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共读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书城 热度: 18659
长安

  孩子越长越大,童书也越积越多,次子小学一毕业就处理掉了一大批。不过,总有那么一些舍不得的,也总觉得应该留下点什么,于是试着写下这篇札记。边读边写,仿佛又回到了亲子共读的金色长河,亦仿佛重温了一遍童年。

  鼠目有情,鼠眼有光

  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老鼠过街……人类社会里鼠类的形象实在有些不上台面。然而小孩眼里万物有光,人类鼠类,皆我族类。周氏兄弟成年后均念念不忘儿时看过的“老鼠娶亲”的年画,鲁迅回忆说“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狗·猫·鼠》),还养过一只能为他舔食墨汁的小隐鼠。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艺术家兹德内克·米勒(Zdeněk Miler)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创作的系列动画片及绘本,由波希米亚走向世界,早已是儿童故事的经典。土里来土里去的鼹鼠到了米勒笔下纤尘不染,大眼睛温和灵动。《鼹鼠帮兔子找妈妈》里,与妈妈走散的小兔子痛哭失声,哭醒了在地下睡得正香的鼹鼠。刚会说话的长子读到这页便拿起书来,让我抱着那书,说,兔子要妈妈啊,你抱抱它吧。《鼹鼠与老鹰》里鼹鼠自洪水中救出老鹰宝宝,一手把它养大,母性十足。《鼹鼠与电视》讲了个电视“中毒”的故事。小动物们有了电视就像得了宝贝,鼹鼠看累了回去睡觉了,大耳鼠、兔子和刺猬它们则看得夜以继日、雨雪无阻,直看到藤蔓缠身、动弹不得。后来鼹鼠锯开藤蔓解救了它们,还推来一车哑铃让大家锻炼身体。《鼹鼠当医生》里大耳鼠病了,鼹鼠从欧洲跑到非洲,又跑到大洋洲、北极洲和北美洲,满世界给大耳鼠找药。一路上鼹鼠曾经掉到狮子头上,也曾被鲨鱼吞进肚里,还见识过会吃虫的猪笼草、闻一下就让人失去知觉的毒花……世上无奇不有,鼹鼠有惊无险。最后鼹鼠还是回到了故乡,在老橡树下采到了药。《鼹鼠的故事》温情脉脉、从容舒缓,也流露出了波希米亚人乐天知命、与世无争的天性。

  卡夫卡发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小说《地洞》的主人公就是个鼠类(大约是只鼹鼠,卡夫卡在致友人信中提到过自己像只打地洞的鼹鼠),首鼠两端,孤立绝望,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半个世纪后,赫拉巴尔写了一本《过于喧嚣的孤独》,书里的老鼠成了精般参与到废纸打包工汉嘉的生活当中,见证了他在地狱里寻觅天堂的另类人生。《鼹鼠的故事》中,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鼹鼠在城市》《鼹鼠的梦》仿佛与这些文字一脉相承,阴翳多阳光少,更像是给大人看的。《鼹鼠在城市》里森林被砍伐光了,鼹鼠与伙伴们不得不体验了一把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到最后还是义无反顾离开城市,奔向远方。《鼹鼠的梦》讲述一个大人梦见没电没水没汽油了,天寒地冻,鼹鼠帮他生火取暖,春天到了,他与动物们过着原始的生活……醒来发觉是个梦,长出一口气。等他来到加油站却发现真的没油了,而梦里的锤子亦出现在现实中,令他混乱且沮丧。生活中的荒诞与丧失多了,童书亦不免染上灰色。《鼹鼠的梦》只有动画没有绘本,或许也是由于太过灰暗了。

  波希米亚鼹鼠横空出世,无亲无故,无牵无挂,岩村和朗笔下的“14只老鼠”系列绘本则讲述了一个老鼠大家庭的故事,里面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六个男孩四个女孩。岩村三十六岁离开东京迁到枥木县益子町,隐居杂木林中,亦耕亦读亦画,也给了他的孩子们一个野生的童年。“14只老鼠”系列绘本从一九八三年画到二○○七年,皆创作于大自然中,细腻不留白,本本精彩。《14只老鼠大搬家》《14只老鼠的晚餐》……都是左右合起来成一大页,严丝合缝,构图精妙,每大页下面又都有一行字,问那个睡懒觉的是谁,那个戴着漂亮帽子的是谁,那个差点儿坐了个屁墩儿的是谁……两三岁的小孩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开心得手舞足蹈。“古里与古拉”系列绘本亦以老鼠为主人公,作者中川李枝子接受采访时说:“想做一个让孩子们吃惊的大蛋糕,就得用一个大鸡蛋……为了显得鸡蛋大,古里与古拉就设定成了小小的‘野老鼠。”(《吓人的大蛋糕》,《朝日新闻》2021年5月4日)这对双胞胎野老鼠深得幼儿喜爱,开了“古里与古拉”系列的先河。

