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窗外满目春光,想起了一句话—不时不食(《论语·乡党第十》),意思是说要在恰当的时令吃当季的食物。想着想着,唇齿间居然生出了一种久违了的春日滋味—野韭菜(拉丁语Allium ursinum)。它在德语中叫作“B?rlauch”(英语ramsons),直译过来就是“熊葱”。据说是因为春天化雪之后,熊从冬眠中醒过来,最早找到的食物就是这种野韭菜。
很多德国城市中央的公园或者花园都会在春天种一些野韭菜。据说它强烈的气味可以围住里面的小动物,不让它们跑出去。一般到了四月,如果天气暖和,就可以摘一些;到了四月末五月初的时候就会开出白色的小碎花,叶子可能已略老,作为庭院装饰也不错。
亚洲各国的留学生们往往把春天摘野韭菜看作一年一度的“大事”。邀上三五好友,来到城市边缘的树林里。野韭菜往往成片生长在相对潮湿的地方。虽然有可能和另一种有毒的植物混淆,但只要摘一片闻一下气味就绝不会搞错了—野韭菜的气味和我们常吃的韭菜相差无几。摘回来之后洗净、切碎,炒入鸡蛋和木耳做为馅料,再和面擀皮做成韭菜盒子,奇香无比。一顿可以吃下好几个,胃口好得像那冬眠初醒的狗熊。大快朵颐之时不免也带出几分思乡之情。
原本以为德国人不吃野韭菜,后来问了朋友才知道不是这样。德国人很早就把熊葱归入草药的范畴。十二世纪一些修道院就专门种植熊葱,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十五、十六世纪的药谱明确记载了熊葱,认为它对腹痛、胃肠胀气、睡眠问题都有疗效,醋浸野韭菜还可以用来减轻牙痛……在德国民间将野韭菜叫作“巫师洋葱”(Hexenzwiebel)或者“树林大蒜”(Waldknoblauch),经常用来做汤,也可以剁碎了加入調料或鲜奶酪中,甚至有些地方还制作加入了野韭菜的奶酪。野韭菜的根被认为具有降血压、减缓动脉硬化的奇效,汁液有时候还被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
如今野韭菜也被当作时令佳肴,人们总想法设法要留住这春天的气息。一种办法是做野韭菜蛋:鸡蛋煮熟后对半开,将蛋黄取出,加入切碎的韭菜碾碎搅拌,然后再填回到蛋白中去。二是制作野韭菜酱:加入橄榄油、松子和一些帕尔马干酪搅拌,吃的时候直接用餐刀涂到面包上即可。
丰裕冲淡了时令的意味,反过来,追求时令并非因为匮乏,而是契合自然的韵律。无论是吃韭菜,还是嚼熊葱,都是春天的滋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