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头方石静,洞口花自开。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这首五言绝句,相传为谢灵运所作,名为《题委羽山》。
关于委羽山的风光,《南村辍耕录》所记甚详:“吾乡台之黄岩有委羽山,山旁广而中深,青树翠蔓,荫翳蓊郁,幽泉琮琤,若鸣佩环于修竹间,千变万态,不可状其略。”客居松江的陶宗仪当是怀着乡思写下这段文字的。
《嘉定赤城志》载:“委羽山,在县南五里,东北有洞,世传仙人刘奉林于此控鹤轻举,尝坠翮焉,故以为名。”这是有关委羽山得名的最早记载,其主峰坠翮巅的名称也出于此。
唐顾况《委羽山》诗曰:“昔人乘鹤玉京游,翮遗仙洞何幽幽。我来寻觅空夷犹,烟霞万壑明清秋。何当骑麐翳凤登瀛洲,倏忽能消万古愁。”诗中所写,即为周代仙人刘奉林故事。“华阳真逸”顾况曾任台州新亭盐监,临海巾子山今尚余“逋翁亭”,当年戏语白居易“长安居大不易”已成千古佳话。
“从师只拟寻司马,得道终期谒奉林。”句出唐末高道杜光庭《题空明洞》。杜光庭修道天台,往来委羽,终成一代道门领袖。他撰有著名传奇《虬髯客传》,改编为《红拂记》,影响甚大。诗中所咏,除刘奉林外,“司马”即司马季主。《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司马季主曾于长安东市卜肆与贾谊辩论,后携子女入委羽,师从西灵子都,“受石精金光藏影化形之术”,修成白日飞升。今委羽山西江畔還有一方“赤鲤岩”,相传为当年司马季主垂钓之地。
《嘉定赤城志》引《登真隐诀》《真诰》皆云:“委羽山天下第二洞,号大有空明之天。”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云:“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十大洞天台州有其三,除委羽山洞外,天台赤城山洞为第六洞天,仙居括苍山洞为第十洞天。《云笈七签》又记载了七十二福地,黄岩有其二。第四福地东仙源“属地仙刘奉林治之”,第五福地西仙源“属地仙张兆期治之”。明万历《委羽山志》记“东仙源在洞前百余步”。《嘉定赤城志》称:“按道书,洞天福地于是邦为盛。台山之诡异巉绝,独称雄于世间。”
据证道家典籍,西王母居昆仑山,道场王屋山,东王公则居方诸山,道场为委羽山。阴阳两仪阴为先,故王屋山“小有清虚之天”列第一,委羽山“大有空明之天”居第二。
《南村辍耕录》与《委羽山志》都记载了委羽洞的神奇: “旧传有道士负烛一箧,燃于洞中,行数日,烛尽,燃脂继之,闻橹声而返,疑与东海相通云。”岁月沧桑,委羽洞几经坍落壅塞,现洞内尚留碑刻:“此洞通东海,有缘到龙宫”,却已难觅“负烛摇橹”之奇。
《南村辍耕录》还记载了委羽洞的仙女传说:“昔有靓妆美女,当风清月朗时,逍遥于竹树之下,或变服叩里人门,求水火。里人异其状,密尾之,迤逦从洞中去。因以为怪,粪其地。越日家或自毁,室庐一空,惟妻子仅免,遂流离他处。人谓秽仙境所致。自是仙女不复出矣。”南宋谢伋《重修委羽洞观记》也有类似记载:“父老相传,数十年前,有青衣童子戏洞口,居人以溷秽之,后竟不见。”由此可见,不管是仙女还是青童,离开委羽洞都已在千年以上了。晚清书画家赵之谦游洞后未见仙踪,意兴阑珊,题诗曰:“空明不可说,窥穴了无异。”