  鼠目有情,鼠眼有光。

  成长,历险

  人的成長或许是个漫长的过程,或许缘于一个事件,或许就是一瞬间,刻骨铭心,成长小说亦自成一类。张爱玲在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三日致友人信中谈及将自己的英文小说《易经》改译成中文,说《易经》“并不比他们的那些幼年心理小说更‘长气,变成中文却从心底里代读者感到厌倦”(《纸短情长:张爱玲往来书信集1》)。“他们的”可用“英语世界的”或“西洋的”来置换,私信里张爱玲一向将他们与我们分得清清楚楚。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的《秘密花园》氤氲绵长,乃张爱玲所谓“长气”的成长故事,我耐心给次子读过一遍。花园内外的孩子慢慢成长,脾气坏的玛丽变温和了,体格弱的柯林变强壮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相比《秘密花园》,詹姆斯·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的《彼得·潘》似乎是个反例,主人公永远长不大。次子年幼时爱玩彼得·潘游戏,与邻家女孩互称彼得与温迪,把我家小院当作梦幻岛,占岛为王。彼得·潘长不大也不肯长大,以致有心理学家以“彼得·潘综合征”形容拒绝成长的男性。彼得·潘故事之所以深得人心,实在也因为道出了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孩子—的心声或曰潜意识。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小王子》幽邃曲折,经得住各路阐释,或者亦可读成《彼得·潘》的进化版,永远定格在少年模样的小王子就像个忧郁内敛的升华版彼得·潘。只在自己的小星球见过一朵玫瑰花的小王子来到地球上的花园里,发现了五千朵同样的玫瑰花,沮丧又崩溃,像所有在情感中迷路的人一样。后来狐狸告诉他“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你珍惜你的玫瑰,因为你在她身上花了时间”,而且,“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这些话小王子听懂了,也听怕了。责任是道义的而非审美的,也是他难以承受的。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心里揣着他的小王子,本能地抗拒乏味的成人世界,痛苦地徘徊于家国责任与自在人生之间。人世多困扰,他只想往天上跑,超龄开不了飞机就以身殉梦。不肯长大、拒斥社会性、回避责任,在普通人便是有人格缺陷,而艺术家则或大都有些彼得·潘情结,无论男女。张爱玲至死都在改写《小团圆》,从小说改成散文,不厌其烦地重温那些悠长的童年往事。村上春树广受欢迎,或许也是由于他内心长住着一个青春期男孩。作家大都擅长写自己,写孩子也是写自己,写给孩子也是写给自己,童年变成年,人还是那个人。我也曾试着给孩子们读点描写当代成长故事的中文绘本,比如,黄蓓佳撰文的《会跳舞的摇摇》,大概内容有些偏严肃了,他们读了好像也没有什么代入感。

  

  成长,随之而来的就是遇险、冒险、探险、历险。无人岛、海盗船、喧嚣闹市、深山老林,撒向世间都是险。女孩子必看(?)的灰姑娘、睡美人、白雪公主……似乎都可省略,男孩们更爱读那些未必经典但匪夷所思的书,像萨姆·塔普林(Sam Taplin)“可怕的体验”系列绘本中的《千万别当海盗》。邻家女孩来我家玩有时也带上小妹妹,那小妹妹有一次穿了长裙扮演公主,忽然就伏在沙发上哭了起来,过会儿又笑出了声,解释道:“公主都是得哭的啊!”公主都得哭,童话女主角差不多个个窝窝囊囊受苦受难,最后又几乎都与王子成婚,过上了“幸福生活”,除了那个生猛的小红帽和那个伤残的小美人鱼。童话里隐藏着重重叠叠的古老密码,有这些童话做底子,女孩子就更难面对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课题—独立与依赖、自尊自爱与自我牺牲、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她只会更惶惑更混乱。没生女儿,暗自松了口气。

