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现代的启示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4281
于雅妮

  内容摘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开篇第一句,也是孔子治学思想的经典阐述。本文通过解读此句,试图挖掘其折射出的儒家教育思想,以期对高校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论语》 高校思政 “学而时习之” 孔子 儒家

  一.解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据《说文解字注》,指觉悟,这种觉悟不是佛家所讲的刹那顿悟,而是在认知外物时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与追求获得的知识、认知、体验或观点。同时,结合孔子其他论述,“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技能,亦在于完善其自身的为人处世、道德修养。

  “时”本指四季四时,因为古人从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中最能直观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后来慢慢引申到更为广阔的时间概念,无论是一年、还是一月、一日、一刻,都包含在其中。

  “习”,本义为鸟扑腾扑腾地多次练习飞翔,后引申为普遍意义上的练习、习熟。如果说“学”更多是指向学识认知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开拓,“习”则偏向于将所知所学付诸实践,付诸日常生活与伦理。《论语》中多处可见孔子及其弟子关于言行一致、注重行动、谨言慎行的论述。儒家直面现世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对于实践与实际行动的重视。

  “时习”,即时时刻刻、时常练习、温习、实践。

  “说”,《说文解字注》解释为:“说释也。说释即悦怿。“悦怿”,即喜悦。相比从音乐义演化到受外物外界影响而产生哀乐的“乐”,“悦”的喜悦义来自开解。结合语境可知,“学而时习之”的喜悦,在于经过自身不断努力与探索后的茅塞顿开,在于将思想、知识等方面的困惑不解之处的一一开解。

  二.思想特点及其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如何在多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者面临的重要挑战。“学而”一句作为《论语》首句,探讨其中反应的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教育工作的启示如下:

  1.重视学习

  儒家的核心在于礼与仁,但《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篇首却以学习为主,足可见学习作为儒家的处世态度与方法,地位着实重要。《论语》中多处可见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学习对于孔子来说并不只是生活方式,亦是人生哲学。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与网络的发展,多元化趋势日益鲜明,大众对明星与网红的追求日渐高涨,对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较少;部分群体致力于追求成功学、一夜成名,对稳扎稳打潜心学业不屑一顾;部分群体较为热衷娱乐八卦,游戏玩乐,对认真读书静心学习嗤之以鼻;部分群体在从学校毕业后,就将书本束之高阁,缺乏终身学习的精神与实践。

  《论语》作为儒家典籍,其对学习的重要性、方法、楷模以及思想上的阐述较多,无论孔子自身抑或教育培养弟子,其笃志于学、重视学习的思想较为鲜明:

  (1)学习源于兴趣与对未知的探索

  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当代高等教育教授的知识门类与深度不断精进,知识范围和广度、精细化程度前所未有;同时和前代相比,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投入规模,亦是史无前例。但部分当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兴趣与对专业的探索、对自身未知的知识的探索与渴求,却差强人意。部分当代大学生不重视学习、逃课挂科、乃至无法毕业,其根源则在于缺乏对知识的渴求与主动探索精神。

  社会大环境固然有一定影响,但从内部看,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的部分盛行则进一步弱化和削弱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未知的探索。

  《论语》中彰显出的对学习的重视,源于对知识的渴求,无论是孔子进入太庙后每件事都要发问请教,抑或其修订诗书、学习琴艺,乃至孔子在教授弟子时并不是一味的高强度输出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学生对某领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百思不得其解后再传授,不愤不启。相比当代大学教育更侧重考试分数、学分绩点等,孔子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既以对知识的渴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又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维护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功利主义、应试主义不同的是,孔子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自发性追求,而不是过多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业,抑或以金钱、地位等方面的成功作为唯一参考指标。

  同时孔子虽有弟子三千,但他在教授弟子时并不是一味的大水漫灌,而是根据每个人学识、禀赋性格、思维方式等因材施教,力求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人特殊特点与阶段。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保持乃至增强对学习的渴望与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教育育人效果。

  (2)学习有方法,教导要针对对象

  当代大学专业的精细化有利于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但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讲述,师生关系局限在课堂,日常相处与讨论交流较少,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导较少。

  孔子在做知识技能的讲授之余,时常有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用以指点学生如何更好地开展学习,如学习知识与自我思考相结合、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旧知识相结合等。

  孔子之所以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教导,这建立在孔子与其弟子日常相处中积累起来的了解。当代大学规模虽在持续增长,但部分课堂的超大规模、班级的持续增长与师资力量的相对匮乏导致难以开展一对一的交流和教导与谈话。