委羽洞口建大有宫,取大有空明之天而名,“大有”为周易第十四卦。大有宫创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委羽山志》仅记萧子云“至委羽炼丹,手书大有宫额”。萧子云乃南朝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陶宗仪《书史会要》对其书法推崇备至:“谓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或又谓如上林春花,远近瞻望,无处不发。”如此神品,惜今亦已湮灭不得见。
委羽山为北雁荡之余脉,相比于王屋之崔嵬嵯峨,“高仅逾丘陵,大稍轶培塿”。《委羽山志》开篇述其形势:“然山虽小,而体势如虎之踞,如凤之集,故诸仙常栖迹于其中。”传南宋名相黄岩人杜范有诗咏之:“莫讶青山小,山因洞得名。仙人骑鹤去,留道在空明。”《南村辍耕录》,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
清才子袁枚有一首《黄岩道中》:“十里黄岩路,潇潇雨如麻。老牛知让路,新蝶学穿花。云动山疑活,溪奔石欲斜。黄昏行李湿,惆怅宿僧家。”另有一首《黄岩阻雨居停潘秀才拉游城外委羽山》,其中有句:“道书第二洞,云是委羽山。及予冒雨往,其小如弹丸。”一场春雨,留名士小住,也让这位随园老人见识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二
“山头方石静”中的“方石”,乃委羽山独有之珍品神物。
《嘉定赤城志》记:“地所产石,无大小,百碎皆方正有棱,以煮汤可愈疾。”清乾隆《黄岩县志》所记则带仙气:“相传刘奉林丹炉余灰也,煮之可疗疾。”《委羽山志》载委羽十二景,开篇便是“丹炉方石”:“我闻方石奇,拨云过崖壑。始信丹有灵,洗代及山确。”
《委羽山赋》曰:“拾方石于山巅,群称神物;采丹砂于岩窦,拟学长生。”自古以来,前往委羽山修炼的方士高道络绎不绝,有史可稽的便有:周代刘奉林,汉代西灵子都、司马季主、鲍叔阳、周义山、李宽(李八百)、刘讽、黄子阳,东晋葛洪,南朝萧子云,唐代羊愔、杜光庭等。潜修服气之士云集,当与此地出产上佳的炼丹原料有关。“岩前方石有多好,灶里丹砂且是灵。”句出王十朋咏委羽山诗。王十朋家住乐清雁荡山,祖籍黄岩宁溪,著名南戏《荆钗记》“糟糠妻不下堂”,拒绝宰相女儿求婚的便是这位南宋状元。杜光庭有句:“欲问空明奇胜处,地藏方石恰如金。”委羽洞成为羽士修仙圣地,神奇的方石功不可没。
委羽方石大者似骰子,小者比粟粒,五彩斑斓,经现代技术检测,含砷、硫、钙等元素。道家传有“煮玉石英法”,以白石英和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熬炼服食,可延年益寿。古法煮茶加白石,能令茶汤更甘美。明田艺衡《煮泉小品》称:“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曰:“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不知两地所产石头,究竟有何异同?