  孩子们喜欢历险故事,我自己小时候却很少读这类书,于是母子共读,皆有兴致,尤其是在欧亚之间倒时差的时候,迷迷糊糊读着打发时间,亦梦亦醒,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再读历险行。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Hergé,本名Georges Prosper Remi)的《丁丁历险记》信息量大又细致谨严,经得起大人孩子一读再读。娃娃脸记者丁丁走南闯北,满世界转悠,周遭总有些密探、特务或坏人,杀机四伏,最后总是正义战胜邪恶。《714航班》《金鳌蟹》《奥托卡王的权杖》……惊险,神秘,诙谐,背景是光怪陆离的域外风光。若是在这域外风光里看到老上海鸦片馆……翻开《蓝莲花》,扑面而来的是旧时代的中国气息,里面有细密的写实,还有个中国少年小张。故事背后亦有佳话。同为一九○七年出生的埃尔热与中国雕塑家张充仁相识于一九三四年,彼时埃尔热笔下的丁丁已去过苏联、刚果、美洲和埃及,下个目标便是中国。在张充仁的大力帮助下,埃尔热终于完成了《蓝莲花》。谦和儒雅、心怀文化自信的张充仁让埃尔热知道了一个马可·波罗纪行文字之外的中国,也改变了他对世界、对绘画的看法。一九三五年张充仁回国后两人便失去了联系,埃尔热多方打探张充仁的消息,还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五九年创作了《丁丁在西藏》,书里那个让丁丁昼思夜想的小张寄托着埃尔热对张充仁的殷切思念。分别四十六年后,两位老人终于在布鲁塞尔机场重逢,相拥而泣。

  原汁原味的、有滋有味的,生活

  小孩有小孩的认同,大人中意的小孩未必感兴趣,小孩喜欢的大人可能觉得莫名其妙,长幼咸宜的便弥足珍贵。那些不实用、非教训、无目的又“有那无意思之意思”(周作人《儿童的书》)的童书,就像原汁原味、有滋有味的生活,让人回味。

  《小王子》故事里商人告诉小王子每周吃一粒止渴丸就不会渴,能省下五十三分钟,小王子就想用这五十三分钟走到有泉水的地方。我问长子,如果是你呢?他说要去飞机场看飞机。彼得·史比尔(Peter Spier)的绘本《好无聊啊》开头便是两兄弟百无聊赖瘫坐床上,闲得五脊六兽。被母亲训斥后,他们就到储藏室找出了螺旋桨,又拆掉汽车引擎,找来家里的木桶、梯子、床单……物尽其用,做了一架飞机,还真就开着飞起来了。家里一团糟,父母斥责他们胆大妄为,暗地里也赞叹孩子们的天才创意。闪光的无聊日子,无聊的闪光日子,喜爱飞機的长子看得很投入。埃尔文·莫泽尔(Erwin Moser)创作的《会走路的树》绘本故事集里,有两个躺平享福的故事,长子亦喜欢。《会溜冰的床》描绘刺猬两口子拆下溜冰鞋上的马蹄铁装到床脚下,又用扫帚支起床单做成冰上船帆,躺在床上溜冰。《树上的床》里小灰熊把床挪到了树上,晚上又把两个蜜罐子挂上树冠,还点了个灯笼。一只只彩蝶翩翩飞来,小灰熊和朋友小考拉躺在床上,享受这个梦幻世界。

  在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Chrisian Jolibois)撰文的绘本《我去找回太阳》里,我看到了嫉妒与背叛,努力与机遇,亲情与成长,次子更感兴趣的则是老佩罗对太阳的解释:“太阳其实是天上的一个巨大无比的蛋黄……当我们看不到它的时候……那是它已经煮熟了!”次子刚上幼儿园时订了每月一册的绘本,十月那本是古川裕子创作的《出来吧,地瓜》。书到的那天幼儿园老师刚领孩子们到田里挖过地瓜,大家烤着吃,还各带了一包粘着湿润黑土的地瓜回家。睡前读那绘本,蚂蚱、蚂蚁、蝴蝶、花大姐们喊着“地瓜地瓜等等啊,我们出发啦”,浩浩荡荡去挖地瓜。鼹鼠一家,老鼠一家……都来帮忙,终于挖出巨无霸大地瓜。动物们吃得正欢,次子已沉沉入梦,梦里可闻得到甜甜的焦香?

