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萨冈的忧愁

时间:2023/11/9 作者: 书城 热度: 12859
林微云

  “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萦绕,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以这经典开头叩开文坛时,萨冈只有十八岁。处女作小说《你好,忧愁》讲述的是,十七岁少女塞茜尔浪漫不羁,鳏居多年的父亲雷蒙放荡成性,对她不加管束。他们一起在海边度假,過着吃喝玩乐的逍遥荒唐日子。雷蒙的情妇安娜为人端庄正派,循规蹈矩,很快将与雷蒙成婚,并给他带来正常的家庭生活。倘若未来有了安娜作为继母的管束,塞茜尔的生活将步入正轨成为淑女,就再也不能自由放浪了。为了不受安娜管教,塞茜尔竭力阻挠雷蒙与安娜成婚,为此竟与新男友一起,特意设计挑动父亲的嫉妒心,又故意使安娜撞见雷蒙与其前女友爱尔莎拥抱。后来雷蒙再次迷恋上年轻漂亮的爱尔莎,最终导致安娜与雷蒙决裂,安娜伤心绝望之余,遂以车祸自杀身亡。安娜死后,塞茜尔终于得以恢复以往放荡不羁的生活,只有晚上在床上扪心自问时,她才会为安娜的死感到忧愁。

  “你好,忧愁”在法国战后第一代中产阶级眼里近似一种独立的叛逆宣言,父辈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沧桑,只能咀嚼历史遗留下来的破旧与苦闷,而这对于没经历过战争的青年一代显然过于沉重,选择“你好,忧愁”也就是选择塞茜尔式的叛逆生活,拒绝滞留在上一代人的精神世界里,也意味着以轻松的心情、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你好,忧愁》透过一个对父权统治社会制度进行反抗的少女,准确表达了法国战后一代的叛逆心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辛辣锐利和不事藻饰的创作风格和善于捕捉女性心理的细腻描写,使萨冈备受赞誉。此书出版后,在法国售出八十四万册,次年英译本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并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共发行了五百多万册。作品随后改编成电影,少女塞茜尔的形象,几乎成了战后一代法国青年的“叛逆”代表,所以西方媒体在二○○四年报道萨冈去世时,都纷纷着重回顾了这部给现代人心灵留下深深烙印的小说。

  如同塞茜尔,萨冈虽然时常把忧愁挂在嘴边,但是人间的悲欢离合与岁月温暖,对她来说,充其量只是浪荡人生的小小调味品,平添些许生活趣味。纵观萨冈的一生,总让我想起《桃花扇》里那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令人心酸惋惜。仿佛看见邻家女孩,小时候美丽可爱,聪慧又有灵气,明明有大好前途,偏偏长大后酗酒又吸毒,恃才放旷,特立独行,饱受病痛折磨直到去世。可这不过是众人的世俗眼光,萨冈就是萨冈,她特立独行,尊重自我,从来也不在乎世俗评论,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从来也不走寻常路。她漂亮出众,却从来都不是甜美洋娃娃,她想谈恋爱就谈恋爱,想结婚就结婚,不爱了转身就离开,绝不温吞吞拖泥带水。她一头短发,打着赤脚,卷着牛仔裤,不修边幅,香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威士忌一杯接一杯地喝,没事就开着捷豹跑车到蒙地卡罗赌场赌钱,在高速公路上开着阿斯顿马丁疾速飙车,断了十一根肋骨差点丧命,亦从不后悔。

  萨冈一生就没安分守己过,十四岁因为把莫里哀雕像吊起来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禁诗,两次被学校开除;十八岁,她已成为文坛新星,逍遥自在;二十六岁,当很多人还在为毕业找工作结婚买房子发愁时,她早已挥金如土,两度结婚又离婚;四十三岁,当众人正在为中年危机而苦恼时,她居然敢爱敢当,不顾众人眼光,公开在报上给少时偶像萨特(Jean Paul Sartre)发表情书;五十岁,法国总统密特朗当选总统时,她与他在飞机上“肩并着肩”,微笑同行,惊艳亮相。她的小说、她的所作所为,她的所有一切在法兰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她是巴黎人乃至所有西方国家争论和关注的焦点,直到六十九岁因肺栓塞在法国北部港市翁弗勒(Honfleur)去世,她都是那个时代永远无可取代的传奇。