“探仙踪于委羽,羡方石于山中。”千年以来,凡文人墨客游委羽者,必觅拾方石以归,咏诗作赋以纪。“四素老人”黄濬《忆游委羽》云:“道人引我山之脊,拨草披烟觅方石。石形为矩不为规,如豆如麻色深碧。”《南村辍耕录》详记得石之法:“有欲得方石者,裹粮撮许,往洞口撒之,随意拾地上土,则有石在土中。”看来得石也需用饵料。“几日山不到,到山心自清。稜稜有方石,拾得通仙灵。”此诗作者为南宋探花王居安,黄岩方岩人,《宋史》誉其“宅心公明,待物不贰”。晚清赵之谦亦曾题句:“且拾方石归,是玦亦天赐。”地质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方石产于侏罗世的火山岩夹层中,十几年前当地还有人在委羽山上找到几粒,现已基本绝迹。
委羽方石历来为文人间馈赠佳品。黄宗羲《寓黄岩》称:“朱栾山客饷,方物野僧遗。”据考,诗中“方物”即为方石。随园老人袁枚特为方石赋诗:“道人献丹石,状若骰子然。铁色精且坚,足抵青琅玕。想见井公博,鏦铮鸣金盘。我将携此具,招问玉女看。”风流才子底色可见一斑。晚清黄岩名士王棻作有一偈《槜李沈碧珊获方石数枚甚宝之属铭焉因题》:“卯金之子,控鹤委羽。丹灶余砂,饴我高榘。”第二洞天牌坊
清代地理学家天台人齐召南作《葵圃以委羽山方石见贻,因次原韵二律奉答》,对委羽方石记之甚详:“控鹤名传百尺巅,采珍人趁雨余天。携来贵比琼瑶赠,看去工嗤琬琰镌。作作有芒真得正,稜稜中矩岂微圆。削成拳石尊西岳,游目谁居霄汉边。”“巨细宁烦妙手砻,坚贞一样隐泥中。寻时守口如瓶静,得处因心有路通。康乐咏诗仙不见,桃溪称号德堪同。拜君嘉惠施针砭,医俗良方贮药笼。”诗中“康乐”指谢灵运,“桃溪”即谢铎。齐氏高足太平戚学标曾集韩文作《委羽山方石铭序》,结句曰:“乃伐山石,浑然天成,收之如贤,曰贞曜先生。”典出韩愈为孟郊所作《贞曜先生墓志铭》。
在儒家眼中,“神丹可含,百碎皆方”的委羽方石蕴含着更深的意味。“委羽寻名胜,岩岩石自方。端庄合矩度,严厉如珪璋。一点未盈椈,四围自有芒。从规非所愿,秉质独坚光。”“一身长抱此圭角,百碎宁能改正方。”“不劳绳削与磨砻,面面凌峻乳窦中。任在泥涂长劲正,肯随流俗学圆通。”历代方石诗记述了此物之美,也常借石以喻德。南宋名臣楼钥作《黄岩令郑仁叔索委羽洞诗》,诗中有云:“更将山石比坚操,石碎犹能彻骨方。”史称楼钥敢于直谏,尽言不讳,光宗称“楼舍人朕亦惮之”。楼钥诗文有“天矫盘礴、雄健排荡”之评。
《委羽山续志》记载“三方石”条。“宋徐升,字子英,中行五孙世,以制行端方,号称方石。元叶嗣孙,字本初,尝赋方石诗,潞公张翥见之,呼为叶方石。明谢文肃公铎,亦号方石云。”
史载谢铎曾将家乡方石制成棋子,赠送茶陵李东阳。李作《谢谢方石惠石棋子》酬答,赞叹此物“裹藏尚带烟云气”,并“亦知此石如此心”,以方石“磊磊之气”相激励。
谢铎作《将游委羽梦中得诗二句因续成之》:“梦入空明酒半斟,梦回犹记小仙吟。”《委羽山续志》收谢铎《至委羽山次韵》:“清寒曾立最高峰,蓬海分明在眼中。尘劫未穷蜗战在,路跂何限鹤书通。病来尚忆烧丹水,老去难乘堕翮风。见说元都回首地,桃花开尽菜花空。”谢铎曾与同乡学者黄孔昭为方孝孺编《逊志斋集》三十卷。两百余年后,宁海方正学祠下又出一少年才俊,鲁迅将其与孝孺并称“台州式硬气”,此君以笔名“柔石”闻世。
小小一枚方石,是为仙人丹砂,又经文人清赏,更见士人风骨,真可谓神矣!
