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泰北华人 由来 华文教育
一.真河的由来
根据泰文文献记录,兰纳人1把生活在泰国北部的中国人称为“真河”,这些人有的迁徙自缅甸掸邦,有的迁徙自兰纳国。故此,现在泰国人就沿用之前的称呼把这些生活在泰国北部的中国人称为“真河”。
“真”字在泰语中的意思是“人”,有些中国文献将其对应为“秦”字。所以,在一些文献也将中国人翻译为“秦人”。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河”字所代表的意义。这里的“河”实际上指的是云南的“西洱河”,所以我们可以得知“真河”就是指“西洱河的人”。
根据泰国史料记载,当时的兰纳人和寮人也用“真河”这个词来指称当时生活在泰国北部以及云南地区的中国人。所以,现在泰国仍然沿用“真河”一词泛指生活在泰国北部的中国人。
二.泰北云南人的宗教信仰和语言
根据泰国kanjana陆军上校的文献来看,目前生活在泰国北部的云南人主要信仰三大的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此外,kanjana陆军上校在2003年发表的名为《清迈滞留的国民党军队》一文中指出:为了加入泰国国籍而开始有信仰的国民党93师人数的比例如下:伊斯兰教占10%为最少,佛教占70%为最多,剩下的20%是基督教。
这个数字虽然不是很完整,但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泰北华人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都是在这三大宗教的范围之内。
泰北云南人的所使用的语言比较丰富,其中主要包括汉语普通话、标准泰语、大泰语以及傈僳语等等。但是,就使用频率而言,西南官话才是当地真正的主流语言。
众所周知,西南官话属于汉藏语系北方方言四大次方言之一。西南官话发始于明代,主要由于迁移到西南地区的移民经过长时间的融合产生出的一种官话方言。西南官话在官话系统中的语音构成最为简单,而且不区分平、翘舌。
在泰北华人基本上都可以说最少两种语言。一种是来自于父辈所教授的西南官话,另一种就是在学校里学到的汉语普通话。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孩子们之所以具备西南官话的能力这和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及周围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此外,根据泰国学者的调查我们得知一个家庭的孩子是否会讲西南官话是跟母亲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不会讲西南官话,那么该家庭的后代也不愿意讲西南官话;相反,一个家庭的母亲如果可以讲西南官话,那么他们的后代也愿意讲西南官话。那些不愿意讲西南官话的孩子虽然在口语上不愿意去表达,但是在听力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邓小平开始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也随之大幅度的发展,汉语的力量也在不断地凸显,这些生活在泰北的华人也更加地自信了。因为他们本身具有西南官话的基础,所以在很多方面就要强于他人。所以,我们相信生活在泰北的华人将会永远将汉语传承下去。
三.泰北华文教育的变迁
1.华文教育的初期——军队办学
只要有原国民党93师后裔所在的村寨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当地村中都会有华文学校。这些华文学校的办学规模各不相同,这由该村寨的具体情况而定。很多村民也认为村寨的发展及繁荣离不开华校的贡献。中国学者段颖在《泰国北部的云南人》一书中指出:“泰北的华文教育其实起源于“孤军”定居之前。早在国民党93师奔波于泰缅两国边境的时候军长就会把随军子女统一集中起来,并且让军队中的文官给子女教授汉字、背诵诗词等。”
从上面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泰北的华文教育确实起源于军队办学,并且也正是因为“孤军”的坚持,才会有后面泰北华文教育的发展。
2.困难中的坚持——改变办学方式
正当泰国北部的华文教学在发展上升时期之时,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那就是泰国在民族主义力量崛起的过程中开展了举国排华政策,很多泰北的华文学校都遭到了相当沉重的打击,其中主要包括停办、整改资金并要求将华文学校改为泰校,实行泰语教育。
针对泰国政府的举动,泰北的华文教育必须要进行转型才有可能得以继续生存。所以,当地村民主要采用两种办法来应对此问题。第一,假借培训农业技能为名,实则继续进行华文教育;第二,把整班分散到部分村民中家中继续进行华文教学。
此外,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当地的老华侨也曾表示有一段时间华文教学只能在佛堂进行。当有人来检查的时候,大家只能换上佛经假装在学习佛法,等检查的人走之后,又再换上华文书继续学习华文。
3.发展的障碍——师资与生源
我们认为泰北华文教育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生源;第二是师资。
生源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源的构成比较复杂,其中除汉族以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例如:拉祜族、苗族、瑶族等等。这些学生的母语基本都不是泰语或西南官话,而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这就要求他们日后不仅仅要學习泰语,还要学习华文,这就让很多学生搞不清学习华文的意义,进而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师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的来源。泰北华文教育的主力军是当地的本土教师,并且出现了梯队缺乏的现象,虽然教师的数量并不紧缺,但是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师资队伍建设不稳定。虽然,中国侨办每年都会向泰北地区派出一些华文骨干教师,但是由于这些教师大都不能够使用泰语进行交流,这样无形当中就增加了教学的困难。另外,侨办教师的流动性较大这样就会缺乏教师的延续性。
通过对泰国华文教育历史的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在泰国的老一辈华人中他们已经对当地的文化以及语言非常熟悉。这就可以让他们在与学生沟通时十分的顺畅。但是,由于老一辈华人大多缺乏语言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经验,且发音大部分受到自身母语的影响,这些都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老一辈华人在当地华文教学中的主力军作用。
新一辈的华文教师的主要来源其中一大部分是中文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又或是到中国进修过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可以说是泰国北部华文教育的新生力量,也应该是中坚力量。但是,这些新生力量相比老一辈的教师最佳缺乏的就是教学经验。那么,如何做好新老力量的互补及搭配也应该是我们重点反省的问题。
回顾自上世纪开始起直到现在的华文教育,泰北的华人已经为之奋斗了长达近百年的时间。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过困难,有过蓬勃的发展,但是泰北的华人仍然对华文教育秉持着不离不弃的精神。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泰北的华文教育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让世界看到泰北华人倔强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华文教育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博慧.泰北华裔与非华裔高中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金雅. 泰北华文民校汉语教学发展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3]李志凌.泰北地区大华语语境下汉语教学发展业态与评估[J].民族教育研究,2016,27(01):130-135.
[4]李祺.泰北云南籍华人融合问题[D].暨南大学,2015.
[5]邱超元.泰国清莱府美塞县华裔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5.
[6]段颖.泰国北部的云南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注 释
1.兰纳王朝,公元1292-1558,控制泰北地区的王国,也是泰族早期的一个强大的政权。
(作者介绍:杨青云,原名MONTHINEE SINMING,泰国曼谷人,广西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