  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小小年纪就看透了人生如梦的残酷,金钱、权力、声名等等一切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今朝有酒今朝醉,她只享受着当下活着的畅快,迷恋着所有浮华的沉醉。她喜欢在黑如缎带的午夜公路上飙车,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她沉迷于赌博的刺激、酗酒的醉意和吸毒致幻所带来的幸福快乐,无法自拔。她白天睡觉,晚上在烟雾弥漫的地下室纵情跳舞,在酒吧里喝得酩酊大醉,或在赌场上通宵达旦搏杀。她名声在外,赚钱容易,只要随便去朱利亚尔(Julliard)出版社签张支票,就可以买喜欢的跑车,请朋友们去普罗旺斯的圣特罗佩(Saint-Tropez)度假。萨冈一生拼命赚钱也拼命花钱,钱来得快也去得快,她对钱财从不吝啬,漫不经心地挥霍着财富,也挥霍自己的身体与情感,无所顾忌地享乐着,穿华丽美裳,开疾速跑车,她倔强而荒诞,带着洒脱的羞怯,既像在抵抗又像在嘲弄。

  萨冈不相信婚姻,爱情对她来说是个开满鲜花的高尚谎言。二十岁,她认识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富有出版商居伊·斯肖莱尔(Guy Schoeller),很快坠入爱河,一九五八年两人喜结连理。新婚伊始,他容忍了她无休止的聚会游玩。可日复一日,她毫不悔改,依然如故,他早已酣睡梦中时,她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她宿醉归来他已骑马远行。人生那么长,萨冈不会为了婚姻放弃朋友,放弃自我。如她所说,她的爱很短,最多维持三到五年,绝不会长久,第一次婚姻仅维持了短短两年,分手就已成为必然。一九六二年旅居美国时,她嫁给了更富有的美国画家鲍勃(Bob Westhof),生下儿子丹尼斯(Denis),但第二次婚姻更短,几乎不到一年,两人就分道扬镳。她说,她不习惯被约束,男人永远只能成为情人,才能吸引她,一旦成为丈夫,她就会只想要逃离。

  漂亮,会挣钱,大方,萨冈身边自然环绕着许多文艺界人士,她也因此被誉为“文学界的香奈儿”。不但如此,萨冈还跟许多著名女士情愫暧昧,如与时尚人士佩吉(Peggy Roche)、演员歌手朱丽叶(Juliette Gréco)和法国《花花公子》编辑安妮(Annick Geille)等都有令人遐想的长期交情。但萨冈绝非滥情,她对友情的要求非常苛刻,她说:“我要求我的朋友有两个主要品质:幽默和无私。”在苛刻的友情要求基础上,她身边形成了一个让巴黎人既恼怒又好奇的“萨冈帮”,他们通宵达旦地饮酒狂欢,赌博享乐,搞各种恶作剧,他们在各自的家庭和婚姻外寻找和保持着富有传奇色彩的友谊。在“萨冈帮”圈子里,她与舞蹈家雅克·夏佐(Jacques Chazot)的“友情”最耐人寻味,雅克富于魅力,是著名舞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常在各路电视秀上跳舞,在法国非常出名。两个人相识交往了四十年,彼此互相倾慕,配合默契,既完美又温柔,而且毫无妒忌;但暧昧半生却从未爆发激情,宛若表面平静的大海下暗流汹涌。据说两人也曾在寂寞的时候彼此求过婚,可惜缘分未到,从来没有真正结合过。

  与婚姻与责任相比,命中注定的邂逅、浪漫和诗意更适合萨冈。一九七八年,四十三岁的萨冈被诊断为胰腺癌(后来证明是误诊),当时被死亡阴影笼罩的她决心要真正爱一次,于是她选择了少年时代的偶像—萨特。萨冈年少时十分崇拜萨特,不只崇拜他的才华,更是沉迷于萨特的“男子汉气度”。萨特那时已七十三岁,双目失明,身体孱弱,行动不便,饱受疾病折磨,虽仍多情不羁,但已垂垂老矣。萨冈的爱情永远是光明正大的,她毫不避讳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写了著名的《给让·保尔·萨特的情书》在两家报纸上同时发表,她在这封情书中以细腻的激情和罕见的羞涩回顾了自己从十五岁起就对萨特怀有的崇敬之情,毫无保留地倾诉了自己对大师的仰慕和爱恋。此前两人并无来往,萨特对她也没什么特别印象,此后差不多每隔一阵,他们就在一起单独享受时光,在著名的紫丁香餐厅共进晚餐。

  萨冈的倾慕让萨特非常受用,他甚至像个孩子似的迷上了这种浪漫的约会,他们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但从不涉及现实中的人。萨特说,这种聊天就像两个旅客在火车站仅仅偶然相遇却惺惺相惜,感觉美妙极了。萨特十分珍视萨冈的感情,有一天他对她说,他本来想让人再读一遍她的“情书”,以回味她对他的所有赞美,又怕别人笑话。于是萨冈整整花了三个小时,反复朗读录制了这封“情书”,把炙热的感情全部读进磁带里。她还细心地在磁带上贴了胶布,以便萨特摸索着能够找到它。萨特把这盘磁带珍藏起来,后来他对萨冈说,每当夜晚心情沮丧时,就常常独自聆听这段录音获取慰藉,心中就会涌上一丝温暖和亲切。七十三岁的男人和四十三岁的女人,相差了整整三十岁,没人知道他们在一起的那些晚餐和晚餐后的夜晚是如何度过的。萨冈说:“我曾经疯狂爱过,平常人认为的疯狂,对我来说是爱一个人唯一的理智方法。”两年后萨特去世,萨冈在纪念文章里深情地说:“萨特生于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一日,我生于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一日,不过我不认为—而且也不想那样—没有了他我还能在这个星球上再活三十年。”