三
与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的神奇传说同样闻名于世的,除了洞口的方石之外,还有琪树和琪花。
琪树,自古被认为仙境玉树。范成大《步虚词》:“钧天奏,流韵满空明。琪树玲珑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相和八鸾鸣。”他在黄岩游春后,写下“春风吹遍黄岩里,数尽峰头不肯还”。卢廷幹《空明洞记》云:“及其岭云乍合,明月满山,琪花倒影,空翠霏寒,道人钟磬之声遥彻,若愈加振响者。”
委羽十二景中其二为《琪树垂珠》:“谁将崑崚姿,移植仙源坻。覆以六铢衣,星光灿玉李。”《委羽山志》称:“琪树产洞前,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其子一年者青,二年者碧,三年者红,缀条上,璀璨相间。”
这段描述,实出于中唐宰相诗人李绅所作《琪树》诗序。《琪树》所咏是为天台风光:“石桥峰上栖玄鹤,碧阙岩边荫羽人。冰叶万条垂碧实,玉珠千日保青春。月中泣露应同浥,涧底侵云尚有尘。徒使茯苓成琥珀,不为松老化龙鳞。”天台琪树,更早的记载来自东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唐代名相李德裕撰《平泉山居草木记》曰:“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称“琪树以垂珠而擅名”。委羽山大有宫
《委羽山志》 〔明〕胡昌賢撰?清同治九年(1870)重刊本
“我闻天台山,山中有琪树。欲言永攀上,莫晓石桥路。”诗出唐时天台隐士寒山子。得知友人离任台州知府后,刘禹锡赋诗相送:“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曾先后送两位方外之交归天台,临别赠诗:“忽闻携锡杖,思向石桥回。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不寻琪树去,肯向石桥行。海近云多润,山高日少晴。”昔年徐霞客游天台登华顶,但见“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
“琪花方石洞天宽,千古仙人此炼丹。”委羽与天台同处台州,相距不远,自古皆为道教名山。历来乡贤歌咏委羽山的诗句中,常将琪花与方石并列。元时邑人潘士骥有句:“方石无言洞门静,斜阳满地琪花影。”晚明在浙闽沿海抗清的柯夏卿,诗咏家乡名山有句:“琪花间作黄花路,方石闲随方竹生。”晚清黄岩名士王咏霓,被誉为“台州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游委羽山时作:“琪花缀幽谷,方石出丹炉。”《委羽山志》编纂者胡昌贤作《委羽山赋》曰:“琪树璨璨兮,瑶草菲菲;方石烂烂兮,丹鼎辉辉。”由此可见,“山头方石静,洞口花自开”中的“花”,亦当为琪花。
据考,所谓琪树,实为南烛,古名染菽。《新安志》南烛条载:“丛生春晚,苗叶红赤,照耀山谷。道家用以馏饭,故又谓之青精饭。”明代黄岩西桥蔡宗明咏委羽洞:“洞口青精手自锄,松间明月坐来疎。”《本草纲目》记青精“作饭之法”:“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此饭在道家备受推崇,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登真隐诀》载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饭,“以南烛草木煮汁渍米为之。”其《真诰》还记载“青精石饭之法”为吴人道士邓柏元者所授,这可能是此饭最早的起源。
关于青精饭的诗句,最有名的当属杜甫《赠李白》:“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诗圣将此饭视为养生仙药。陆游直称:“道士青精饭,先生乌角巾。”黄庭坚也有诗云:“饥蒙青精饭,寒赠紫驼尼。”青精饭又称青精稻,元稹《和乐天赠吴丹》:“万过《黄庭经》,一食青精稻。”
