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反思型教师 内涵 策略
进入新时代,传统的经验型教师转化为反思型教师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反思型教师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不断地对教学理论、实践进行反思,对自身进行反思,形成自我反思意识,最终成为反思型教师。
一.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及重要性
“反思”这一词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备受教育界人士青睐。“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实践”“反思型教师”已成为各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研究的热点话题。反思,一般是指个体结合现实情景,对既有观点、事实重新作深入细致的思考,以此来挖掘新内容的行为。笔者在中学实习时,询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您如何理解反思型教师?”大部分教师的回答都比较浅显、简单,并没有系统性的,成体系的、深刻的认识。
(一)反思型教师的内涵
何为反思型教师?对于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在学术界中,学者们各抒己见。唐纳德·舍恩提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对行动的反思则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课堂进行的思考和计划,或者是教师对完成一节课后对课堂中发生的一切事情的思考;在行動中反思发生在行动过程中,当教师在努力参与教学实践时,通常会针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型教师就是反思型实践者,就是超越了技术性教学实践的把反思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教育实践者[1]。佐藤学教授认为反思型教师是以经验的反思为基础,面向儿童创造有价值的经验的反思性实践者。杜威认为,反思型教师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发展思维的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反省性教学的教师。布鲁克菲尔德则是运用批判理论,提出反思型教师是反思水平达到了对教学的社会和伦理、道德意义进行反思的批判式思考者[2]。
通过分析已有学者对于反思型教师的定义,笔者认为,“反思型教师”,就是指教师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主动地、自觉地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层面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及时调整不合适的教学行为和方式,以期提升自我水平,获得更好的教师专业成长。顾名思义,反思型教师的核心要素则是反思。其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及自己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深入研究处于教育决策、技术及伦理等层面的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主体和教育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对自身教育行为的修正与完善。[3]进行反思的目的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变错误的认识和思想观念,从而调整教学行为,以期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教师能够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呈现较为出色的教学效果,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所传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反思型教师的重要性
一是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及引导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符合自身的发展,然而这对于教育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位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每位学生每天都在发展,成长和进步。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是每完成一次教学实践就意味着任务的结束。教师应该从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所授内容学生是否理解等。能够反思的教师和不进行反思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差别显而易见。笔者曾在中学的两个班级进行实习。担任两个班的物理教师是不同的教师。在一个学期下来,一个班的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不仅很感兴趣,每天期盼着上物理课,而且整个班级的物理平均水平稳居年级第一。相反,对于另一个班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喜欢上物理课,每次该上物理课时不是睡觉,就是做别的事情,只有寥寥几个学生认真听课,整个班级的物理平均水平总是年级倒数。为什么两个班级的学生差距如此之大?问题出在哪儿?通过观察以及和学生、教师的交流,发现两位物理教师中,其中有一位教师每次在完成教学实践时,不仅会和学生交流意见并记录,而且还会写反思日志。日日如此,从不间断。相比另一位教师,上完课就走,从不和学生交谈,也不对每次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思考。因此,反思型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时刻为学生着想,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是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能够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和自我成长。反思在教师自主发展和自我成长中占据核心地位,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从反思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及局限性,认真思考总结,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调整和重建,开发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使之更加完善。一般来说,反思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反思,从反思中更新,再实践的循环,其教学智慧、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升,进而超越自我,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和自我成长。
三是对于教师整体来说,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从教育目前的现状来看,还有一部分教师处于经验型教师阶段,对于反思比较淡漠,不够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从传统的经验型教师转化为反思型教师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所必不可少的。反思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思维的积极性,促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师自身价值,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整支教师队伍的质量。
二.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策略
(一)从个人层面
1.化被动为主动,让反思成为习惯
做任何一件事,被动地去做,即使完成了但是过程很痛苦。相反,主动出击,自己有意识地去做,那么不仅事情完成的很好,自己也会收获颇丰,感到快乐,充实。教师应该自己主动地,有意识地在每节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及时的,细致的反思,把反思当成每天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贯穿在教学生涯中,使反思成为个人的教学习惯。
2.不断学习,善于从学习中反思
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进步的。成为反思型教师,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不能守着固有的知识原地踏步,要主动地,不断地吸取新知识,研究教育新理论,掌握教育前沿动态,更新原有的教育理念,借鉴他人的教育经验,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从中反思自身的问题,查漏补缺,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3.实践出真知,善于从实践中反思
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源头,缺乏教育教学实践,反思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在教学实践实施前,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进行反思。教学策略是否选取得当,新知识是否能和学生原有的知识衔接,能否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等;在教学实践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反应进行反思。是否兼顧了每位学生,这样的讲解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讲内容是否有遗漏等;在教学实践实施后,教师进行全面、整体、细致的反思。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知识覆盖面是否全面,学生是否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进行内化,针对课堂中突发情况的处理是否恰当得体,有哪些教学环节值得改进等。实践出真知,反思出智慧。教师从每次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提升自我的教学智慧,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4.形成问题意识,主动与同事交流合作
现在,有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反思,其认为进行反思是因为出现了问题,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出现问题就没有进行反思的必要。有问题才有反思。因此,具有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培养问题意识,多对自己的教学提“为什么”,让问题始终贯彻整个教学。同时,要学会与同事交流合作。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自己的力量毕竟有限,自己在反思时可能会出现误区,困惑以及进入瓶颈期,这时找同事一起交流合作,他人的思想,话语或许会使你茅塞顿开,开拓思维。
(二)从学校层面
1.为教师开设反思课程,定期请专家开讲座
教师无意识,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究其原因是对反思没有成系统的认识,缺乏反思的基本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进行反思,如何反思有效果。因此,学校可以为教师们开设反思课程,系统地学习反思的知识,了解,掌握反思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定期地请专家为教师们做专门的讲座,以此来让教师更加清晰,明确地对反思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
2.营造浓厚的反思氛围,结伴交流合作
氛围会给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氛围会激励人走向成功,不好的氛围可能会使人走向深渊。学校要努力为教师们营造浓厚的反思氛围,教师们处在反思氛围中,能够自觉地被影响,从而进行反思,提升反思意识。此外,教师们相互结伴进行交流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三.结语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位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知无涯学无涯,教无止境决定了反思无止境。新时代,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获得新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以期为教师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Donald A Schon.反映的实践者[M].夏林清等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58.
[2]Stephen D Brookfield.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0.
[3]任学印.反思型教师教育探微[J].外国教育研究,2003,(4):24.
(作者介绍:刘丹丹,青海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