  童书里有十四只老鼠融融泄泄、三世同堂,亦有孤独、衰老与死亡。苏茜·摩根斯坦(Susie Morgenstern)撰文的《一个老女人的故事》日译本名为《巴黎老奶奶的故事》,译者为著名女艺人兼作家岸惠子。巴黎老奶奶是个犹太移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国家。孩子们在战争中四散逃亡的惨痛经历是她心中永远的阴影,“她知道,就是得到全世界的甜美糖果,也绝不会减轻心中的伤痛”。老妇人腿脚不便、牙口不灵、眼神不济,上街购物、做饭吃饭、拿钥匙开门都是大事难事,还健忘,整天找东西。老妇对镜自语:“皱纹,皱纹,皱纹,可爱的皱纹啊。我的脸上刻着,四分之三个世纪里品尝到的,人生的苦乐。”夜里,往事走马灯般旋转不停,老妇叹息着吞下一粒安眠药。这本书让当时六十八岁的岸惠子心有戚戚,打破了不做翻译的戒条。《后记》中岸惠子说:“依然梦想着旅行与冒险的我对衰老亦有所觉悟,但也相信自己还有使不完的劲儿。”岸惠子如今九十高龄,经常写作到凌晨三点,中午才起床。

  金·弗珀兹·艾克松(Kim Fupz Aakeson)撰文的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描绘了死亡与告别。爷爷突发心脏病离世,艾里克哭得死去活来,学也不上了。夜里爷爷变成幽灵穿墙而来,自己也忘了来做什么。祖孙俩出门散步,来到爷爷家,一同回忆从前的温馨时光。爷爷明白了,自己回来就是为了跟艾里克说再见。有了这番仪式,艾里克终于定下心来,又去上学了。长子幼时共读这本书,读得难过,好多年没再碰。其间孩子们的外祖父去世,祖父去世,外祖母去世,一桩桩的生离死别。如今再读,仿佛已跨过几重山水,怅惘中亦有了那么几分释然。

  童年时光澌澌流走,记忆的绘本里印刻着离奇的、梦幻的、甜蜜的、悲伤的……原汁原味的、有滋有味的生活。

  渡? 河

  小时候好像没读过什么像样的童书,仿佛从小人书一下子就跳到了大部头的三国水浒红楼,亲子共读也像补课。回望共读的日子,其实统共也没多少年,眨一眨眼就过去了,只是当初,似乎每天都漫长。临睡读绘本,有时比孩子还困,尤其是冬天,半感冒状态,白天教书,晚上声音喑哑,实在有些对不起梦幻童话。孩子睡了还得放下大灰狼小红帽,重拾孔乙己祥林嫂,纠结于为师为母的角色转换。

  长子幼时也看小人书,一大盒三十六本《西游记》全都一起读过。隔了几年,世间越发声光化电、五色迷目,电视更加高清,绘本也进化得有声音有味道,有小洞洞或镶着小镜子……小人书苍苍白白,像童书标本,亦像上个世纪的化石,次子不感兴趣。我心有不甘,母子游冲绳时就只给他带了几本《西游记》小人书,让他别无选择。每晚床头灯下大讲西游,大闹天宫,盘丝洞,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次子听得也津津有味。但黑白小人书终归敌不过斑斓五色,敌不过高清声光化电,回东京后次子就又不碰小人书了。至少,西游冲绳,次子还记得个猴哥。

  百年前周作人谈到儿童图画书时曾说“中国现在的画,失了古人的神韵,又并没有新的技工”(《儿童的书》),百年后面对林林总总的童书,還是困惑。碰到色彩俗艳、图画死板的就纠结,遇到措辞不切、译笔不畅的则边看边改,边润色边讲。鲁迅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四日致萧军萧红信中谈到了童话《表》的翻译,自云“想不用难字,话也就比较的容易懂,不料竟比古文还难,每天弄到半夜,睡了还做乱梦”。鲁迅尚且如此,童书之难译亦可想而知。《爷爷变成了幽灵》的日文译本隽永耐读,其译者菱木晃子在接受“好书好日”网站采访时一再说,“翻译绘本得有诗心”。诗意难觅,诗心难寻。培育想象力及语感的黄金时期,不读好书或许还不如不读为好,玩泥巴也许更重要。困惑,困惑,摸石头过河。

  困惑中,纠结里,魔幻岁月不再,金色河流远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