在民间,仙家之物青精饭即是日常饮食中的乌饭。传说刘晨、阮肇天台采药遇仙,仙女招待二人的食物中便有乌饭。乌饭树有草木之王之称,《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一谓:“《上元宝经》曰:子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子食青烛之津,命不复殒。”
陆龟蒙作有《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晚唐诗人以“皮陆”齐名,皮日休字袭美。皮日休作《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其一:“寒岚依约认华阳,遥想高人卧草堂。半日始斋青精饭,移时空印白檀香。”皮诗所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张贲,也写有一诗《以青精饭分送袭美鲁望因成一绝》:“谁屑琼瑶事青精,旧传名品出华阳。应宜仙子胡麻伴,因送刘郎与阮郎。”鲁望是陆龟蒙的字。吃了茅山高人馈赠的青精饭后,皮陆便成了天台遇仙的刘阮。
天随子陆龟蒙食乌饭是在四月十五道家斋日,而在台州当地,则有四月初八吃乌饭麻糍的风俗。据说当日吃下后,今夏蚊子不会叮咬。姑且不论是否真有如此神奇,作为台州传统美食,乌饭麻糍那清甜幽香的滋味、软韧爽滑的口感,却着实令人时常回味,长久难以忘怀。
四
清幽静谧的委羽山,历来是绝佳的藏书地和读书处。
此地古有“轩辕藏经”的传说。《委羽山志》载:“轩辕黄帝以丹法传于玄子,重盟而付之以丹经,藏于委羽山,承以美玉,覆以盘石,金简玉字刻其文。”民国初年,康有为题诗曰:“松竹幽幽委羽山,空明洞口我来还。玉书金简如可见,别有天地非人间。”康氏晚年来黄岩,是为老友柯骅威《小丹邱诗存》作序。序曰:“其地分雁宕之幽奇,其所孕产人才亦必俊拔,幽灵出其间。”
委羽山藏书除了轩辕藏经的传说,还有青华秘书的故事。《委羽山续志》载:“青华秘书五卷,青华真人撰,后传鹤臞子。太平进士黄濬订正而梓行之,今版藏委羽大有宫。”黄濬曾谪戍新疆,与同被革职的林则徐结为知音,林为其《壶舟诗存》作序。黄濬《忆游委羽》曰:“我有青华古秘书,元关一窍包空虚。青华老人传于鹤臞子,我为雕版藏吾庐。因忘古人著书留名山,况此道秘非等闲。我欲窃仿古人意,慨付此版归仙关。殷勤嘱语超阳老,慎宝此版勿草草。”惜书爱书之意跃然纸上。《委羽山續志》? 〔清〕王维翰撰?清同治九年(1870)刊本
委羽诚为道家仙山,历代多建书院讲舍,千百年来文脉赓续、弦歌铮鸣。东麓建有文献书院、紫阳书院、朱文公祠,皆祀朱子。朱熹提举浙东常平,驻节黄岩,曾讲学樊川书院,黄岩从者甚众。乾隆年间,临海学者黄河清《道经羽山恭谒朱文公祠》曰:“著书基在羽山邨。”袁枚游委羽山也有句:“朱子曾读书,地域以人传。”《委羽山志》收录朱熹一首五言绝句:“山藏方石灿,门掩薜萝深。道像千年在,衣冠昭古心。”今委羽洞口尚存一石碑,刻有“薜萝深处”,为民国廿年大有宫方丈蔡理鉴所书。
西麓旧有“二徐宅”,北宋高士徐中行徐庭筠父子“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徐中行因兼具“孝悌、睦姻、任恤、中和”八字美德,世称“八行先生”。徐氏晚年在委羽山开坛讲学,东瓯各地学子纷纷来投。徐庭筠为其三子,深得乃父之风,作有咏竹诗:“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永嘉事功学派郑伯熊任黄岩县尉时,曾往委羽山向徐庭筠问学。《台学统》列“二徐”为“台学之首”,晚晴黄岩名士杨晨撰联曰:“首为三台开学派,远从八行溯儒宗。”《朱熹集》有朱子谒二徐先生墓诗:“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
