉林老了。孤坟,老人,荒郊野外。风烛残年的石玉林,气喘吁吁,擦着碑上尘土的手,满是老年斑。

  195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已经两天没东西吃的石玉林,颤抖着跪到左宝贵坟前,深深地弯下腰,用微弱的声音,吃力地说着:“大人,我去给您牵马了……”这是他守望的绝唱。石玉林享年82岁,守墓64年,终身未娶。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动人的守望。“航空报国英模”、沈飞总经理罗阳为航母累倒。他的灵车晚上要回来,员工早就在寒冷中等待在厂区,排成长长的队,悲天恸地守望,一任寒风袭。罗总回来了,他经过的试飞跑道太暗,1000多辆车开来了,都是员工自己的车,都打开车灯,这哪是灯光!这是灵光——灵魂深处闪现的感动之光;这是聚光——聚集大众心力之光;这是在回家的路上,全世界最密集的“路灯”,最亮的强光。罗总走好——道路是光明的!

  文明是只太阳鸟,只有舞动创新和坚守的双翼,才能永续飞翔,才能恒放光芒,舍其一,则折其翼,人类只能听到鸟之悲鸣。我们这个民族5000多年的持续灿烂,要歌唱广大的创新者,要感恩无数的坚守者。

  四

  我们在蒙山望星空。

  一颗,两颗,三颗……人,哪能数得清星星!

  无量无边,这天空无边,这星星无量。

  灯泡用久了,得擦拭才亮;这星星也常擦拭尘埃吗?要不,哪来这么星光莹净?

  每个星都有颗心吗?都做“致良知”的修持,“此心光明”,星就放光了吗?

  人们常说,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每颗星,光亮有大小,诚心闪光,就有了星光满天;每个人,能力有大小,诚意出力,就有了力量无限。诚心诚意,就好!

  平邑人,不论在本地,还是走四方,有诚在心,都能像星星样闪亮。其实何止平邑人,天下人亦复如是!

  五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看今夜天空多么清丽,大地多么宁静!”

  “我得一呢?”朋友问。

  “您得一以灵!”

  “哈哈,我连画画都不灵,您看我还能画成吗?”

  “心诚则灵!您名叫希成,《中庸》上有句话‘诚者,自成’,这是需要记住的。诚者,成也,诚则成,不诚则不成!程颐说过:‘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大老远的,您来一趟山里不易,进屋给我写幅字吧。”

  “秋夜一壶酒,蒙山万世情。那就写吧!”

  铺开四尺整张的宣纸,写了荀子的“诚信如神”。

  “不光个人要诚信,这世界大同,最需要的就是诚信,还是王阳明那句话‘立诚尽之矣’!”

  今夜,茶香,酒香,墨香,仿佛连柔和的星光都透着馨香……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