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二○一四年十二月号的《书城》上的一篇文章——《“密集恐怖”与时尚》,从现代社会对人体施暴的角度,对草间弥生这种圆点堆积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分析。作者认为这是作为后现代艺术家的草间弥生对此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那些圆点填满了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断裂。然而,这种先锋艺术却正成为高度发达资本社会的一种时尚,如今更是侵占了儿童的世界。至此,作者已经摆出了批判的姿态:当这一切被简化成一个个小圆点的时候,草间弥生用一种令人厌恶的堆砌为身体创造了舒服的幻境,一如这个资本的市场用一种令人发指的暴力统一了未来的可能。这样一种观点,也颇有意味。
—任晓众
一直喜欢《书城》的品位和大气。二○一四年十一月号中郑培凯先生的《俄罗斯行脚》让我眼前一亮,俄罗斯的前世与今生交错,在同一个的地理空间里,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当下现实的沉潜相互缠绕成结,让人恍惚之间,心生无边的虔诚。
—微博@ oaktree
《书城》二○一五年二月号的封面是荷兰籍画家林冲的作品。恰巧自己就在衡山路附近上班,所以一看到这幅《衡山路街景》就有一种熟悉感。四月份参加新华·知本读书会,本着对封面绘画的喜爱,特意来到了同一楼层“新空间”看了林冲的“超现实主义的色彩之舞——荷兰艺术家林冲绘画作品大展”。一边感受画展精彩纷呈的色彩魔法,一边还能在休息区翻阅《书城》杂志及其他书籍,真是美的享受。
—静 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