南麓有文毅书院,《委羽山续志》载:“嘉靖中,邑人礼部尚书黄绾为祖文毅公孔昭建。”孔昭性嗜读书,建业书楼以贮书,当时有“聚书必曰黄氏”之说。黄绾字宗贤,传祖居地洞山有湖,水落则有石龙出,故号石龙。幼颖异不凡,读书过目成诵,与王阳明亦师亦友,海内一时称重。王阳明在《别黄宗贤归天台序》中嘱咐:“为我结庐天台雁荡之间。”罢官归乡后,黄绾为业师谢铎买山迁葬,辑编《桃溪类稿》,后收养阳明遗孤为婿。乡居时,他常登临委羽山:“升仙何处遗空洞,碑载千秋谢少卿。”“回首松间明月上,罡风犹下步虚声。”
黄绾曾屡邀平生知己郑善夫作客委羽山,郑因作五律《黄岩黄宗贤为余筑室羽山,招与共栖未果,守官郁郁,辄有东路之思,奈故乡多难,欲归不可行,当赴其招矣,记兴二首》。是年冬,“天晦,大雪浃旬不止”,郑善夫自闽中抱病来访,黄郑两人于委羽山“相与论圣人之学”。郑善夫作《至委羽山》:“东海龟兹仙圣居,琅轩芝草洞天虚。函关已断青牛驾,委羽忻逢白鹿车。”留住黄岩期间,郑善夫对黄氏业书楼赞叹不已:“台南有高楼,下瞰澄江水。”“目击道自存,我爱温伯子。”
新宅黄氏诗书传家,代有才俊。黄绾孙黄惟栋上仲、黄惟楫说仲诗文并重于世,时称二仲。黄惟栋于委羽山建大有山房,终日读书其间,自作《大有洞天歌》云:“谁其主者黄上仲,诛茅结屋面兹峒。累月经年不出门,窗前闲把丹书讽。有时杖策姿游遨,飘飘逸兴凌云霄。朝向花前倾玉液,夜临峰顶吹璚箫。”一派悠然自得,真乃“有書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家乡临海与委羽只隔一岭之遥,曾赋诗《黄上仲读书委羽洞》:“王孙岁暮归来晚,为我长吟桂树篇。”明“广五子”中的欧大任作《大有山房为天台黄生赋》:“洞辟空明上,千秋委羽时。鸣鸿飞欲隐,控鹤去难期。旧业儒林传,名家祖德诗。谁知岩石卧,姓字动京师。”欧大任还为《黄说仲诗草》作序。而“末五子”中的屠隆、胡应麟也均为黄上仲大有山房赋诗。《明史》称“生有异才”的屠隆诗云:“闻说空明洞,仙人控鹤行。鲜云栖石屋,凉月度瑶笙。花里飞泉细,松间古路平。思君读书处,烟雾入窗楹。”撰有诗论专著《诗薮》的胡应麟题诗:“何来江夏客,半榻抱云眠。赋割中原地,书藏大有天。金光萦乱石,玉乳映飞泉。笑我华阳洞,群羊隔暮烟。”此诗当合胡氏所创“兴象风神”之说。
“龙卧躭高尚,云萝洞壑深。草萦当户带,竹度隔溪阴。小酉藏书日,中条避世心。仙群如可下,鸾鹤有遗音。”这是焦竑赠黄上仲的诗作。状元焦竑也是藏书大家,他在家乡江宁建澹园,“藏书两楼,五楹俱满”。尤可一记的是,焦竑还曾校勘刊刻《谢康乐集》四卷,流传至今。
翻检这些委羽诗文,时而仙气袅袅,时而书香缕缕,透过字里行间,分明得见千百年间读书人的温情与厚谊,浸润其中,令人神往不已。
五
历代委羽题咏的滥觞,相传也始于谢灵运的这首五言绝句。《委羽山赋》曰:“读杜光庭之赋,迥非凡响;诵谢灵运之诗,允矣名篇。”《委羽山续志》自序曰:“谢客扶筇而徒倚,阮孚著屐以登临。”《委羽山志》序称“顾有康乐之癖”,齐召南诗称“康乐咏诗仙不见”。在世代累积的委羽文化印记中,谢灵运俨然已成赏游委羽的头号文人。
《委羽山志》收录最早的题咏为晋潘端明《游委羽山》:“借问仙游子,何年上玉京。至今称委羽,灵秀似蓬瀛。”相传东晋末年,黄岩柏都人潘端明组建乡勇,抗击孙恩五斗米道,因功授中大夫,乡人建潘大夫庙祀之。明万历《黄岩县志》载“灵石寺”条:“孙恩屯兵其处,忽有飞石击之退,遂改名灵石。有智顗翻经台、唐李义山著书堂。宋绍兴初,谢参政克家乞为香灯院。”《委羽山图》,引自《黄岩县志》清光绪三年刊本
两宋名臣谢克家于建炎南渡携家迁栖黄岩,任台州知府半年,《嘉定赤城志》称“吏治精明,人不敢犯”。因遭秦桧之厄,谢克家谢伋父子辞官隐居灵石寺。李清照避乱南逃时,“弃衣被,走黄岩”,曾到此投亲小住。克家卒后,谢伋开辟药园,“芒鞋入谷亲寻种,野服巡栏自把锄”,自号“药寮居士”。曾惇时任台州知府,赠诗有句:“知子医国手,元自谙药性。”及秦桧死,方复出知处州。当是时,道士董大方主持重修大有宫,谢伋应邀作《重修委羽洞观记》。
