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后现代主义时代,高校文科的教育重心不再仅是传统知识和真理的传授,而是转型为关注人文精神和心理内涵的提升,即“正义、幸福和美的追求”(利奥塔语)。因此,探索文科作业“幸福感”的内涵,研究提升“幸福感”的方式,成为实现大学文科教育的人文内涵和价值理念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幸福感 情感层面 求知层面 价值层面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转型,人们对“知识”的认知发生变化。后现代哲学家利奥塔认为:“知识不应该只关心真理问题,还应该关心正义、幸福和美”。高校文科教学作业的重心也开始从传统的“知识”领域转型为“幸福和美”的关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由此高校文科作业设置的“幸福感”,成为了知识“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着重于打破情感层面的“冷漠感”,破除认知层面的“控制性”,与提升价值层面的“人文性”,真正地将知识的重心从知识真理转向人的丰富和成长,实现的对学生教育的全面的人文关怀。
一、情感层面的“幸福感”转型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一个特征,就是打破师生关系的“控制型”的对立关系,转变成为“朋友型”的对话关系。文科的教学,应该充分呈现的是人文的自由精神和平等信念。它应该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即使是师生之间,他们的关系也应该是一个共享者、互动者和合作者。在作业设置过程中,教师要提出自己的思考,通过阐释和说明,与学生建立沟通理解的关系。这种布置的作业才真正地有信服力,并且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效能。弗雷尔指出:“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的概念不复存在,一个新名词产生了,即作为老师的学生或作为学生的老师。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发生变化,时而作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这种对话关系充分打破了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它有助于作业超越单一机械的视角,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同时有助于从更为广阔的背景和更为人性化的视野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求知层面的“幸福感”转型。
高校文科作业在求知层面的转型,主要体现为“知识”到“智慧”的转型。区别于理工科作业的知识逻辑性和概念性,文科作业的设计应该要求建立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自觉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到“智慧”的转型。文科作业的“智慧性”着重体现在它的弹性和张力上。它不但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命体验挖掘启迪学生的智慧,更要注重题目的“空白性”。只有最大程度的调动作业的“留白”,才能增强文科作业的“效能”。因此,作业“留白”,本身就是在尊重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为促进个性化而采取的措施。它并不要求作业量的大小,也不会限制作业呈现的形式(或者视频,或者图像,或者网络等)。它只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应主题,这便是信任感的开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开始。
三、价值层面“幸福感”的转型
价值层面“幸福感”的转型,强调的是文科作业的“人文”精神的彰显。它以“人”为目的,开始将“人”的实现而非“知识”的获得作为作业的最终目的。怀疑和否定是后现代主义思维的重要方向。学校传统的教授方式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作能力的发展。真正的教育是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它是一种自律性的行动。当真理变得遥不可及,当权威的话语遭受动摇,怀疑和否定是一种辩证、冷静思考的态度。它真正地将他律转变成为了自律。后现代思维的发展就是从“统治技术”到“自我技术”的过渡。它真正要借助人们质疑、否定的思维对自身和存在不断反思、改进,开拓广阔的视野,同时进行心灵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雕琢出智慧的璞玉来。同样,在作业的思维方式中,它亦如此。学生要打破惯性的遵从思维或者附庸思维,而是敢于用怀疑和否定的观点对待每一个命题。尤其在倡导自由和平等思想的文科作业中,能够自圆其说,而不是是非断结果,才是应该提倡的一种发展方向。
刘再复曾经在谈大学精神时指出:“我们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生存技能,而是要提高‘生命质量。也就是说,教育应当把培养优秀的人性、培养有质量的生命作为第一目的。”培养优秀人性,富有丰富情感内涵,培养有质量的生命,提升学生求知渴望,达到生命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是当前教育的重点。人文教育的基本使命就在于此。因此,文科作业的转型和改革,有赖于“幸福感”的实现,而“幸福感”的责任和使命则落在了每一个责任感的师生身上。我们拭目以待!
[课题编号:校级课题“文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言说能力的实践研究”,编号为:2014hsjyxm40”]
赞(0)
最新评论