  但她很快又找到了新的爱情。萨冈与法国总统密特朗不同寻常的友谊,为她传奇的一生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密特朗当选时,他们一起“肩并着肩”坐飞机。密特朗一九八一年入主爱丽舍宫后,每个月都要到萨冈家里吃上一两顿饭。密特朗总是下午一点半抵达,萨冈安排他在靠壁炉的桌子旁坐下,给他准备“洛特”汤、烤小牛肉,外加栗子冰淇淋。这种见面安排持续了很久,密特朗的菜单也从未曾改变。密特朗也爱写小说,他们总是面对面谈论文化,谈小说创作,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据说有一次二人谈得尽兴,萨冈竟忘了炉子上还炖着汤,直到汤熬干发出煳味,两人才发觉。一九八五年,萨冈同密特朗一起去哥伦比亚旅行时出现过严重的呼吸障碍,她胸膜破裂,浑身插满导管,最后总统专机救了她。据传,这位年过五十的法国女人对总统决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她曾为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拿到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开采权去游说密特朗,事成之后,埃尔夫公司在她账上放了四百万法郎。密特朗多次利用权势保护过她,并说她是“兰波所说的理想朋友,不热情也不冷淡的朋友,真正的朋友”。

  从二十岁到五十岁,整个成年时代,这个“十八岁的少女”都在纵情享乐。她说:“我的大部分快乐都归功于金钱,坐车快速兜风的快乐,有件新连衣裙的快乐,买唱片、书籍、鲜花的快乐。”这样的坦率正如一九五七年撞车时她曾告诉警察的:“我相信自己有权自毁,只要这不伤及他人。”

  写作是她生活的另一部分。她说,“没有写作,我只能拙劣地生活。没有生活,我只能拙劣地写作”。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萨冈出版了五十多部作品,其中二十多部是小说,为世人所熟知有《你好,忧愁》《你喜欢勃拉姆斯吗……》《某种微笑》和《狂乱》等。萨冈还写过不少剧本,其中《瑞典城堡》获得了空前成功。她的小说大多篇幅不长,描写些无须为生计发愁的小资情爱,书中人物大多和她一样,玩世不恭,萎靡不振,沉醉酒色之中,忧郁、孤独和哀伤笼罩着她的全部作品。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中女主角宝珥三十九岁,情人罗捷是个浪荡子,二十五岁的青年西蒙狂热地爱上了她,西蒙沉溺于这桩不伦恋情中,他虽然不积极上进,爱情却是真诚的,他以一种“勃拉姆斯”式的经典方式,给了宝珥以同情、体贴、照顾、珍爱。可惜古典的爱情毕竟没有完美的结局,这种爱情像勃拉姆斯乐曲一样过时了。情场老手宝珥当然不可能嫁给这个小毛孩,只愿意保持同时拥有两个情人的自由生活。半老徐娘宝珥与浪荡男子罗捷之间,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愛情,即使宝珥在同居生活中投入了真实的感情,也不得不在罗捷时不时与女人鬼混的欺骗和隐瞒面前连连碰壁。宝珥最终没有接受西蒙的爱情,而是回到了脚踏多只船的罗捷身边。

  萨冈笔下的世界颇像战后西方社会的缩影,描述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共同感受到的孤独。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从小说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萨冈一直喜欢并想成为另一个普鲁斯特,所以给自己取了一个贵族笔名,跟《追忆似水年华》女主角萨冈夫人一样。在她的传奇里,天真率性和负面丑闻比比皆是,只有淡淡的忧伤,永远挥之不去。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朋友相继离去,她欠债破产,吸毒偷税,百病缠身。她说:“我有权以我愿意的方式去死。”一九九○年,警察在她家搜出三百克可卡因和三百克海洛因,她因此入狱并被处以巨额罚款;一九九五年,她又因吸食和拥有毒品被判十二个月监禁,罚款四万法郎。二○○二年,她因逃税获罪,被判一年缓刑,她的一个朋友当时这样说:“也许她欠下法国许多税款,但法国欠她的可能更多。”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诺曼底翁弗勒市中心医院,萨冈死于肺栓塞,享年六十九岁。看透世间浮华的她,早已心平气和又不无调侃地写好了自己的墓志铭:“一九五四年,萨冈以一本菲薄小说《你好,忧愁》出道,在经历了令人愉快而又草率的一生和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后,她的消失只是一个对她自己而言的丑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