《委羽山续志》收录首题为北宋左纬的七律:“委羽不知何处是,倩人扶上木兰桡。欲寻去路花梢密,争认行云酒浪摇。流水忽随山脚转,洞天疑把杖头挑。逡巡不觉东风晚,殆有仙人弄玉箫。”左纬字经臣,号委羽居士,黄岩城东人,诗名满朝野而终身未仕。理学名臣真德秀称赞左纬《避寇七诗》可与杜甫《七歌》媲美。黄裳为《委羽居士集》作序云:“慕杜甫、王维之风甚严。”这位黄裳便是金庸小说中的绝世高手,因编纂道宗典藏而领悟武学秘诀,写下震古烁今的《九阴真经》。左纬诗句“水边人独立,沙上月黄昏”为钱钟书激赏,称其“开南宋人之晚唐体”。左诗存世六十首,《宋诗选注》初版选入九首,超过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刘克庄等公认的宋诗大家。
南宋黄岩人戴复古为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贡师泰《重刻石屏先生诗序》记其生平游历:“南游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以归老于委羽之下。”“归老委羽”,当泛指回归黄岩故里,而非实指委羽山。《委羽山志》收戴复古一首五绝:“秋老山容瘦,云闲自去来。野人相对此,尘念倏然开。”
自宋室南渡,黄岩文风蔚然,竟有小邹鲁之称,历代人才辈出。惜清顺治年间发“白榜银案”,黄岩一地进士绝榜近百年。直至清末,黄岩文脉复振,弦诵之声达于里巷。马叙伦《石屋续渖》载:“时台州有王子庄棻、喻志韶长霖、杨定甫晨、王子裳咏霓、王玫伯舟瑶,皆负乡望。”
王棻编撰《台学统》皇皇百卷,辑录晋至清代台郡学人三百余人。明万历《委羽山志》失传多年,后委羽道士于焚化废纸中检出,王棻以县志校补,复为完书。其友王维翰编《委羽山续志》六卷,王棻作跋曰:“前志侈言神仙,续志表彰儒术。”评点两志,一语中的。
喻长霖为王棻的外甥兼学生,曾作《重九委羽山登高赋》:“重九登高到羽山,洞天撮土是仙寰。”“望风会待元戎捷,痛饮黄龙一笑间。”喻长霖自少好学,苦读至三十九岁方高中榜眼。今九峰镜心亭尚存一副喻氏自拟联:“何人会得春风意,载酒时作凌云游。”今日读来,依然喜气盈盈。相传喻长霖十五岁时咏委羽山:“卅六洞天谁品定,屈居第二亦仙班。”想不到廿四年后竟然应验,为这座神奇的灵山又增添了一个小小的注脚。
对于历代委羽题咏,《委羽山续志》的记述还是严谨的。续志载“五绝句有疑”条,列潘端明、谢灵运、朱文公、戴复古、杜范诗各一首。“山头方石在,洞口花自开。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此诗最早见于天一阁海内孤本明万历《黄岩县志》,而谢灵运诗文诸集均未见收录。此诗如唐宋绝句小偈,其风神应非灵运所作。
万历《黄岩县志》还载“永宁江”条:“旧传,宋杜清献出生时,澄清三日,因名澄江。《寰宇通记》称,东北临永宁江,谢灵运尝登焉。灵运《望海诗》:‘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该条实则沿用了《嘉定赤城志》的记载。
灵运作此《郡东山望溟海》诗,记新春郊游,本为销忧,谁知览物增愁,萱草无慰,遂起归隐之意。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注:“东山即海坛山,在永嘉郡东北。”顾注还引《太平寰宇记》:“东山:其山北临永嘉江,东接沧海。谢公游此,《望海》诗云。”据此可见,陈耆卿《嘉定赤城志》载“永宁江”,当为“永嘉江”之误。此后诸志则陈陈相因,以讹传讹,终成疑案。
谢灵运兴多才高,以山水娱其情、达其理、抒其愤,诗文有如“初发芙蓉”而又“富艳难踪”,独具逸韵奇趣。“琪花满地映斜阳,送别空明醉羽觞。君到曲江春正暖,碧桃红杏总含香。”委羽永宁,与谢灵运擦肩而过却又不期而遇,这段美丽的误会和特别的缘分,当为台地灵山秀水再增添些清奥之气。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