  (3)学习应有榜样,学风建设是人的学习思想、习惯等的建设

  《论语》不但讲述了孔子的思想、教育、伦理等观念,其中亦展现孔门弟子的性格、学识等。无论是谨慎孝顺的闵子骞、虽处陋巷但勤学不厌的颜渊,勇猛有力的子路,抑或通达善辩的子贡、三省吾身的曾子,都是孔门弟子中的学习榜样。

  孔子的学风建设绝不是抽象深奥的理论性建设,而是以孔门七十二贤作为榜样,进一步辐射到全部门下弟子的关系网。通过孔子牢固树立起学习榜样与典型,让学风建设的目标变得可视化、可参考;通过进行弟子之间的对比点评,让弟子能够明白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获得前进动力;通过先学者、学业知识道德修养较好的学生在知识学问、道德修养、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促进后学者、学业知识道德修养较差的学生的成长成才。

  (4)学习目的在于探索知识,亦在于完善思想品德。

  孔子强调博学多闻,并不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同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思考,学思结合,不断探索。同時,孔子强调才德兼备,反对有才无德,致力于在道德修养等方面不断的自我反思与砥砺前行。纵观孔子的一生,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多领域知识的探索,与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砥砺完善,可见于《论语》,其事迹亦可作为典范,激励来者。

  在被问到哪个弟子最好学时,孔子选了颜渊,对他的评价则是“不迁怒,不贰过”。这两样都是针对的学生品德修养,而不是单纯的局限在知识与技能。对于当代教育尤其如此,学生的思想观念、品德修养亦是衡量高校教育的重要指标。

  此外,孔子对于学问知识和道德修养的教育目标并不局限在某一特定要求或及格线,而是重点强调不断的坚持与精进。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六十分及格线或暂时考核为优秀,而是在于终身学习,不断谋求学问知识、道德修养的精进。

  2.大学生学业问题需注重过程性干预辅导,加强学风建设,以学习本身为乐

  无论是孔子自身,还是颜渊身处贫困,饥不果腹,却仍笃志于学,抑或孔门其他弟子对于知识、德行等方面的追求,都体现出相比完全结果导向,孔子及其弟子更注重教与学的过程性体验;相对功利色彩的读书学习乃至读书无用论,《论语》中则体现出的是以学习本身为乐,以探索知识与提升自我作为人生的重要奋斗目标。

  当今社会网络中不乏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事迹,部分群体对于成功学或“精英式生活方式”趋之若鹜,考古等学科成为冷门乃至众人唾弃的对象,部分大学生蜂拥热门专业与成功人士的讲座。读书功利主义,不仅不利于传授知识、塑造专业能力,亦不利于坚定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更不利于其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与终身发展。

  纵观孔子及其弟子生平,孔子并不是粗暴地反对做官求仕,相反其自身前半生都奔波各国,为求国君赏识重用;孔子也并不是一味追求功名利禄,在五十岁后孔子意识到因时代等多种因素,其政治主张难以实现后,就“退而修诗书”。

  就在校大学生学业问题而言,部分大学生受外在环境的不良影响,加之本身缺乏学习兴趣、习惯与自律等,导致当代大学生中部分存在挂科问题。频出的高校清退挂科学生新闻也侧面反映出当代教育中的学生学业困难与挂科风险。

  “时习”是孔子就学习本身提出的要求,亦可作为高校学生学业预警与学风建设工作的指导:

  (1)相对期末提交成绩时针对学生旷课不能满足出勤要求导致学生不及格,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班导师、辅导员等需要在过程中加强监督与干预。从旷课动机来看,部分学生旷课是因期末考试题型与题目相对固定,学生认为可以临时突击不必花太多时间。针对不同原因,相关方采取措施确保学生“时习”的第一阵营——课堂,十分重要。

  (2)相对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临时突击熬夜学习,需要的是加强过程性考核与平时成绩,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大学存在平时图书馆、自习室人流一般,期末考试前人流爆满等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课程学习兴致缺缺,相对早起早睡更习惯于熬夜刷夜,都反应出当前学风建设还有待改善,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相对于学生挂科门数逐渐增长,乃至最后达到退学预警,更需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学业预警与帮扶,在学生挂科一两门时就加强过程性学业帮扶与预警干预。

  三.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重视学习、大学生学业问题需注重过程性干预辅导,加强学风建设,以学习本身为乐,对“学而”句进行详细解读,挖掘其对于当代高校教育工作的启示,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周志文.论语讲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9

  [3]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81,121.

  [4]刘宝楠.论语正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31.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